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龍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考察法,對安徽省體育旅游推動持續助力脫貧的實證進行研究分析,研究認為安徽省主要是通過創新發展康體休閑業、全域旅游推進全域戶外產業來實現持續脫貧。脫貧并不是發展農村的終點,而是帶領農民進入新生活的起點,為了能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需要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體育旅游;推動;持續脫貧
安徽省有著豐厚的自然生態和地方人文資源的優勢,特別是皖南和皖中山岳資源眾多,體育旅游資源挖掘開發的潛力巨大。安徽擁有12家5A級景區;4A級景區191家。安徽可根據各地區地文景觀因地制宜開發登山、探險、攀巖、牽引傘滑翔、定向運動、射箭、真人CS、蹦極、滑雪、山地車、滑道、滑沙、卡丁車、馬術等體育旅游項目。“體育+旅游”推動持續扶貧是通過對具有開展體育旅游自然資源和體育旅游市場條件的貧困地區進行體育旅游資源開發,促進該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通過拓展體育旅游產業鏈,拓寬貧困人民收入路徑,實現貧困地區和貧困人民持續性脫貧的產業精準扶貧模式。
一、安徽省貧困地區體育旅游分析
體育旅游作為一個新穎的概念,能夠被旅游業所利用的體育相關資源都可以被視為體育旅游資源,包含了體育設施、與體育相關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以及為體育旅游項目專門建設的相關服務設施。安徽省地處華東腹地,位置優勢明顯,交通發達,所屬長三角經濟區,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安徽省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和沿淮行蓄洪區區域。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省48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我們應該好好保持現有成果,實現進一步的脫貧,提高脫貧的可持續性,防止返貧等現象。
(一)皖北貧困地區體育旅游資源
皖北地區跨淮河兩岸,包括6 個地級市:阜陽、淮北、毫州、宿州、蚌埠、淮南。由于人口數量多,勞動力資源開發不夠完善,皖北始終落后于皖中和皖南的發展。隨著皖北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育旅游也隨之發展迅猛。皖北適合體育旅游的碭山梨都馬術運動、淮南豆腐文化節、亳州華佗五禽戲養生節、宿州國際網球公開賽、蚌山國際足球小鎮和亳州體育健康休閑產業園、福斯特杯釣魚大獎賽等。
(二)皖中貧困地區體育旅游資源
皖中即安徽省淮河以南、大別山、巢湖以北,是包括合肥、六安、滁州、面積3.97萬平方公里。皖中地區有著良好的體育旅游資源,包括天柱山國際網球挑戰賽、六安南山網球公開賽、大圩馬拉松賽、南山休閑運動會、潛山源潭滑板運動瑯琊山廟會、花亭湖國際游泳賽、南譙章廣自行車運動會、六郎戶外運動休閑小鎮和巨石山體育旅游產業園、花亭湖國際游泳賽、天柱山國家網球訓練基地、環巢湖全國自行車公開賽、合肥國際馬拉松賽事、巢湖帆船賽和帆板精英賽等。
(三)皖南貧困地區體育旅游資源
皖南是安徽長江以南地區,主要包括黃山、池州、宣城、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七市,皖南是安徽省重要的經濟、文化和旅游中心,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主要地區為長江流域,徽州地區為新安江流域。皖南有著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包括銅官農林運動康養中心、九華山瑜伽國際中心、太平湖水上運動休閑小鎮和方特歡樂世界、涇縣水墨汀溪體育旅游產業園、黃山國際戶外運動基地、皖南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奇瑞房車露營地、天柱山第一城國家體育訓練基地、黃山國際山地自行車節、黃山國際登山節、黃山國際健走節、黃山論劍國際武術大賽、池州國際馬拉松、涇縣桃花潭龍舟賽、花亭湖國際公開水域游泳賽、黟縣國際山地地形車賽等。
二、安徽省體育旅游推進持續脫貧路徑
通過實地考察,認為安徽體育旅游的產業發展模式是通過環環相扣的城鄉規劃和產業規劃,從改變鄉村自身面貌開始,鼓勵居民返鄉創新創業,為體育旅游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通過經濟與旅游、農業、林業、文化、康養、農商貿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深度關聯,最終布局全域旅游,從而推進全域體育旅游產業發展。
(一)科學規劃體育旅游推進持續脫貧
根據安徽省貧困地區自然和人文資源特點,以市場為導向,科學編制體育旅游推進持續脫貧規劃,促進運動休閑體育養生、特色體育小鎮、體育養老中心、體育休閑度假區、高級別體育賽事、體育制造和其它體育服務業融合發展。深度挖掘貧困地區閑置資源,打造體育度假休閑農莊、體育素質拓展基地、房車、越野車露營場地、國際馬拉松賽區等具有體育特色的體育旅游綜合體,促進農村地區經濟轉型,提高農村地區經濟收入,通過體育旅游來推進持續脫貧。
(二)體育旅游綜合體推進持續脫貧
