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災難,也給全人類帶來了嶄新的思考。珍惜生命、善待自然,重新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擴展到企業和社會,價值倫理和商業倫理有了更明確的含義。
疫情后時代,企業向何處去?如何讓企業走向光明大道,如何構建新的市場秩序?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確定企業的倫理走向?
疫情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其作為一種特殊的觸發器,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圍繞保護生命這個主題展開的一系列技術思考,圍繞生命之樹常青和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傳統的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結合,滋生出很多新業態;圍繞疫情防護而延展的企業產品越來越多;互聯網金融也成為人們關注的時尚話題;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在逐漸加強,各國在強調本國當自強的同時,也給自己的民族工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例如,糧食加工業正重新形成一種針對糧食安全而展開的布局。商業倫理的重構逼迫著企業在選擇新的生產定位,而企業的倫理定位又在影響著市場。
在這種重構中,世界在建立國與國之間新的經濟秩序,全世界的經濟與運行規則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各國經濟政策的變化必然影響企業生產取向的選擇。
隨著時代的變化,隨著新技術的產生,明顯落后于時代的經營思想和系列產品,必將被世界所淘汰。技術革新是促進商業倫理重構的要素之一。微信之所以獲得大眾的青睞,就在于它面向使用者而開發出嶄新、便利的服務新模式。數字貨幣當下可能還不被人接受,正如當時的士司機拒絕微信支付一樣。但未來數字貨幣的暢通無阻勢必成為潮流。新的技術服務催生之下,商業倫理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企業家在今天,從來沒有像歷史上的企業家一樣,在享受最先進技術的同時卻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考驗。在共生共享時代,企業的倫理定位與企業家的關系既密切聯系,又保持一定的疏離感。企業家沒有了信息閉塞時代一言九鼎的霸王感,卻受到自然、社會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家的一次發言和企業員工的一次朋友圈曝光是等效的。互聯網帶來了最大形式意義上的公眾民主,也為企業家提出了更加嚴謹的工作要求。企業家的決策因為全息時代的到來,會透過多種細節被聰明的網民得以快速破譯。
因此,企業家抱有什么樣的心態,注定會影響企業的倫理走向。
敏銳的目光,敏捷的身手,敏感的表現,應該是疫情后時代企業家精神的基本素質,堅持更加謹慎、科學的冒險精神,塑就承擔各種壓力的堅毅品格,正是當下企業家所應著力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