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發展歷史的智慧凝結,是極富教育意義的優質資源,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滋養心靈,可以收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由陳文忠著的《中華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一書,系統闡述了中華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內在聯系,提出了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科學路徑。該書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從“為何講”到“怎么講”,循序漸進探討語文教學中的文化傳承。該書第一章即對“國學”進行定義,回顧20 世紀的三次“國學熱”,探討現代語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并提出語文教育本身就蘊含著民族文化的歷史與根基,有了文化形成的凝聚性結構,才能進一步實現教育的效果。第二章探討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現,該書認為國學經典在當代仍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而文學經典則具有永恒的魅力。民族智慧的累積,精細感受的呈現,賦予了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抵擋的魅力。
第二,從教材教法到教學傳統解讀,有的放矢提供教育教學的思路方法。該書不僅梳理了國學經典的教材與教法,探討了古代詩文的教學藝術,為古代詩文點評解讀提供了思路,還在此基礎上挖掘傳統蒙學的育人智慧,從多重視角提出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具體方法,回應了教學實踐的需求。語文教學中如何講解傳統文化,歷來是困擾教師的難題。該書從常見的傳統文化類型展開,對教學思路的形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創新等進行分析,既是對教學實踐的有益探討,也是傳承文化的有效方式。有的放矢,結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與學,有助于更深入地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教育價值,更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
第三,從理論分析到個案實例詳解,深入透徹匯總語文教育的實踐經驗。該書既有理論層面的深刻剖析,也不乏個案實例的詳細講解;既有對經典文本的解讀闡釋,也有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分享。例如,《論語》的三種讀法,呈現了經典國學教材賞鑒的方法;《如夢令》的詞句剖析,提供了古代詩文解讀的新思路;《醉翁亭記》的四個時代,匯總成不同情境下的學習重點;《三字經》的四重意蘊,挖掘出蒙學經典的教育智慧;《幽夢影》的藝術特點,闡釋出經典文本的教學價值……該書選取多個個案實例進行細致解讀,從語文教學層面提出了科學的建議,貼近教學實際,既解答了教學困惑,也增強了實用性與可讀性。
總體而言,中華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入,契合語文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該書思路清晰,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透徹深刻,對語文教學的把握客觀準確,對傳統育人智慧的梳理切實可行,值得教育工作者學習借鑒,也適合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品讀鑒賞。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中學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