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矛盾思想

2022-05-30 15:54:59雍貝妮
文學教育 2022年8期

雍貝妮

內容摘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米蘭·昆德拉最具代表性的小說之一,書中以四位主人公的人生經歷為線索,穿插著多組對立統一的矛盾,將愛情、政治、哲學等多重主題融合,以各組矛盾的對立、轉化與消解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既具有文學欣賞價值又蘊含著極深的哲學寓意。昆德拉認為生命中存在著各種矛盾,但并沒有絕對且唯一的真理和標準來評判矛盾的任何一方,因此生命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與可能性。本文將就書中輕與重、靈與肉、自欺與相信等幾對矛盾做出闡述與分析,并根據這幾對矛盾更深入挖掘出其中蘊含的昆德拉關于矛盾之思想。

關鍵詞:米蘭·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確定性 人生意義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帶著弱小民族的苦難、辛酸與悲涼,以哲學家巴門尼德當初提到的“宇宙二元論”為引展開討論,將對矛盾的思考與探索交匯于時空回環往復的敘事線索中,既具有藝術創新的審美價值,又具有濃厚的哲學思辨氣息。小說中通過對“輕與重”“靈與肉”“夢境與現實”等多組矛盾進行全方位的透視,指出矛盾是一個普遍的哲學命題,也是人生中要面對的母題。

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與生命中矛盾思想的聯系

昆德拉認為,在規定每件事情秩序、賦予每件事情意義的上帝離開他的位置后,神圣且唯一的真理被分解為由人類共享的成百上千個相對真理,表現現代世界模棱兩可之特征的小說也隨之誕生。他如此定義小說:“偉大的散文形式,作者穿越一些實驗性的自我(人物),徹底檢視若干存在的主題”。[2]192他在小說中通過描述人物的困境,揭示出人生存在著諸多無法調和的矛盾,同時呈現出道德審判懸置的一個疆域:事物的意義是相對的,絕對真理被消解——這顯示出一種不確定的智慧,承認人在絕對真理消失后的懸空狀態。但是,就像日常生活中人們指責說話“模棱兩可”的人,認為他們不愿意或不善于將其想法簡單明了地表達出來一樣,他們也無法適應于相對而曖昧的小說語言。正如他在《小說的藝術》中提到:“人總是希望世界中善與惡是明確分開的,因為人有一種天生的且無法馴服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評判。”[2]9換言之,人們只愿意接受對某一真理絕對認同的境況——而那往往都是教條又專斷的言論。

但是,“小說要檢驗的不是現實,而是存在,存在是人類的可能性發生的場所,人可能成為的一切,人有能力做到的一切。”[2]58 在昆德拉看來,小說的價值就在于揭示世間的無限可能性,它是建立在人類事件相對性與曖昧性之上的世界的表現模式。從這樣一種小說觀念出發,昆德拉在自己的小說中持續地探尋不同范疇的相對主義智慧與諸多可能性。

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矛盾分析

(一)輕與重

托馬斯是代表“生命之輕”的人物。他是一名外科醫生,在性生活方面極度開放,結交各式各樣的性伴侶,不被傳統價值觀所拘泥,他與前妻離婚后,和她從此斷絕了聯系,并放棄了撫養兒子的權利,甚至和自己“擁有世俗價值觀”的父母斷絕了關系與往來。這么多年,始終秉持著性愛無意義的他游走在不計其數的情人中,在塵世中仿佛一條來去無牽掛的過江之鯉,在所到之處發生故事卻不留情感,無所負擔與牽掛,一切皆可或不可,在他這里沒有特定標準。所以,他的生活一直是“雖無風雨亦無晴”的。但在遇到特蕾莎之后,他竟能不斷忍受著特蕾莎的猜忌、嫉妒,埋怨,不斷找著言辭為自己開脫,請求特蕾莎的原諒,這份前所未有的、在和特蕾莎相遇相知后而產生的情感時時刻刻在他腦中揮之不去。他的選擇極為矛盾:對特蕾莎因愛而產生的責任感所感到的沉重,但是作為“生命之輕”的眾多性愛生活與無數情人仍然割舍不掉。

