易星
很多人喜歡科幻片,實際上這就是想象加科技的一種藝術表現,在科幻片當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未知,又可以看到想象出的各種未來科技。
對于科幻,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異形”——也就是未知的,或未被發現的生物。毫無疑問,“異形”是現代人想象出來的未知生物,電影中的異形則是依靠科技手段合成的影像。
而在數百年以前,沒有借助任何科技手段,古人就早已用手中的畫筆將“異形”描繪了出來,而且,擁有如此超前想象力的人,竟然是三百年前的一個清代畫家。
清代康熙年間,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畫家叫作聶璜。這個聶畫家雖然也是留著辮子讀著四書五經長大的,但他和古板的讀書人有個最大的區別——讀書人一心只想要貨與帝王家,光宗耀祖,而聶畫家卻只一門心思想要弄明白在深海里面都有些啥稀奇古怪的東西。
康熙朝的時候,西方也不過是剛剛搗鼓出了蒸汽機,雖然那時候航海已經不是問題,但潛水技術卻是一片空白。不能潛水,聶畫家想要搞清楚深海里有些什么,根本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能潛水深入探索海洋,但不代表人的思想不能深入大海,要不,怎么說咱們古人才是玩想象力的祖宗呢?聶畫家留下的這套畫冊中至少畫了三百多種海洋生物,其中既有淺海生物也有深海生物,而且還不乏如同異形生物般的科幻物種。
每一種生物的畫作旁聶畫家都貼心地做了標注,包括生物的名稱以及習性特征等。當然,因為聶畫家還有可能是個吃貨,因此,但凡是能夠當成海鮮的,聶畫家還備注了食用烹煮的方法;其中如若是能入藥的品種,聶畫家當然也說明了其藥用方法以及功效。
那么,聶畫家到底是怎樣在沒辦法了解深海的情況下,畫出如此詳細的海洋生物圖譜來的呢?第一就是源于漁民,通過對漁民的走訪和信息搜羅,聶畫家可以掌握最真實的海洋資料。第二就是傳說,在沿海地區,各種海洋傳說廣為流傳,但傳說往往并非空穴來風,沒見過不等于不存在,這也是聶畫家素材的重要來源。第三就是想象,結合漁民的真實見聞以及各種海洋傳說,聶畫家便可以發揮想象將海底的那些未知生物描繪出來。
結合以上三點,也就有了我們看到的那些如同科幻異形生物一般的圖冊了,所以,聶畫家留下的海洋圖冊中,有很多生物至今未被發現,這些用想象力創造出來的海洋生物,有些可能確實存在,而有些可能根本沒有。
但是,即便科技和深潛技術發展到今天,又有誰敢說我們已經把海洋完全了解透徹了呢?聶璜留下的畫冊不僅僅是藝術,還有超前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聶畫家圖冊中的那些深海生物,真的會一一被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