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兒童節。一大早,上三年級的弟弟,不停地催促媽媽,快點兒給他打扮打扮,今天學校有文藝演出,還要開運動會,他有節目參加呢!看著弟弟高興的小模樣,自己受到了很大的觸動,記憶的閘門頃刻打開,思緒一下子飛到了我三年級兒童節的那天。
進入6月,風很溫柔,陽光很暖,同學們心情美美的,高高興興地慶祝自己的節日。那天學校舉行了運動會,作為班長,我報名參加了跳遠比賽,還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比賽結束后,沒等頒獎呢,我就一路小跑,回班里去拿媽媽給準備的小零食,邊吃邊看比賽,是最快樂的事啊!記得當時班里一個人也沒有,的確沒有,如此這般,我便被老師誤會是小偷。
已經不記得當時那個同學到底丟了什么東西,只記得老師把我叫到講臺上,一遍遍問我:“到底拿了沒有?”我被老師的態度嚇得怯怯地回應:“沒有,真沒有……”那時候,也許我說一萬遍,她不相信還是沒有用。碩大的淚珠滾落到腳面,重重地砸在媽媽新給我買的白鞋上,嘴唇咬得滲出了血絲,指甲嵌進了肉里。隨著同學們陸續地走進教室,我的頭低得不能再低,衣角拽得皺得不能再皺,“去,到門后面站著去!”那句話長進了我的腦袋里。
終于熬到了中午放學,拖著兩條灌了鉛的腿,自己哭著回了家。往日同行的小伙伴已經不見了蹤影,也許他們也覺得我已經成了那個偷了東西還死不承認的壞孩子吧!看到媽媽的那一刻,所有的委屈噴涌而出,不可收拾。媽媽把我攬在懷里,不停地安慰我:“媽媽相信你!”這句話,媽媽不知道重復了多少遍,才止住了我的淚,看著媽媽給我做的最愛吃的發面小糖餅,彼刻也沒有心情下咽。
也許是老師的氣沒有消,也許是有了更充足的證據,也許是對我這個班干部失望至極,事情并沒有結束,下午她又找到我,指著我的鼻子,怒氣沖沖地呵斥我行為不端,還罷免了我班長的職務。我站在座位邊頓感天暈地旋。“坐下!”我倔強地站在那一動不動,直到同桌狠狠地拽我的衣角。
直到很多年后,我讀了高中,遇見了當年丟東西的同學,她怯生生地告訴我,其實當年她的東西落在家里了,根本就沒有丟,但看到老師當時那么嚇人,她選擇了沉默,這些年一直對我深感愧疚。
天吶!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樣?時間不能倒轉,當時的屈辱也無法抹掉。從那年開始,我得了胃病,直到今天也沒好。我害怕過六一兒童節,害怕想起那段不堪的過往——我的童年毀掉了。
這件事我很少和別人提及。它到底對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我一直沒有估量,也許覺得心里的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愈合,畢竟年齡小,忘性應該也很好吧!
一次和同學閑聊,我想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小笑話講給大家聽,可講到一半時,眼淚竟然汩汩流出,那時我意識到,兒時那種恐懼和屈辱竟然一直沒能從我的身體里剝離。
將這件事寫出來,心情平復了許多。以這種形式與悲傷和解,與過去的不開心告別——我想我能做到;我想去當一名明察秋毫的老師,這種想法更加堅定,我想我一定能做到!
一點就通:
動作描寫確切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動態
讀著讀著就淚眼婆娑。聽過這樣一句話:“成長的陰影就像一杯鹽水,時間可以把它沖淡,但不會把它變甜。”文能言聲,小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記錄兒時過兒童節被老師誤會造成童年陰影的歷程,其中運用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為文章增色不少,其中動作描寫更是具體細致地描寫了兒時在經歷被誤會的反應,深深地寫出了其恐懼和屈辱。結尾部分文字鏗鏘有力,體現了小作者真誠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