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英



處處留心,時時教育,心中有愛,眼里有光。是孩子們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上最閃光的東西!
多肉小花
提到我們班里的多肉小花,那得從前年新學期伊始說起。有一天,思晗拿來一個小罐子,里面有一顆翠綠翠綠的“小精靈”,可愛極了!我和孩子們都很喜歡,并且精心地養著這個寶貝。怎知國慶節假期回來,“綠精靈”的小豆粒掉了半個窗臺,我不舍得扔掉,就把它們埋在大花盆的邊緣。學期末的時候,那些小豆粒竟然都還活著,而且個個挺著小腦袋。孩子們圍著花盆驚呼、議論,小手指著,這個那個地看。我突發奇想:何不把多肉小苗作為獎品激勵孩子們進步呢?果然,這個想法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每周五班級就會評選出十名(或者更多,視幼苗數量而定)遵守紀律、學習進步、字跡工整、熱心助人的學生獎勵多肉小苗。孩子們像捧著寶貝一樣,將小苗帶回家,小心翼翼地養護。疫情期間居家,我在班上舉行“每天進步一點點,和多肉一起成長”的線上活動,極大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大家拍照片發到班級群里,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進步,比一比誰的多肉長得茂盛。就這樣,那段難忘的日子變得更加有意義了。多肉小花成了我們班的代言綠植,孩子們也學到了多肉植物堅強不屈、逆境重生的好品格。
溫暖的瓶子
新學期里,每當走過六年二班的教室,就會看到班級窗臺上的空礦泉水瓶子不知不覺地多了起來,數一數已經有十二個了。它們個個形狀端正、材質硬挺,都是孩子們選出來的“精品”。瓶子最開始出現在班級里,是因為孩子們小的時候,偶爾會肚子疼,我就在干凈的空瓶子里裝點兒熱水,再包上一條毛巾,放到衣服的外面熱敷,這樣能“治療”因受寒而導致的肚子疼。這幾年孩子們大了,肚子疼的時候也少了,不過每年開學初,我們仍然會準備一些瓶子,一來可以澆灌班里的多肉小苗,二來瓶子好像變成了有意義的物件,看到它們,就覺得溫暖……
校園廣播的小主人
“傳播校內外新聞,抒發學子心聲,豐富課余生活。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紅領巾之聲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每天清晨七點四十分,學校的上空就會響起熟悉的音樂和主持人清脆悅耳的聲音。
今年是我帶這一屆學生進行廣播的第四個年頭,孩子們長大了,沒有起初廣播時的緊張,反而多了幾分成熟和自信。盡管如此,嚴格要求、一絲不茍是我的一貫作風。我要求小記者尋找校園中的好人好事,并且獨自撰寫稿件,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細心觀察、發現問題的好習慣,而且提高了寫作水平。播前訓練更是細致到每一個讀音、每一個斷句的指導。室外車棚、操場一角都能看到孩子們大聲朗讀訓練的身影。四年時間,我想讓孩子們做校園廣播的小主人了,我故意問:“我不跟著你們,自己播能行嗎?”“行!”異口同聲的回答里裝著滿滿的自信。
六年時光飛逝,我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孩子們從當初的懵懂無知成長到如今的知事明理,我用愛滋潤了美好的年華,在學生的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
(作者系鞍山市臺安縣會山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