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絲路脈動時間范圍從2022年5月1日到5月31日。國際層面消息主要有:在俄烏沖突持續的背景下,金磚國家外長舉行視頻會晤。國內層面消息主要有:各地加大對穩外貿的政策支持,中歐班列再開新線,經貿洽談會推動貿易發展,科創和產學研助力民心相通。
整體態勢
經統計,2022年5月涉“一帶一路”信息122.4萬條。其中5月23日出現輿情高峰,信息量達86623條。
本期輿論熱度較高的涉“一帶一路”消息主要有:馬科斯新當選菲律賓總統,新華國際時評發文期待中菲關系再上新臺階;《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正式生效;我國外貿實現正增長,相關部門出臺保穩提質政策;高校境外辦學成中國教育走向世界又一方式;金磚國家倡議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政策動態
“金磚+”助推“一帶一路”沿線雙多邊外交。
5月,以金磚外長會為主,金磚框架下系列會議和活動密集舉行,為今年將由我國主辦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打下基礎。5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外長會晤開幕式上強調,發展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任務。同日,金磚國家政黨、智庫和民間社會組織論壇以視頻方式在京開幕,習近平主席向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愿同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一道,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穩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地落實,共同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
本月金磚國家工業部長會議、文化部長會議、航天合作聯委會第一次會議、教育部長會議等先后舉辦,金磚五國部長級官員圍繞工業、文化、航天、教育等領域合作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并發布了多份成果文件。其中,工業部長會議通過《第六屆金磚國家工業部長會議聯合宣言》,同意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文化部長會議通過《落實〈金磚國家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行動計劃(2022—2026年)》,同意繼續在文化領域堅持包容互鑒,深化務實合作,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金磚力量”。航天合作聯委會會議通過《金磚國家航天合作聯委會職權文件》等文件,同意提升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能力,齊心協力發揮好星座數據效能,共同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教育部長會議通過《第九屆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宣言》,重申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教育目標的共同承諾,明確金磚國家教育領域下一階段合作的重點和方向。
全球發展倡議引領“一帶一路”提質增效。5月9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高級別視頻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包括小組成員在內的60多個國家150多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以視頻方式出席會議并致辭,建議各方共同努力,在重振落實2030年議程的全球合作、營造加快全球發展的有利環境、構建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發揮聯合國系統的核心和引導作用等四個方面推動倡議走深走實。王毅強調中國未來將采取一系列務實舉措,推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盡快落地,為全球發展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本月,王毅還先后于5月8日同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舉行視頻會晤;5月20日同烏拉圭外長布斯蒂略、厄瓜多爾外長奧爾古因、尼加拉瓜外長蒙卡達通電話,在多個雙邊會晤中強調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意義與中國愿為之開展的合作努力。
“五通”各領域政策舉措助推“一帶一路”建設。5月份,各部委著力從各自職能領域積極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
政策溝通方面,5月9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與阿根廷科技創新部部長丹尼爾·菲爾穆斯舉行視頻會晤,圍繞中阿科技創新合作進行深入交流,推動落實關于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的諒解備忘錄和關于科技園區和創新創業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同日,王毅以視頻方式出席干旱與土地可持續治理領導人峰會,強調中國致力于共建綠色“一帶一路”,通過中非合作論壇、南南合作等機制,與非洲國家共同推動綠色非洲建設。
資金融通方面,5月12日,第25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繼續深化東盟與中日韓財金領域務實合作,一是支持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進一步發展壯大,更好服務10+3宏觀經濟政策對話和財金合作進程;二是推動區域財金合作創新,開拓新的合作領域;三是深化亞洲債券市場發展,滿足本地區未來發展的融資需求。
貿易暢通方面,5月26日,2022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州貴陽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以視頻方式出席開幕式并講話。黃坤明強調,要激活數據要素價值,以實際應用需求為導向,強化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全面深化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民心相通方面,在5月24日召開的“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有關人士介紹十年來我國在“引進來”和“走出去”中不斷實現“再提升”,與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穩定聯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我國招收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辦學的主要集聚地。目前,400余所高職院校和國外辦學機構開展合作辦學,全日制來華留學生規模達到1.7萬人。
地方參與態勢
各地加大穩外貿政策支持。5月,湖南、海南等地的多個海關都出臺了穩外貿穩企業的政策,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5月19日,長沙海關出臺《關于促進湖南外貿保穩提質的35條措施》,包括保障湖南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加快企業急需貨物通關、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等措施,從當天起正式實施。南昌海關、海南等也出臺“穩外貿穩企業”的相關措施,從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激發外貿市場主體活力和企業發展內生動力,為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提高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能力;天津市印發《天津市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提出19條具體措施;《山西中歐班列稅務服務手冊》正式發布,實現稅惠政策,服務中歐班列;湖南省印發《關于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支持懷化國際陸港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將懷化國際陸港建設成為深度對接RCEP和東盟國家的戰略平臺、武陵山片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工程,將懷化市打造成為湖南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
中歐班列繼續開新線。重慶開行首趟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俄羅斯—重慶—廣西),裝載25個集裝箱,貨值超400萬人民幣,全部為俄羅斯本地生產的日用品,比之前從俄羅斯直接經海運到達廣西節約15–20天;首趟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海鐵聯運列車(西安—北部灣港)成功開行,抵達廣西北部灣港后換乘集裝箱船海運至印度尼西亞;河北曹妃甸港區首趟赴俄羅斯的中歐班列發車,經滿洲里口岸直達俄羅斯后貝加爾斯克;重慶新增2條至印度的全貨運航線,主要出口電腦鍵盤、相機支架、PC板等貨物。
經貿會、產業園建設、招商大會舉辦,推動貿易發展。5月17日,2022年中非經貿供需線上對接會在長沙舉辦,參加線上對接會的非洲企業出口產品類目覆蓋大宗農產品、油料作物及加工品、植源性經濟作物等17大類,更多非洲優質產品將走進中國市場;5月19日,石家莊綜合保稅區“一帶一路”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將建設國際物流倉儲中心、生物醫藥研發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子項目;5月27日,以“自貿聯動世界,合作共繪藍圖”為主題的2022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外招商合作大會在南寧舉辦,共11個廣西海外招商合作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科創和產學研助力民心相通高質量發展。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聯合中國—東盟中心共同策劃推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專題培訓暨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智庫之聲”系列講座,中國以及緬甸、文萊、柬埔寨、越南、老撾、菲律賓等東盟國家逾千人參加,為共同培養數字化人才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5月18日,首屆重慶與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產學研合作國際論壇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推動建立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高校+企業”為重點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
(本文由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騰訊“一帶一路”大數據創新項目課題組供稿,課題組成員包括組長翟崑,副組長婁曉希,組員由凱宇、楊耀源、潘宇峰、趙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