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女性有了更多的創業機會和就業選擇,其貢獻亦不容小覷。
從13部門聯合發文支持女性科技人才進行科技創新,到王亞平邁出中國女性太空行走第一步,在各個領域,“她力量”都顯得愈加重要。尤其是近幾年,得益于數字經濟的發展,女性的力量更是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女性有了更多的創業機會和就業選擇,在消費領域也成為獨樹一幟的力量。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女性的貢獻不容小覷,“她力量”綻放其間。
開創女性就業新空間
隨著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和落地應用,數字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繁榮之勢。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大國。聯合國貿發會數字經濟報告顯示,中國和美國占全球70個最大數字平臺市值的90%,歐洲的份額為4%,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總和僅為1%。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成為塑造全球數字化格局的重要力量,從產業投資、商業模式和全球治理等多個領域引領數字經濟全球趨勢。
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凸顯。根據中國信通院今年發布的《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升。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38.6%。
我國數字經濟的繁榮為女性創造了更豐富多樣的就業機會。今年6月,由2022金磚國家女性領導力論壇發布的《金磚國家女性發展報告2022》顯示,中國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備,女性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之下創業、就業機會增多,特別是由數字經濟帶動的就業崗位覆蓋各類群體,低學歷婦女就業規模增加,這為中國女性就業拓寬了更多空間。
阿里研究院與中國就業形態研究中心課題組聯合發布的《數字經濟與中國婦女就業創業研究報告》顯示,在數字貿易、電商、直播等領域,數字經濟已為5700萬女性創造就業機會。電商平臺上,約有2358萬女性淘寶店主,其中農村淘寶女店主有392萬人,淘寶直播和抖音上約有1244萬女性主播,餓了么與美團平臺上約有18萬女騎手,出行平臺上約有136萬女司機,微信生態中約有1749萬女性社群經濟參與者……
數字化降低了一些行業的就業門檻。比如,隨著分揀自動化程度提升,物流行業吸納女性的比例也在提升。截至2021年3月1日,數萬名女性加入菜鳥驛站自主創業,同比上升228%,女快遞員整體占比超過20%。又比如,數字經濟提供的靈活就業機會,也為廣大女性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達達集團研究院發布的女騎士報告數據顯示,在騎士群體中,活躍著大量的女騎士,主要集中于一線城市,北京、深圳、廣州、上海是女騎士數量最多的4個城市,全國接近1/3的女騎士集中于此。
數字化管理師、在線學習服務師、全媒體運營師……《2021中國農村女性就業調研報告》顯示,支付寶的人工智能訓練師中,62.3%為女性;云客服中,72%為女性;農村淘寶電商主播中,53%為女性。
可見,數字經濟創造了“數字性別紅利”,擴大了女性在勞動力市場的價值,減少了女性在勞動力市場的弱勢,為女性開創了新的就業空間和領域。
提供優越的創業環境
數字經濟時代,女性創業規模不斷增長。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顯示,截至2018年末,婦女創業人員比例已經達到37.7%。阿里研究院《婦女創業社會責任大數據》顯示,在阿里巴巴平臺上,婦女創業者占比達到49.25%。
可以說,數字時代賦予了女性良好的創業環境,提供了優越的創業條件。數字平臺為女性創業提供了技術支撐。數字平臺的開放性、自生長性和社會化分工體系為女性創業者提供了技能技術、數據分析等學習機會,降低了女性創業和獲取資源的門檻,使其可以隨時了解世界市場信息、探索創業原始數據,縮短商業機會識別時間,拓展創業搜索機會。《2020創業信心報告》顯示,潛在創業者中,有創業意向的女性占比達55%,高于男性人群的51%。
阿里巴巴《互聯網+時代:婦女創業者報告》表明,傳統領域的女性創業者僅占全部婦女人口的3.6%。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女性創業者占據了創業者一半以上的比例。數字經濟為女性開拓了新的創業領域,在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社群經濟等各類數字經濟領域中,女性樂于分享、感性的思維特征能夠幫助女性在數字經濟時代獲得更多創業優勢。
以農村電商領域的女性創業為例,農村電商降低了農村地區創業的門檻,有利于農村女性找到自己的事業發展之路。不同于以男性創業者為主的傳統創業領域,互聯網領域女性創業占比已經達到55%。互聯網領域中的電子商務也是婦女創業集中的領域之一。淘寶村數據顯示,淘寶村婦女網店店主占比一直維持在50%左右。“村小二”是淘寶村衍生的一種新型職業,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為婦女。農村電商的發展更是為農村婦女開拓了廣闊的創業空間。
阿里研究院與中國就業形態研究中心課題組對愛庫存平臺的調研顯示,該平臺婦女比例高達99.23%。在成為專職平臺從業者之前,專職寶媽的比例高達48.19%。對于“為何選擇成為平臺專業的從業者”,“可以增加收入”是首要因素(83.4%),“可以自由安排時間”(63.9%)、“能兼顧家庭”(54.2%)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靈活、自由的工作方式越來越得到婦女的認可,成為婦女就業的重要選擇因素。
女性消費新趨勢
在數字經濟引導下,女性不僅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還實現了財富躍升,進而成為消費市場上的重要力量。
在消費上,女性不再僅僅滿足于吃喝玩樂等基本需求,開始追求好設計、好體驗、優質服務,以及環保、有責任的消費。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女性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女性在消費意識方面越來越獨立,悅己型消費占比顯著提升并超過家庭型消費,占比達到54%,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近三成,其中教育培訓、本地生活、旅游出行和健康服務的成交金額增速最快。
相比于報告中所強調的“悅己型消費”,更值得關注的是女性消費者對于嬰兒調奶器、智能看護燈、電動吸鼻器的購買商品件數同比分別增長274%、143%和64%,對于家用洗地機、擦地/擦窗機器人、洗碗機的購買商品件數同比分別增長440%、104%和69%。這意味著,當今女性購買商品,更加注重通過科技含量提升生活質量。女性消費者正逐漸成為中國科技高質量消費的引領者。
同時,由于當下新中產女性消費主力軍的快速成長,女性消費者群體對于國潮品牌的認可度愈加提高。相比于前兩年全網一味追求國外奢侈品,如今更多的女性愿意去嘗試國貨、支持國貨。一方面在于眾多國貨品牌根據中國人的特性研發,性價比帶給消費者更多信心;另一方面也在于女性開始逐步打破社會對“她經濟”追求華而不實、崇洋媚外的傳統刻板印象。
無論是在消費中呈現出的新形象,還是和自我、和家庭的新連接,都是女性在消費中意識獨立的表現。數字經濟“更友好”地對待女性,同時也更好地激發了“她力量”。女性高質量消費與互聯網創業,將會讓中國女性的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得到更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