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插畫是以文學作品為支撐,在忠于作品的思想內容基礎上進行的插畫創作,伴隨著各種文學作品而流傳于世,影響深遠。插畫之于文學作品,并不是簡單的故事內容圖解,而是融入了插畫創作者的主觀思考和藝術再創造。它不但具有闡釋文本的作用,更因內容的豐富性和表達的延伸性,使其超越文字內容的局限而獨立存在,成為經典作品藝術魅力的一個“擴展區域”,令讀者在閱讀中得到一種連續且統一的審美享受。由黃瓊、顧超共同編著的《文學插畫創作》一書,將重點聚焦于文學插畫的創作與價值,以新時代的審美視角,從藝術創作的理論出發,指導讀者和研究者對文學插畫的創作歷史與現當代實踐進行全面把握,并力圖引發人們對文學插畫的重視。
該書主要分為七章,以文學插畫的概況為基礎,從畫面的設計角度出發,結合文學作品的不同體裁,對插畫的造型、構圖、色彩、形式要素以及創作程序等進行了深入而生動的闡述,進而解析文學插畫的技法和奧義。作者還帶領讀者賞析中外經典文學插畫作品,梳理出較為全面的文學插畫創作框架。總體而言,該書對新時代文學插畫的創作與研究有以下兩方面重要的啟示:
其一,插畫可以充分體現文學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和審美旨趣。書中特別展示了一些中外經典文學插畫作品,如波德萊爾的詩集《惡之花》中的插畫,闡明如何通過畫作將詩歌的思想內容與畫面構圖、表現風格互相融合,為讀者生動呈現出文學作品中的大千世界與精神情感,揭示出文學插畫需要兼具寫實與抽象的審美特征。作者提出,通過對光線、色彩、體積、空間等因素的設計和繪制來表現事物,讓讀者直觀地感受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是插畫創作的寫實特征的體現;而通過對比分析等方式精煉提取出同類事物的相通之處后,再從基礎元素角度進行設計進而得出的概念化圖形畫作,則是插畫創作的抽象特征的體現。由此,文學插畫以其多樣化的表現手法、多元化的畫面風格,賦予文學作品更深遠的藝術情調,也給讀者帶來豐富的閱讀感受和廣闊想象空間。
其二,文學插畫藝術的表現形式要與時代的媒介特征相結合。不同時期的文學插畫藝術的發展,都依賴于當時的媒介傳播技術,從最早的印刷紙媒到如今的多媒體,文學插畫的表現形式經歷了巨大的變化。通過對文學插畫歷史演變的梳理,作者認為隨著媒介傳播技術的逐漸進步,插畫創作者得以將插畫風格與當時的文學藝術潮流相結合,在創作理念上掙脫文字內容的約束,從自身形式出發尋找文字與精神的契合點,使得文學插畫超越媒介上的本體語言,直面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核心。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文學插畫創作更要借助數字媒體煥發出新的生機,通過全新的技術手段更好地調動人們的視覺,加強畫面的感染力,從而為文學作品賦予更加深厚的審美意蘊和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該書以文學插畫藝術發展的歷史以及規律為依據,深入探討了文學插畫在新時代的表現形式、創作追求及時代價值,對文學插畫這一藝術形式的傳播具有促進意義,同時對文學作品鑒賞有一定的啟發價值。
(福建師范大學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