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朝蓮
處于發(fā)育期的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fā)育完全,易受各類疾病的侵擾,尤其在換季時生病者更多。呼吸系統疾病是多種兒科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中小兒肺炎更令患兒家長談之色變。
臨床研究認為,感染細菌、病毒、霉菌、肺炎支原體等是人體發(fā)生支氣管肺炎的常見原因。一旦機體出現了支氣管肺炎,便會伴有發(fā)熱、咳嗽、氣促等臨床癥狀。通常,支氣管肺炎患者從病發(fā)前2~3d直到病情痊愈幾周階段,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發(fā)現肺炎支原體。肺炎支原體的細胞膜上含有大量的神經氨酸受體,對于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具有明顯的吸附性,繼而影響人體纖毛正常活動,對上皮細胞產生一定的傷害;同時,會生成過氧化氫物質,對患者局部組織加重損傷。肺炎支原體的致病風險直接相關于人體對于病原體的過敏反應程度。經感染,人體會出現明顯的體液免疫性,由此,不少成年人群血清中出現抗體,這也是成年人群發(fā)病率低的關鍵原因。一般患有支原體肺炎的患者會出現諸多不良癥狀,如呼吸變快、口周和指端發(fā)紺、肺濕啰音等。
支原體感染是小兒肺炎最常見的病因。支原體是一類缺乏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0.3~0.5 mm,有球形、桿形、絲狀、分枝狀等多種形態(tài)。分離于人體的多種支原體會增加機體致病風險,誘發(fā)泌尿系統感染或者呼吸道感染。
小兒一旦罹患支原體肺炎,常常起病急,在短時間內病情進展較快。急性支氣管炎是支原體肺炎的早期表現,隨著病情加劇,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呼吸衰竭。若同時損傷到患者氣管或者支氣管,被臨床稱為”急性支氣管炎”,引起明顯性咳嗽癥狀,部分患者也可能會出現支氣管分泌物量增多現象。
對急性感染性支氣管炎患者來說,鼻塞、寒戰(zhàn)、低熱、肌肉疼痛或咽喉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非常明顯。通常情況下,支氣管炎的發(fā)生信號是劇烈性咳嗽,起初干咳,數小時或數天后可能伴有少量痰液,之后會發(fā)現較多粘液或膿性痰液。對于膿性痰液患者,臨床需要加強重視,并考慮多重細菌感染。部分患者會伴有燒灼狀胸骨后疼痛癥狀,特別見于咳嗽時,即使嚴重患者不見任何并發(fā)癥狀,也可能會出現3~5 d的發(fā)熱現象,一般溫度維持在38.3~38.8℃,之后機體急性癥狀會有所消失;如果患者出現了持續(xù)性發(fā)熱癥狀,可考慮肺炎。未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急性支氣管炎患者,基本上不會出現肺部不良體征,可能觸及干啰音,肺底偶見濕啰音或者捻發(fā)音,特別是咳嗽癥狀后可見哮鳴音;如機體出現持續(xù)性的胸部體征,可考慮支氣管肺炎。
在了解了小兒支原體肺炎合并急性支氣管炎的嚴重性后,可能有人會問,臨床良好的疾病診斷方法是怎樣的呢?
在進行有效治療前,準確診斷必不可少。在患兒臨床癥狀的判斷基礎上,實施X線胸片和呼吸道五聯檢查,臨床發(fā)現并不理想,不少患兒病情診斷結果有誤。而按照急性支氣管炎查體(雙肺呼吸音粗且可見濕啰音)和支氣管肺炎查體(雙飛呼吸音粗且可見固定性細濕啰音)情況,結合胸部影像學結果,都可準確判定支氣管肺炎。
介紹過診斷,再來聊一聊小兒支原體肺炎合并急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方法。二者都是炎癥性疾病,在治療中應重視消炎。在多種藥物中,抗生素的消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臨床中可以應用的抗生素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抗生素的療效也有差異。到底哪種抗生素適用于小兒支原體肺炎合并急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呢?根據現有研究,發(fā)現阿奇霉素在支原體肺炎并發(fā)急性支氣管炎患兒中的治療優(yōu)勢較多。接下來,我們重點說一下阿奇霉素相關知識。
阿奇霉素實際是大環(huán)內酯類的抗生素藥物,對于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良好適用性。與其他大環(huán)內酯抗生素相同,阿奇霉素抗菌譜較廣,但是相比紅霉素,該藥對于肺炎球菌、鏈球菌的抗菌作用較差,但對于腸球菌具有明顯的耐藥性。另外,阿奇霉素對流感桿菌等革蘭陰性菌具有強于紅霉素的抗菌性,不僅在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以及類桿菌屬中的抗菌能力相近于紅霉素,而且在細胞病原體中的抗菌能力也相近于紅霉素。對于化膿性鏈球菌咽炎,臨床常用的抗生素藥物是青霉素,也被普遍應用在風濕熱預防中。此外,阿奇霉素也會被臨床應用在單純性生殖器感染或者軟下疳疾病治療中。通常,阿奇霉素可以結合50s核糖體亞單位,并對子君轉肽產生明顯的抑制性,從而影響細菌合成蛋白質。阿奇霉素起效較快,服藥后2~3h內血液中的藥濃度可達到最高。但必須注意到,肝功能不全或肝病患者不能使用阿奇霉素,部分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過敏的患者,也應禁用。僅僅依靠抗生素進行治療,能夠對炎癥起到控制作用,但患兒的臨床癥狀很難在短時間內改善。因此,聯合用藥成為臨床趨勢。
在阿奇霉素用藥治療中,臨床常用的搭配便是鹽酸氨溴索。實際上,鹽酸氨溴索屬于祛痰藥物,對于粘痰具有良好的溶解作用;也能夠潤滑人體呼吸道,加快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質和呼吸液,增強纖毛運動,是急性呼吸道、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支氣管分泌異常疾病常用的治療藥物。鹽酸氨溴索可以盡快排除粘液,溶解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預防粘液滯留呼吸道,良好排痰,糾正患者不良呼吸癥狀。如果采用滴注的方法給藥,會增加患者耐受性,但也偶見輕微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癥狀,所以臨床往往選擇靜脈滴注用藥。
分別說明了鹽酸氨溴索和阿奇霉素的功效,那聯合應用又會出現怎樣的效果呢?