特蕾莎是代表“生命之重”的人物。她童年遭受不幸,母親品行放蕩不羈,時刻對她進行羞辱,并以供養弟妹為由強迫她輟學打工。也許是從前的日子一直被母親的陰影籠罩,她心中對于愛情是極度理想化的——在她內心深處,肉體和靈魂不可分割。因此,在與托馬斯結婚后,特蕾莎一直為著丈夫的風流成性而飽受煎熬。她無論在愛情還是在社會關系上,都處于對托馬斯的依賴地位。

薩比娜是代表“生命之輕”的人物。也許正是因為身上有著一份相似的“離經叛道”,她是托馬斯最喜歡、最欣賞的情人。她的為人如同她追求自由奔放的畫風一般不受束縛,在一生中不停地背叛,逃離現有處境,渴望到達遠方的理想生活。她一以貫之地輕視世俗道德,背叛自己的父母,背叛丈夫,背叛弗蘭茨,離開家鄉最后定居美國。但她并不清楚自己的背叛究竟有什么目的,她也未想過要給自己的舉動尋找什么意義。每完成一次背叛她就激動不已,但到最后卻陷入了無止境的迷茫與悲傷。

弗蘭茨是代表“生命之重”的人物。他有著讓世人艷羨的幸福家庭及體面舒適的生活,在年輕時就已憑借極高的學術造詣在學術界立足。作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一位高級知識分子,他渴望追求轟轟烈烈的冒險人生而非滿足于現有表面生活的平靜,因此在結識了薩比娜之后,他瘋狂地迷戀著這位情人(盡管薩比娜并不樂意承認這些世俗關系),并借此一步步背叛自己原來安穩的生活,欲追尋歷史偉大進軍的腳步——他的“重”是對歷史的崇尚,堅決捍衛著內心理想。

“輕”是主人公對世俗生活采取的一種超然態度,因為他們都意識到所有事都無任何評判標準與意義,世界是荒誕的。因此,秉持著“輕”之態度的托馬斯執著地認為性愛不代表任何意義,與兩百多個情人做愛卻不對其中任何一位產生愛情;同樣秉持著“輕”之態度的薩比娜在人生歷程中背叛成癮。然而,托馬斯在特蕾莎離開蘇黎世,便獨自生活后,享受著獨身的快樂,卻漸漸掛念特蕾莎;薩比娜不斷經歷背叛后,在生命的最后陷入了無所背叛的悵惘。

“重”是主人公對普遍認知中的意義的固守,因為他們的內心秉持著“輕”之主人公最輕視的世俗價值觀。特蕾莎長期習慣于一只手握著另一只手入睡,憧憬著最美好的愛情,幻想自己握著一生所愛——她對托馬斯的感情永遠是堅貞不渝的;弗蘭茨懷揣著對革命的信仰,總幻想自己參與到歷史第一線,身體力行地加入到示威游行中;在自己欣賞的薩比娜受到妻子諷刺后會愛護薩比娜,不想讓她受到中傷。所以無論是特蕾莎還是弗蘭茨,一定程度上都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他們身上的品質在生活中都是被贊賞并可作為典型模范的。然而,特蕾莎賦予了愛情過重的意義,將過多精力傾注在愛情上,在備受自己的丈夫有眾多情人的心理煎熬后,也想尋找自己的情人,發生性關系卻也不留情,只讓靈魂與托馬斯在一起,卻感受到了理想失落的惆悵;弗蘭茨認為“布拉格之春”是一場偉大的悲劇,但這實質只是一場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入侵,他所感到極度振奮并參與的“偉大的進軍”只是一場鬧劇,他本人也客死他鄉。

