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亨瑚 張通洲 蒲會芳
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暨十九屆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臨夏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暨州委郭書記講話精神共同一致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進程。持之以恒地繼續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堅持“四個自信”;堅持“兩個維護”;保持“十個堅持”。順應時代潮流,繼承江澤民總書記和朱镕基總理、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的生產力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發展戰略思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持續創新臨夏區域經濟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發展戰略思路。
充分發揮臨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經濟持續發展和區位優勢顯著的優點。充分發掘新石器時代:
1、仰韶彩陶文化(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匯集的關中豫西晉南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
仰韶文化的源頭可追溯至距今八九千年的賈湖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國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陜西、山西、河北、甘肅、青海、湖北、寧夏等地。作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它向外具有較大輻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圍傳播,被考古學家認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藝術浪潮,波及周邊地區,達到史前藝術的高峰。)
2、辛店彩陶文化(辛店文化是中國西北地區戎人文化的一支,已到達青銅時代,制陶業比較發達,但不用輪制,皆用泥條盤筑法制器,曾發現過銅容器殘片,還有一些小件青銅器。此時的西戎以畜牧為生,故缺乏長期定居的遺址。因居民多騎馬為生,故其陶器反而不那么發達。陶罐為夾砂紅褐色陶,頸部飾有墨色直線相間的圖案,下為粗線雙鉤紋,腹部為波折紋與直線組成的花紋,肩腹部有雙耳。)
3、齊家彩陶文化(甘肅、青海地區繼馬家窯文化之后發展起來的是齊家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1890-1620年。1924年首先發現于甘肅廣河齊家坪,故名。出土陶器以泥質紅陶和夾沙紅褐陶為主,都是手制。器形以雙大耳罐和侈口高頸深腹雙耳罐最富代表性。彩陶發現不多,陶質較粗,器型多屬罐類。彩繪以黑色為主,紅色較少。紋飾以三角、菱形和方格紋為特點。圖案組織很規整。有的表面涂有白色陶衣。)
4、馬家窯彩陶文化(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最早發現于馬家窯遺址而得名,年代約為距今5000年-4000年。馬家窯遺址位于甘肅省臨洮縣洮河西岸的馬家窯村麻峪溝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質學家兼考古學家安特生在甘肅、青海一帶調查,其助手們在1924年發現馬家窯遺址并進行了發掘。1957年開始,甘肅省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發現了馬家窯類型疊壓在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之上的地層關系。馬家窯文化和馬家窯類型均由該遺址而得名。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紅二彩相間繪制花紋;晚期多以黑、紅二彩并用繪制花紋。)
5、馬廠彩陶文化(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廠塬遺址,是中國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馬廠類型(馬廠期)、半山-馬廠文化由此得名。在青海省民和縣馬廠塬鄉邊墻村。1924年,瑞典學者安特生(1874~1960)在西北進行地質考察時發現。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調查,1982、1984和1987年青海省文物管理處、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復查。該遺址是研究青海東部地區古文化的主要遺址之一。馬廠塬遺址,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資源暨歷史文物古跡,樹立臨夏歷史文化品牌優勢,打歷史文化牌、謀歷史文化發展。充分發掘史前史歷史文化資源和歷史文物古跡和自然生態資源:
1、充分利用劉家峽水電站附近的太極島恐龍足印歷史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2、充分利用和政縣古生物化石歷史博物館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3、充分利用炳靈寺石窟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4、充分利用劉家峽水電站黃河三峽自然生態資源;
5、充分利用積石山縣“大禹文化”歷史文化資源;
6、充分利用積石山縣積石峽大墩峽自然生態資源;
7、充分利用和政松鳴巖自然生態資源;
8、充分利用康樂縣蓮花山自然生態資源;
9、充分利用和政縣太子山林場自然生態資源。打造臨夏世界地質公園歷史文化品牌,吸納國內外游客,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旅游業,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招商引資,大力發展臨夏區域經濟生產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促進高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高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氛圍,使之蔚然成風!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黨校成人教育。落實“科教興州”、“農業穩州”、“工業富州”、“人才強州”、“商貿活州”的臨夏區域經濟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發展戰略思路,促進科技創新,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理念,致力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致力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致力于綜合國力的提高。充分利用臨夏緊靠甘肅省會蘭州的區位優勢,融入蘭州經濟圈。繼續打造臨夏海東經濟協作區(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族學家、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曾經提出的臨夏區域經濟生產力發展戰略思路)。因地制宜對接甘青經濟市場、對接甘川經濟市場、對接甘渝經濟市場、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山東濟南(儒家哲學始祖孔子家鄉、中央黨校原任校長宋平校長家鄉、現任副校長謝春濤教授家鄉、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孫振玉博士生導師教授<內蒙古赤峰市人>、愛國作家學者張承志教授家鄉)與甘肅臨夏對口支援扶貧經濟協作;加強福建廈門(愛國華僑兼廈門大學名譽校長陳嘉庚先生家鄉、清華大學兼北京大學著名國際法教授陳體強教授家鄉、中央黨校校長陳希校長教授家鄉)與甘肅臨夏對口支援扶貧經濟協作。充分發揮和利用發達地區的區域經濟生產力資源為繁榮搞活促進臨夏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和輸送新鮮血液創造良好條件。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臨夏進而能夠調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社會基本矛盾暨臨夏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社會實際生產力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基本矛盾注入活力和輸送新鮮血液創造良好條件。為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共產主義遠大崇高理想奠定堅實基礎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