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雪蕾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了不斷發展,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更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促使我國進入了信息化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時代下,傳統圖書館更要認清自身在傳播文化知識,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利用大數據來優化圖書館服務模式,積極打造館內館外、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來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促進圖書館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優化;服務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不斷加大,對于閱讀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加,我國已經進入全民閱讀時代。在閱讀時代中,圖書館作為文化資源最集中的公益性服務場所,更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優化自身服務模式,利用當下流行的計算機大數據技術來提升服務水平。本文分析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服務方式的轉變,對在大數據時代中圖書館服務優化和創新的策略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圖書館服務優化與創新提供參考,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
一、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服務方式的轉變
(一)從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
傳統圖書館在開展各項服務的過程中,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且工作人員對于自身重要職責認知程度不足,導致圖書館在服務的過程中只能通過接收讀者意見和建議來開展服務,這種服務屬于被動式的服務,無法實時且全面的對讀者在一個時期內對于閱讀的不同需求,不利于服務水平的提升。而在大數據時代中,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圖書館可搭建屬于自身的服務系統,并根據讀者的瀏覽記錄自動分析讀者對于閱讀的需求和偏好,更能搜集讀者的相關檢索和行為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分析讀者在偏好和行為上的關聯性,主動對讀者展開個性化的服務,從而達到圖書館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1]。
(二)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
傳統圖書館在開展各項服務的過程中,由于信息化程度不足,導致服務僅以簡單的圖書登記和幫助檢索為主,不利于館藏資源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積極作用。而在大數據時代中,由于信息的檢索方式和提取分析方式相較從前均出現較大變化,圖書館可對館內資源實現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可在圖書館搭建的系統平臺中完善檢索手段,分析館藏資源的內容,針對不同主題的文獻進行分別提取,并對其進行分來,強化各類主題文獻之間的關聯性,來保證在開展服務的過程中可為讀者提供系統化服務。并且由于大數據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圖書館可分析讀者實際需求來自動為讀者匹配其相關資源,減少讀者執行檢索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提升讀者時間利用率,促使讀者不斷實現高效閱讀,有助于社會閱讀的順利開展[2]。
(三)可根據讀者實際需求進行定制化服務
在圖書館中引入大數據、云計算和云存儲等相關計算機科學技術,可針對不同讀者不同的閱讀需求,展開定制化服務,來提升服務水平。對于圖書館來說,其可在分析讀者閱讀需求時明確讀者喜好,根據讀者開展資源檢索時的時間、內容及資源種類,對讀者所需資源進行分析并做出預測,進而推送相關信息資源,使讀者可以高效且精確的得到相關資源,更可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根據讀者需求變化實時調整推送內容,提升推送效率,提升服務的精確性和有效性。
而讀者更可利用大數據中的各項服務內容根據自身需求來進行定制服務,可在系統檢索中檢索相關所需信息,圖書館可借助檢索記錄,利用大數據來對其進行分析,來使得各項服務更加符合讀者需求,提升圖書館服務的細致化程度。而圖書館更可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搭建讀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平臺,讀者可在交流中溝通圖書館的各項信息,加速圖書館內館藏資源的流動和共享,為讀者搭建廣闊的互動交流平臺,進一步細化服務,來促使圖書館不斷實現現代化發展[3]。
二、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服務優化與創新思考分析
(一)對服務模式架構進行優化與創新
在大數據應用到圖書館服務優化與創新的過程中,首先則是對服務模式架構的優化和創新。其最終目標是利用大數據對圖書館館內海量數據資源進行全面的挖掘和分析,并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重新整合和關聯分類;與此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可實現對讀者閱讀需求的收集和自動分析,對讀者閱讀需求和需求變化進行實時掌握,并針對讀者閱讀需求變化而靈活調整推送內容,更可利用先進的可視化技術或者擴展檢索等技術,在立足于讀者閱讀需求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拓展,利用推薦閱讀等方式來為讀者提供個性定制化服務。在整個服務模式架構的優化和創新中,一般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應用層架構
應用層架構一般是針對讀者而言的,在架構中涵蓋各類讀者可利用的軟件或者系統,在應用層架構中,被廣泛使用到的一般為移動數字類圖書館、相關網站以及相關微信小程序公眾平臺等,這類應用可滿足讀者日常閱讀所需,在圖書館開展服務時占據重要部分[4]。
2.互動層架構
近年來,由于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廣泛傳播,使得圖書館在優化和創新服務體系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以及搭建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這就使得圖書館在服務架構中,互動層占比不斷增加,其可將應用軟件以及相關交互作用和圖書館管理系統進行有機結合,來提升讀者與讀者之間、讀者與圖書館之間以及不同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頻次,更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實現實時互動,使得圖書館可以實現及時分析讀者閱讀偏好,進而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與此同時,圖書館系統互動層級更能實現檢索系統、推送系統以及互動系統的有機融合,并對其進行分析并利用,來提升圖書館接受讀者意見和建議的時效性,從而使得大數據技術更加有效的為圖書館挖掘分析讀者喜好提供各項支持[5]。