(二)靈與肉

“托馬斯產生于 Einmal ist keynmal(偶然一次不算數)這句話,特蕾莎則產生于肚子咕嚕咕嚕叫的那一刻。[1]47

這就暗示了托馬斯的先天特征是“靈”,特蕾莎的先天特征是“肉”。童年不幸的特蕾莎一直在靈與肉兩極間流轉游離,對靈肉和諧的探索復雜地交纏在她身上融為一體。她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經歷了兩次不算如意的婚姻,有一天發現自己變老變丑后,便將她當成了逝去青春的補償品。仿佛懷有某種報復命運的變態傾向的母親,不僅不厭其煩地告訴特蕾莎做母親就是犧牲一切而女兒就是過錯,還會一絲不掛地在家里走來走去,在眾人前面大聲地擤鼻涕,給別人滑稽地展示她的假牙,甚至在丈夫想要占特蕾莎的便宜的時候也禁止她洗澡插上門。她的舉動只不過在粗俗地拋棄自己的青春與美麗,要女兒為自己喪失的青春付出代價。長期以來,特蕾莎都屈辱于母親對自己的惡意攻訐與取笑。因此,特蕾莎一直都謹慎地維護著自己的羞恥心——這是道維護自己隱私和獨特性的屏障。書中貫穿特蕾莎的線索幾乎都是她關于靈肉和諧相處的探索。因為一直要求肉體服從靈魂讓她感覺到沉重,無法使肉體得到解放,心靈也備受折磨。

特蕾莎一生都在逃離母親的世界——那是一個私生活完全消除、充斥著無差別肉體的集中營,并彌漫著粗俗、專制的難以忍受的氣氛,但她恐懼地發現母親對她的影響已經延展到了整個世界。因此,她之所以難以忍受托馬斯有眾多情人,本質上是恐懼于她的“自我”被淹沒在一群女人中,托馬斯的“靈”也不再屬于她——這以托馬斯將自己的肉體與這群女人放在同等位置為條件。一旦托馬斯與情人們尋歡做愛時,仿佛那時她就又被送回了母親的世界。可以看出,自始至終,特蕾莎的“自我”都建立在自己的肉體對于托馬斯而言是特殊的且無可取代的基礎上。但堅信靈肉分離的托馬斯就算與兩百多個女人發生性關系,靈魂也始終堅定不移地愛著特蕾莎。多年從醫的經驗讓托馬斯明白,每個人之間只有百萬分之一的不同,此不同正是每個人的“我”之所在,而 “我”的獨特性隱藏于人類無法想象的那一面。因此,托馬斯多年來追逐眾多女性的動力,從來都是征服世界的欲念而并非單純的肉體快感。他渴望通過剖析出女性與世界的神秘,探索出一種永恒的真理,從而達到認識、征服世界的目的。

追問靈與肉的和諧與唯一成為了特蕾莎不斷探索的動力,也成為她備受折磨的根源。她看到了自己的沉重,也試圖讓自己的肉體得到解脫,不再受束縛,隨后與一位神秘工程師邂逅并發生了性關系。但就是這一次,她失望地發現自己失敗了,靈魂遠遠地觀望著背叛了靈魂的肉體——她依然打破不了內心“靈肉一體”的觀念。

(三)自欺與相信

托馬斯游走在眾多情婦之間,堅定地相信性和愛不是一回事——他相信愛情是靈肉分離的。特蕾莎敏銳地察覺到托馬斯有很多情人,為了維持他們的愛情,她學著去接受,甚至想著將這眾多的女人當作她與丈夫間共同的玩物。但當她看見托馬斯收到的情書以及身為托馬斯情人之一的薩比娜,她依然很嫉妒。為了避免焦慮的情緒,她選擇了“自欺”。她與剛認識的工程師上床,想要印證她自己真的也相信靈肉分離,嘗試接受這一切,但這只是讓她陷入了恐懼之中。因為自欺讓她以為自己真誠地相信靈肉可分離,但又不是真的相信——事實上她深深地感受到她關于靈肉不可分離的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此觀念使其深陷托馬斯有眾多情人而給自己帶來的嫉妒與不安中,于是她拒絕承認它。特蕾莎是怎樣使自己處于自欺中的呢?原因在于她的觀念中,對“靈與肉不可分離”這個概念的否定和堅持統一在了一起。也就是說,正是通過對“靈與肉不可分離”這個概念的否定,她才在最后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敗,即認為靈與肉確實不可分離。

