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秋辭
數字化產業帶與實體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助力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實體經濟高效通路。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性、關鍵性舉措。中國工業門類齊全,形成相對完備的產業鏈,造就了中國工業獨一無二的國際競爭力。對于中國工業來講,最大的競爭力在于規模優勢,但隨著區域間競爭加劇,也帶來了以規模為導向的低水平重復建設,人力優勢、協同優勢邊際效用遞減,發展質量難以持續提升等問題。
近年來,電商平臺及數字技術與產業帶加速融合,逐步形成數字化產業帶,構建了超越物理空間的新型產業形態,實現了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對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起到積極作用。數字化產業帶幾何級放大了產業集群的MAR效應(即中間投入品效應及勞動力“蓄水池效應”),也由于線上集聚的產業多樣化,顯著放大產業外部性,激活了產業發展動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
2021年,1688數字化產業帶成交規模(線上線下估算)占GDP比重3%以上,同比增速超過15%。數字化產業帶與實體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助力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實體經濟高效通路。目前,阿里巴巴1688數字化產業帶已覆蓋制造業除煙草外所有分類,甚至延伸至集成電路、晶體管、傳感器、GPS系統、電池、工業機器人等高技術領域,具備相對完整的線上產業基礎。數據、數字技術正共同構建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暢通交易鏈路,提升線下產業發展韌性,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在供給側,數字化產業帶通過平臺實現供需精準對接,挖掘經濟發展增量。同時,滿足需求側個性化需求,刺激形成新的產業細分領域,實現消費升級。
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數字化產業帶構建了基于互聯網的新生產關系和異地協同制造新模式,推動各區域參與全國產業分工體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不同區域之間企業分工合作關系,打破了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數字化產業帶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促進商品和要素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激活創新機制,培育區域協同發展動力。數字化無差別滲透至全國,普惠縣域中小企業發展,實現縣域企業在全國產業中的參與深度,賦予縣域生產要素、生產力新的內涵和活力,吸引人才回鄉,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數字化產業帶依托平臺為中小企業構建了跨越區域的產業集群,極大降低產品和服務的貿易成本和交易成本。數字化產業帶降低地方產業信息壁壘,加速產業之間競爭,推動地方提升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升級以提升產地競爭力。
比如臺州黃巖的日用百貨產業帶提出“讓制造業再贏一次,讓消費者再買一次”,緊抓消費者對于智能、健康的需求,在日用百貨產品中增加芯片、感應器等電子器件,將9.9元的普通米桶升級成99元的智能抽真空米桶,引領行業升級發展而非低價競爭,推進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遷移。
數字化產業帶助力地方形成企業咨詢、數字化培訓、電商運營、直播等新業態,激活產業發展動力。隨著線上線下一體化進程加速,數字化產業帶也成為區域公共品牌輻射的新窗口,驅動產地創新,提升產品品質。
中小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依托平臺公平、充分競爭機制,產品信息更為透明化,企業想獲得收益需要通過創新、差異化發展或低成本來維持市場地位,倒逼企業加快創新、提升產品質量與產品服務,從而提升中小企業優質供給能力。數字化產業帶為中小企業搭建營銷場景,傳遞市場快速迭代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大數據推動中小企業反向定制,提升創新能力,降低庫存,提升中小企業發展質效。
浙江一帆公司通過1688平臺“生意參謀”產品,將公司產品保鮮膜從廚房、水果店等使用場景擴大到美容院線的場景,同時通過大數據服務與平臺測品,公司新品研發周期從半年時間降至15天,庫存周轉天數從63天降至15~20天,大大提升了企業發展效益。數字化產業帶延伸產業配套服務,提供便捷數字化工具,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門檻,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為電商能力較弱的制造企業提供企劃、運營、銷售、售后、物流全方位服務,讓工廠更加專注產品的生產制造環節。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一定離不開市場的力量。數字化產業帶以數據與數字技術服務為依托,以互聯網為載體,構建了線下產業鏈與線上服務生態融合集聚的新型產業集群,助力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作者系阿里研究院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