從總體上看,鹽酸氨溴索和阿莫西林、頭孢、紅霉素等抗生素聯合應用,都會增強抗生素在患者肺部組織中的藥物濃度,增強抗菌效果。阿奇霉素采用口服的方式給藥,劑量為10 mg/kg,每日1次,按照治療指南連續(xù)治療3 d、停用4 d(1個療程),必要時進行下1個療程的治療。靜脈滴注鹽酸氨溴索時,需結合患兒年齡調節(jié)用藥量,如2歲以下劑量為7.5 mg/次,每天2次;2~6歲,7.5 mg/次,每天3次;6~12歲,15 mg/次,每天2~3次。面對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用藥量需要結合患兒體重進行計算,即30 mg/kg,分4次用藥即可。應用注射泵給藥,輸注時間最少5 min。氨溴索口服液口服:1~2歲兒童,每次2.5 m,每天2次;2~6歲兒童,每次2.5 ml,每天3次;6~12歲兒童,每次5ml,每天2~3次;成人及12歲以上的兒童,每次10ml,每天2次。根據患兒情況,口服與滴注給藥方式擇一即可。兒童用藥應按照醫(yī)師判斷進行藥量調整。當然,必要情況下,需給予患兒常規(guī)治療,如糖皮質激素、布地奈德等。
治療后,對患兒進行復查呼吸道“五聯檢”,發(fā)現腺病毒IgM抗體、人副流感病毒IgM抗體、肺支原體IgM抗體、肺衣原體IgM抗體及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體均為陰性。通過對患兒肺部濕啰音、雜音、呼吸道等臨床癥狀進行觀察,若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則判定治療顯效;如果相關癥狀明顯好轉,則表示治療有效;若臨床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則判定治療無效。通過阿奇霉素+鹽酸氨溴索治療,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5%。通過統計患兒的不良反應(嗜睡、惡心、嘔吐、皮疹及頭暈等),發(fā)現不良反應率極低(為5%左右),其安全性得到證實。因此,這兩種藥物對支原體肺炎合并急性支氣管炎患兒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不僅對于患兒癥狀具有理想改善性,而且對患兒安全具有良好的保護性。
最后進行簡單總結。學齡前兒童極為多見的獲得性肺炎就是支原體肺炎,引起諸多并發(fā)癥,病情嚴重,遷延不愈;而支原體肺炎的典型并發(fā)癥就是急性支氣管炎,會引起患兒呼吸不順。小兒支原體肺炎合并急性支氣管炎的病理機制是產生炎癥反應,免疫功能發(fā)生紊亂,主要是機體內體液免疫功能發(fā)生紊亂,致使炎癥因子水平上升,包括C-反應蛋白(CRP)、Υ-干擾素(IFN-Υ)等。小兒支原體肺炎合并急性支氣管炎具有一定的臨床發(fā)病率,患兒出現咳嗽、咳痰、發(fā)熱、呼吸困難等癥狀,需要引起重視。阿奇霉素屬于大環(huán)內酯類的抗生素,其組織滲透性能強,可以結合多種致病菌核糖體50S亞單位,阻止以RNA為基礎的蛋白形成,可以有效對抗病菌。鹽酸氨溴索能夠加快排除呼吸道中粘稠分泌物,緩解呼吸不順,聯合抗生素一起使用,可以增加肺組織中抗生素的濃度,發(fā)揮血液增效的功效。阿奇霉素+鹽酸氨溴索是較理想且安全的治療方法。阿奇霉素聯合鹽酸氨溴素可以使IFN-Υ下降,增強Thl細胞的免疫應答,減少免疫球蛋白水平,緩解炎癥,轉變免疫功能,促進患者盡早恢復健康。口服阿奇霉素起效快,藥效持續(xù)時間長。靜滴或口服鹽酸氨溴索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胃腸道反應輕微。就小兒支原體肺炎并發(fā)急性支氣管炎患兒,臨床應用鹽酸氨溴索+阿奇霉素治療,會顯著提升臨床療效,促使患兒病情盡早好轉。
本文只是科普材料,望各位家長提升對小兒支原體肺炎合并急性支氣管炎疾病的認知,了解有效治療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患兒體質千差萬別,家長需要根據醫(yī)生的指導用藥,不可擅自用藥,以免耽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