特蕾莎來到剛認識的工程師的家中,卻隱隱不安——而當看見工程師桌上的書,她立即有了安全感。因為當初,一本書攤到桌前的托馬斯在嘈雜的酒吧中顯得與眾不同,給身為侍女的特蕾莎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她感覺他是“秘密兄弟會”的成員,一段邂逅就此展開。所以,當看見幾年前托馬斯送給自己的《俄狄浦斯》同樣也存在于工程師的書架上,特蕾莎便覺得放下心來,覺得工程師也是“秘密兄弟會”的成員,打算與工程師交談讀書的心得,企圖從此番“危險之境”進入到她所熟悉的托馬斯的天地。

特蕾莎同時也是自信的——她曾自信,在這場性愛試驗中,當工程師開始觸碰她時,就揭示了她的身體。她意識到(不如說是她以為自己真誠地相信),“賭注,不是她(她的靈魂),而是她的身體,僅僅是她的身體。”[1]182特蕾莎欲通過與工程師交媾將自己的肉體趕得遠遠的。然而真正到了巫山云雨之時,特蕾莎卻驚訝萬分:“靈魂看見了自己在身體上留下的印戳,靈魂發現,一個陌生人的器官如此貼近地在這神圣的印戳旁抽動真是一種褻瀆。”[1]184直到那時,意識到從來沒有心甘情愿讓工程師進入自己的身體的特蕾莎,開始大叫著反抗以表示自己的恨意。因此,特蕾莎自以為真誠地相信最終她真的會到達秉持靈肉分離的、內心坦蕩毫無牽絆的狀態,但實際最開始的自信被這一刻的恐懼撕開了她正在自欺的真面目。

可以看出,特蕾莎的“靈”從進入工程師家到與他發生性行為的過程中始終被籠罩在有關托馬斯的記憶中,包括之后特蕾莎在與工程師巫山云雨之時所表現出來的抗拒,表面是肉體的掙扎,其實靈魂深處已經被托馬斯牢牢抓住。因此這當然不是單純肉體上抗拒工程師的靠近,使她產生抗拒的是有著托馬斯深刻印記的靈魂,不得不承認自己實質上還是認為靈肉不可分離——沒有靈魂的推動和加入,矢志不渝的愛情就失去了意義。

三.生命中的矛盾思想

(一)逃離與停留

薩比娜在地理空間的逃離從祖國到瑞士,從瑞士到法國,再從法國到美國。然而這些地方沒有一處成為她內心最終的伊甸園,最初到達的新奇美也往往隨著時光流逝消失殆盡。到了生命中最后一段日子,她立下遺囑,拋灑骨灰。停留在表面的喜歡美國,是深深的恐懼。“因為這里對她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這地下,沒有她的爺爺和叔叔。她害怕自己被關在棺材,埋在美國的地下。”[1]328長期地習慣逃離異國他鄉造成了薩比娜與過去生活的斷裂,帶來了她深深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產生于漸漸遠離熟悉的文化環境而在內心深處萌發的陌生感,使她的生活儼然演變成了一個落寞流亡者的狀態:“既非完全與新環境合一,也未完全與舊環境分離,而是處于若即若離的困境。一方面懷鄉而傷感,一方面又是巧妙的模仿者或秘密的流浪人”[3]61。薩比娜雖然在托馬斯去世后一直收到他的兒子西蒙寫來的信,但因為對故土的興趣變得日漸淡漠,很多封從未開啟過。可以看出,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異國他鄉,即使與從前的人事有了聯系,薩比娜的精神卻依然處于另一個孤島上,舊日的回憶終成為不了精神的寄托。多年的遠走他鄉無情地清掃往日時光,破壞了出走的個體與故土的聯系,使個體再也不能依存原有完整的美好家園。