充分發揮貧困地區體育旅游的產業帶動作用,推動體育旅游市場開拓合作,用體育旅游去撬動健身休閑、運動養生、體育文化、體育賽事和體育制造等相關產業聯動發展和相鄰貧困地區的區域聯動發展,加快構建貧困地區體育旅游綜合體。在體育旅游綜合體中優先為貧困人民提供就業崗位,吸納更多的貧困人民從事導游、衛生、保安、農家樂和體育表演等工作,提高貧困人民經濟收入,實現持續脫貧。
(三)促進貧困地區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
首先,精準設置體育旅游項目。根據貧困地區人文和自然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精準設置體育旅游項目。緊密結合素質拓展、親子體育、體育節慶、農耕體驗和體育表演等項目豐富體育旅游內容,并實行體育旅游項目的動態更新。然后,提高貧困地區體育旅游知名度。地區政府部門引導,積極吸引社會體育俱樂部、旅游公司、拓展公司、媒體等對貧困地區體育旅游進行指導、宣傳和客戶介紹,并適當給予這些機構一定經濟補助。
(四)建立脫貧戶多元參與機制
脫貧居民根據自身及家庭實際情況,依據平等自愿、風險共擔和利益均沾的原則,? ? (下轉第27頁)
(上接第25頁) 采取人力入股、技術入股、資金入股和資源入股的方式參與體育旅游精準扶貧的過程當中,從而激發脫貧人民主動持續脫貧的動力。
三、安徽省體育旅游持續脫貧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旅游產品類型單一,配套設施有待完善
安徽省有著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目前體育旅游產品結構主要表現在體育賽事觀賞游、體育活動體驗游等形態上,開發的產品類型相對較少,還有待進一步拓展到鄉鎮和農村。體育旅游資源的豐富與少數旅游產品之間形成很大的缺口,體育自然資源的旅游開發相對較少,各縣域以及城鎮鄉村不平衡。旅游交通、旅游賓館(飯店)等接待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安徽省體育旅游設施還不夠完善,硬件配套設施跟不上,供旅游者運動和娛樂的設施不足。
(二)體育旅游觀念滯后,經營管理人才缺乏
在安徽省,體育旅游是一個新興行業,其專業人才較為缺乏。正因如此,部分民眾對體育旅游的認識不夠全面,體育旅游的需求不夠旺盛,將體育和旅游分開對待,體育旅游觀念還未被民眾普遍接受。政府或相關部門就體育旅游對經濟社會產生的作用及其未來發展前景缺乏足夠的認識。從目前看,大部分地區對體育旅游行業的政策、規劃、開發與保護、策劃、營銷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體育旅游市場培育不夠,這些均影響和制約了安徽省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安徽省體育旅游還處于規模小、經營分散化狀態,缺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集團的參與,體育旅游產品較少,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精品少,大大減少貧困人民持續脫貧的就業崗位。
(三)體育賽事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不夠
安徽省缺乏大規模的全國和國際性質的體育賽事,且具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總體上較少,賽事等級大部分屬于省級賽事,賽事規模較小;體育賽事的宣傳力度不夠,社交平臺的公眾號對賽事的宣傳明顯不足,這些因素都阻礙了體育賽事旅游資源的有效開發。安徽省具有豐厚的自然資源,通過自然資源可以承辦大型賽事,在辦賽的過程中,許多當地農民具有特色農副產品可以在賽后得到一個好的銷售,也可大大提高農民收入。
四、結束語
現今,脫貧工作已經完全結束,現階段我們要解決如何保持己取得的脫貧攻堅成果。所以,保持脫貧成果的可持續性就變得尤為重要了,我們工作的重心應該是保持脫貧的可持續性。安徽省進行體育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引入專業體育旅游運營商,整合多方資源,提升體育資源開發的專業性,努力實現規模化開發,并不斷推進持續性脫貧,注重帶動體育相關產業的發展,走“體育+”產業化發展道路,并努力培養體育扶貧人才,提供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為安徽省的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和體育持續脫貧的有效實施提供多方面的支撐。
參考文獻:
[1] 胡庸. 借助精準扶貧生態力量深度發展湘西州生態旅游[J].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9,17(5):96-100.
[2] 張汪洋. 體育精準扶貧模式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8,11(11):36-41
[3] 劉華清.精準化扶貧背景下對湖南沅江市鄉村旅游發展的研究[J].中國市場,2017,(36):240-241.
[4] 楊毅然,沈克印.精準扶貧背景下體育特色小鎮助力體育扶貧研究——以廣西馬山攀巖小鎮為例[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8,33(04):24-29.
[5] 黃成林.安徽旅游文化[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54-188.
[6] 姜同仁.安徽體育旅游產業開發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