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璟
近年來,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多媒體教學”已實現常態化和廣泛化,有研究表明,大多數的教師都能將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經驗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并在應用中得到驗證,但是由于各種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的融合程度的不同,導致在不同階段所呈現出的教學成果也有所不同,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而在信息技術普及的今天,如何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進行深度融合,而不是停留在應用上,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集中聾生的注意力,激發聾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聾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信息技術與聾校高中數學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聾校高中數學教學的融合,一方面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幫助教師解決在傳統教學中未能完成的教學工作,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直觀、生動有趣,同時也為進一步完善本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的支持;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幫助聾生更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的重難點,以及知識的形成過程,構建聾生的知識框架,轉變聾生的學習方式,引導聾生多角度看問題,解決問題,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新的知識。
二、信息技術與聾校高中數學教學融合的教學優勢
(一)有助于豐富聾校教學資源,開闊聾生視野
高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極強的學科,在現有的教材中,高中數學知識難度比較高,大多數聾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教材中的重要內容進行良好的補充教學和說明。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引導聾生使用一些優秀的計算機軟件,比如幾何畫板、超級畫板、Excel及數學工具等,這些都非常適用于高中數學教學,其效果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這些軟件可以為聾生提供更多探索發現數學知識的途徑。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開闊聾生的數學視野,而且可以幫助聾生理解熟悉知識點,提高聾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培養聾生的數學動手能力。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一個“高斯計算等差數列”的小故事,同時展示我國西漢時期,張蒼、耿壽昌所撰寫的一部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均輸章的第17題,“今有金簍,長五尺,斬本一 尺,重四斤;斬末一尺,重二斤,問次一尺各重幾何?”對等差數列的描述,聾生可從中感受古今中外對數學的研究,然后利用《九章算術》均輸章中的事例進行強化練習,鞏固知識點,充分調動聾生對“等差數列”系列內容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聾生對“等差數列”相關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利用信息技術,不但擴充了數學課堂的教學容量,填充除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還以不同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更加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解題方式,增長聾生的見識。
(二)有助于轉變教學方式,突破教學重難點
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幫助聾生理解和獲取知識點。通常來說,聾生平時對數學知識重難點的學習,主要靠教師手語和口述并用的方式進行學習,或在教師啟發下理解,聾生不但學習很被動,而且在理解一些特別抽象概念或情境,和解決比較復雜的數學問題上會出現困惑,所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大大減輕這種困難,幫助聾生解決一些遇到的問題。一方面,聾生利用課余時間從教室里的多媒體一體機,上網查閱有關知識點的參考資料,從中獲取一些幫助;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數學工具等軟件進行演示,能使聾生對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感到豁然開朗,從感覺到領會、從意會到表達、從具體到抽象、從猜想到證明,更加深刻理解知識點。
(三)有助于聾校高中數學課堂的創新改革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容易使得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沉悶死板,尤其是對于聾生來說,因為聽力缺陷,如果只靠教師手語講授和灌輸知識,聾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數學的抽象性可以用數字化來呈現,這就為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融合創新,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可以使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創新改革,也可以調動聾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是為了轉變聾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聾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習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聾生在創設情境中,帶著問題學習,研究和發現問題,而問題的設計一般是根據實例來設定。
例如在高中數學必修一的“集合的含義及表示”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導入和講解,把內容設置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聾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從而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發現自己是否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過程中,學生是問題的發現者和知識的獲得者,教師是引導者,這種新型學習模式,使得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轉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大大增強聾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聾生也能夠找到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間,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知識積累與整合。
三、信息技術與聾校高中數學教學融合的反思
(一)如何從教師角度進行反思
教師在教學中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并不是很全面,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教師可能只會使用PPT、Excel等基礎軟件,對于幾何畫板、數學工具等專業軟件并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應用信息技術的總體水平較低,目前來看,絕大多數教師已掌握基本操作和學習軟件使用的基礎知識,但應用水平能力不高;二是信息技術的應用,雖然改變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部分聾生的學習方式,但要完全熟練應用到教學上,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熟悉和加強訓練。
(二)如何客觀看待信息技術在聾校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影響
信息技術運用于數學教學,既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也能豐富活躍教學課堂氣氛,改變以往刻板,枯燥乏味的課堂形象,創設教學情境,改變課堂模式,擴充課堂的知識容量。所以,在聾校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更應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而不拘泥于信息技術和依賴信息技術,激發聾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聾生理解知識重難點,加強培養聾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聾生的數學素質,從而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和執行性。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融入聾校高中數學教學課堂,意義重大,既能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又能為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增添生動有趣的色彩,帶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雖然信息技術作用大,但也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要合理運用好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的創新優勢,才能更好地呈現在教學過程中,為每節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更好地為聾校高中數學教學起到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