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妹



摘要:目的? 探究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對嬰兒母乳喂養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分娩的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Spread軟件分組方法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0例)。對照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產后護理延伸服務方法。比較兩組產婦不同時期母乳喂養率、母乳喂養時間、產婦母乳知識知曉情況及技能掌握評分、產婦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出院時、產后三個月以及產后六個月的母乳喂養率均高于對照組,具可比性(P<0.05);經護理,觀察組產婦平均母乳喂養時間大于對照組,具可比性(P<0.05);經護理,觀察組產婦母乳知識知曉情況及技能掌握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具可比性(P<0.05);經護理,觀察組產婦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具可比性(P<0.05);經護理,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具可比性(P<0.05)。結論? 對產婦產后實施延伸服務可以提升產婦母乳喂養率及母乳喂養時間,改善產婦生活質量以及母乳知識知曉情況及技能掌握情況,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實施。
關鍵詞: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嬰兒母乳喂養率;影響
對于嬰兒來說,母乳是最具營養以及最自然的食品,并且具有較強的安全性,是其他食品不能替代的。但是產婦在分娩后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能良好地進行母乳喂養,這時需要對產婦產后實施良好的護理,幫助產婦了解母乳喂養相關知識以及母乳喂養的優勢,提升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 。而延伸服務的干預可以為產婦提供良好的產后指導,并結合產婦身體實際情況,促進產婦成功實施母乳喂養。本文研究以80例產后產婦為研究觀察對象,意在分析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對嬰兒母乳喂養率的影響,具體報告下述。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分娩的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2020年4月~2021年4月),將患者按Spread軟件分組法分為觀察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兩組采用不同的護理干預方式,分析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對嬰兒母乳喂養率的影響。所有產婦均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情并主動參與研究治療工作,且自覺簽署《知情同意書》。產婦情況如表1所示。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給予延伸服務護理干預。
①產后服務:使產婦與嬰兒同處一室,并進行早吸吮,早撫摸。在產婦產后半小時內將嬰兒置于母親胸前,并輔助嬰兒進行吸吮;在產婦產后一小時內再次實施新生兒吸奶,保證產婦早泌乳。加強對母嬰的觀察,保證每天母嬰分離時間小于一小時。結合嬰兒需要進行母乳喂養,并為產婦及家屬講述母乳喂養的知識。
②乳房護理: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對產婦乳房進行螺旋式按摩,并結合產婦的感受調整按摩力度。在產婦哺乳后,進行輕輕擠壓乳房,促進乳房健康。
③延伸服務:在產婦出院后,對產婦提供延伸服務護理。了解產婦及嬰兒出院后的狀態,并通過電話隨訪等方式與產婦進行聯系,指導產婦促乳等方法。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以及母乳喂養的優勢,提升母產婦及家屬的母乳喂養意識。對產婦講述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結合產婦的職業需求以及實際情況,使產婦平衡好母乳喂養與工作的關系,保證喂奶的正確
時間。
④生活護理:結合產婦家庭實際情況,了解產婦產后狀態,并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在對產婦生活護理期間,對產婦提供心理指導,避免出現產后抑郁等癥狀。指導產婦合理飲食,提供科學的飲食方案,堅持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多喝湯、多吃蔬菜水果,水果可稍加溫后吃,限制辛辣和刺激性食品,不可隨便用藥。保證產婦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睡眠。加強與產婦家屬溝通,講解相關產后注意事項以及護理措施,使產婦家屬給予產婦更多的關愛,減輕產婦產后心理壓力,促進產婦產后身體良好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不同時期母乳喂養率、母乳喂養時間、產婦母乳知識知曉情況及技能掌握評分、產婦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不同時期母乳喂養率:包括產婦出院時、產后3個月以及產后6個月的母乳喂養概率。
產婦母乳知識知曉情況及技能掌握評分:通過對產婦調查問卷及進行了解,兩項分別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產婦對知識的知曉情況及技能掌握情況越好。
產婦生活質量:采用GQOLI-74量表,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4項內容,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護理滿意度:對產婦實施調查問卷,其中非常滿意(85~100分),滿意(60~85分),不滿意(0~6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4.0軟件統計分析。研究所有數據行統計數據,計量資料(±s)表示、計數資料[n(%)]表示,組間對比t、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 產婦不同時期母乳喂養率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出院時、產后3個月以及產后6個月的母乳喂養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母乳喂養時間比較
經護理,觀察組產婦平均母乳喂養時間為(11.53±1.47)月,對照組產婦平均母乳喂養時間為(4.37±1.53)月,觀察組顯著大于對照組(t=21.343,P<0.05)。
2.3 產婦母乳知識知曉情況及技能掌握評分比較
經護理,觀察組產婦母乳知識知曉情況及技能掌握評分均高于對照組(t=23.324、23.034,P<0.05)。見表3。
2.4 產婦生活質量比較
經護理,觀察組產婦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具可比性(t=26.573、27.347、27.774、31.254,P<0.05)。
見表4。
2.5 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護理,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具可比性(χ2=7.813,P<0.05)。見表5。
3討論
母乳喂養對嬰兒有多方面的意義:提供營養及促進發育;提高嬰兒免疫功能;有利于嬰兒牙齒的發育和保護;增進母嬰感情。且母乳喂養對產婦有多方面的意義:促進子宮復舊,防止晚期產后出血;降低母親患乳腺疾病風險。一般來說,應當堅持母乳喂養4~6個月。但是,產婦在產后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母嬰使母乳喂養效果不佳,并降低了母乳喂養率。這與產婦的精神壓力、認知情況、護理技巧等有很大關系,因此應當加強對產婦產后的延續護理服務,使產婦明確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學健康的護理措施促進嬰兒健康成長[1]。
產后護理延伸服務體現出醫院的人性化服務,注重產婦產后的狀態,為產婦產后護理提供良好的保障。在此過程中,結合產婦的文化程度,了解產婦的認知水平,采取產婦易接受的方式為其進行健康宣教,使產婦對產后護理的各個細節有了良好的了解,并明確母乳喂養的含義及優點;按照護理人員的指導,產婦能積極實施母乳喂養,并把握好正確的母乳喂養時間,為嬰兒提供良好的營養支持。在產后延續護理服務中,了解產婦家庭情況,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與產婦及家屬的聯系與溝通,使產婦及家屬的育兒技能有效提升,并減輕了產婦家庭的心理負擔,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減少產婦產后抑郁狀態。在此過程中,對醫院護理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護理人員掌握專業的產科知識,為產婦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及護理服務;并采取專業的操作技能,為產婦提供乳房按摩及生活指導等,極大程度上幫助產婦家庭度過產后護理階段,提升產婦的滿意度。另外,還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在與產婦溝通中以溫和的語氣對其實施相關指導,加強工作耐心,講述護理細節,了解產婦產后遇到的問題及困惑,并給予專業的解答與指導。在實施母乳喂養指導中,應當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充分了解影響產婦產后母乳喂養效果的影響因素,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幫助產婦提升母乳喂養率,完成延伸護理服務工作目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母乳喂養高于對照組,喂養時間長于對照組,母乳知識知曉評分及技能掌握評分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產后產婦護理工作中實施延伸服務可以提升產婦母乳喂養率,提升母乳喂養時間,加強產婦母乳知識知曉情況以及技能掌握情況,使產婦的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顯著提升,值得臨床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周嵐霞.產后延伸護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探討[J].飲食保健,2020,7(3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