3.服務層架構
在圖書館服務架構的服務層級中,服務層占據其中重要地位,其可為讀者提供讀者所需的各項服務,是整個服務系統中的核心層級。在服務層架構中,涵蓋對讀者需求的分析、檢索以及相關推送、自動搜索館內資源、梳理館內資源并匹配讀者需求、相關關聯性資源的檢索推送以及與讀者之間加大溝通、搭建讀者與讀者之間溝通平臺等。利用大數據技術以及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技術,能夠提升圖書館在提供服務時的精確性與有效性,促進其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的不斷提升[6]。
4.資源庫層架構
圖書館資源庫一般包括兩個層級,首先是知識層級,在其中含有多個內容不同、功能不同的模塊,一般來說,常用的知識庫有讀者需求喜好方面的知識庫、學科知識類的知識庫以及知識元等。在這其中,學科知識庫與知識元知識庫可在為讀者提供相關服務時提供統一的關聯資源庫,便于讀者閱讀下載使用。而讀者需求類知識庫可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對讀者行為和讀者喜好進行挖掘并分析,從而形成讀者知識庫[7]。
而資源層級作為資源庫的另一個構成層級,可對館內信息進行關聯并整合,來形成各類不同主題的數據庫。一般來說,該類型數據庫有三種模式,首先是讀者行為以及讀者信息類數據庫、圖書館館藏資源的數據庫和館外資源數據庫。讀者行為數據庫和讀者信息數據庫可為構建讀者需求類數據庫提供扎實可靠的信息支持;而館內資源數據庫中可涵蓋館內所藏全部資源,? ?(下轉第30頁)
(上接第28頁) 如期刊類資源、文獻類資源或者圖書類資源等;外部資源庫包括各類圖書館的共享信息以及與社會民生相關的各類熱點事件等。
5.技術支撐層面架構
為總體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優化服務結構,技術支撐對其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在技術支撐結構中,一般包括技術環境、組織環境和館內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和道德素養等三個方面。在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優化和創新服務中,必須有極高的技術水平支撐和良好的系統運行環境和系統引擎,更要配備大容量存儲系統,才能更好的發揮大數據技術的積極作用。這就對圖書館的資金支持需求較大,在我國,圖書館基本以公益性質為主,日常經費來源主要依賴國家和當地財政撥款,這就導致很多地區在圖書館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力度不足。針對于此,除當地政府和國家提升重視程度,加大撥款力度等,圖書館自身也需尋求發展之路。可利用租賃云服務等方式,來減少資金投入量,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8]。
而在現代化圖書館的建設中,相較從前圖書館,館內工作人員的職能和工作內容出現了較大變化,傳統圖書館工作人員工作內容較為簡單,僅以簡單的圖書登記整理服務為主,對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和道德素養要求不高。而在大數據時代中,工作人員不僅需有較強的圖書管理專業知識,更要對大數據技術和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掌握程度,更要提升自身大數據意識,促使其在開展工作時積極應用大數據技術來優化服務,全面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
(二)對服務模式運行進行優化與創新
在當下,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圖書館在優化與創新服務模式時,不僅需要對服務平臺進行改革,更要對服務模式運行進行優化和創新,將圖書館服務由館內延伸到館外,利用讀者查詢、借閱產生的大量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全方位地反映圖書館資源利用效率和讀者的閱讀畫像,將分析結果以動態化的方式展現的方式,來搭建可視化數據展示平臺。主要內容包括圖書館全局數據、館外流通數據、圖書相關數據以及新媒體相關數據四大類數據。從細化角度來說,全局數據中可包括圖書館接待人次、圖書外借數據、圖書加工數據、圖書館辦證數據等;館外流通數據可包括各類自助圖書館運行路線等;圖書相關數據可包括圖書借閱排行榜、當前外借圖書信息和讀者借閱排行榜等;新媒體數據可包括微信公眾號和讀者性別、年齡、生肖等數據。通過將這些數據整合到系統平臺中,可利用智能算法,精準推送到前端平臺實時發布,形成高價值的圖書館數據資源畫像。通過追蹤讀者行為偏好和個性需求,為圖書館決策提供更加準確指導,進一步驅動服務創新,為讀者提供“高品質”閱讀體驗,實現圖書館長遠發展[9]。
三、結語
圖書館作為資源集中地,更應認清自身在精神文明建設當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引入大數據等先進科學技術來優化和創新自身服務體系,提升自身服務水平,更好的適應當下讀者對于閱讀的更高要求,促使圖書館現代化的不斷實現。
參考文獻:
[1]王鵬,高冕.高校圖書館流媒體信息服務優化策略——基于SWOT分析法[J].江蘇科技信息,2020,37(34):14-16+27.
[2]許冬玲.基于大數據挖掘技術的高職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綜述[J].區域治理,2020(01):178-180.
[3]王韋瑋.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資源構建與學科服務優化分析[J].通訊世界,2019,26(11):105-106.
[4]賈偌.基于大數據的服務導向型圖書館用戶檔案管理優化[J].蘭臺內外,2019(16):14-15.
[5]張祥青. 基于用戶滿意度的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知識服務質量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9.
[6]楊九龍,陽玉堃,許碧涵.人工智能在圖書館應用的理論邏輯、現實困境與路徑展望[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04):32-38.
[7]常穎聰,路程.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數據推廣內容及現狀研究——以圖書館年度數據賬單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19):46-52.
[8]周靜晴.公共圖書館智能讀者流量系統大數據分析研究——以深圳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8,48(04):116-122.
[9]沈俊杰.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優化:現實困境與完善路徑[D].浙江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