由地理空間的變更,隨之帶來的是文化和精神的困境。離開了文化之根這個個體生存意義及自我依存性的來源,人的過去被抽離,個體現實與未來的根基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漂泊著的個體再難找到精神之根而處于一種混雜的狀態。薩比娜總想通過逃離原有的目光,探索一個全新的生存方式。但逃離故土并不等于得到全新的身份,完全地與一個新國度融合,而是帶著原生文化身份不可抹去的痕跡,以異地闖入者的身份,進入到一個有著新的文化背景與意識形態的異質化世界。她在這樣的處境下難以建構新的身份,也無法重拾過去的身份,陷入身份認同困難的焦慮與危機:她的瑞士朋友為她作為受苦受難國家的公民竟然不為了祖國參與游行而感到驚奇;在德國舉辦的畫展中,展方將她塑造成為了祖國一個自由反抗的形象;在畫展中瑞士人買下她的全部展品是出于對她弱小祖國的同情,同時也是對她作為受迫害者與反抗者的同情,而并非出于對藝術作品本身的肯定;她的藝術作品被強行解讀賦予含義,與其身份都被貼上了來自受迫害國家的標簽。

可以看出薩比娜得到維護的同時,其身份也被歪曲與價值化——她的身份產生了嚴重的錯位。大家普遍用放大鏡看待她的原有身份,將她代表的的本國文化與對抗性無限放大。這樣一來,她每次在新環境下接觸到的人對于自己的欣賞都是出自于無限的同情。同樣地,薩比娜的原有身份被認定為反社會主義的象征,這成為其在新地域的符號,轉化為新環境的意識形態所需價值,這便是薩比娜新接觸到的文明為其重塑的身份。

因為身份錯位,被孤獨與疏離感縈繞著的逃離者(薩比娜)并不能被異地新穎的光芒所慰藉。永遠都有一個聲音在她耳邊召喚著,讓每次陷入迷茫與失落狀態的她重懷希冀,試圖沖出囹圄,尋覓至精神棲息之地。但就算紐約的自由氛圍使她歡喜,她依然會懷念家鄉。盡管最初總是新奇美好,但逃離者永遠處于文化流放的窘境,陷入到永遠的逃離中,文化身份處于懸置狀態,遠方總抵達不了,此處又倍感迷茫,反反復復,尋尋覓覓,永不停息。用薩義德的話形容就是此種狀態:“無法回到某個更早、也許更穩定的安適自在的狀態;而且,可悲的是,永遠無法完全抵達,永遠無法與新家或新情境合而為一”。[3]65

薩比娜在自我身份上也在不斷地逃離:她逃離對于父親的女兒身份,離開家后與一個有著離經叛道壞名聲的演員結婚;她逃離對于丈夫的妻子身份,不久就向他宣告自己要離開他;她逃離對于弗蘭茨的情婦身份,不打招呼便永遠地離開了他。薩比娜一生都在逃離世俗社會給予她的身份定位,但自始至終都沒有準確的身份認同。在薩比娜眼里,因為存在媚俗,世界的多樣性已被相似性取代,處處皆模仿的“行尸走肉”,她不得不從現實中抽離,執著地關注、聽取自我靈魂的聲音。同接觸外在事物后經過判斷,從而定義、加固自己的身份特性的眾人不同,她一次次地拆毀對自己定義的身份屬性,努力將俗世加諸其身上的特性甩落,直至塵世間她所經歷的一切完全從她身脫離,身份完全斷裂,導致個體性消失——至此薩比娜也沒能找尋到自我的意義。

縱觀薩比娜的軌跡、處境與命運最終結局,與她追尋未知美的理想境界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逃離者每次遭遇現實的困境之后,總是企圖尋找下一個理想之所,這一沖突讓逃離者個體不斷追尋著遠方,把彼岸未知的生活當作生存之寄托,但當發現心中象征著永恒真理與美好的海市蜃樓消散后,又繼續出發,跌跌撞撞,陷入無盡的死循環。忌諱陷入“媚俗”的窠臼與固定身份定位中而不停地進行著逃離導致了薩比娜的生命中沒有強有力的依附與支撐,沒有歸屬感,原有的身份已缺失,新的身份被歪曲錯位,想重新建構又不盡人意,找不到棲息地與歸宿,所以她的文化身份與自我身份都永久處于懸置狀態,并以失重的狀態在逃離的怪圈之中作困獸之斗,在窒息的漂泊中隨波逐流。但產生文化歸屬的失落和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惑的同時,繼續逃離的慣性讓她懷揣希望奔赴遠方尋覓到身份歸屬地,兜兜轉轉,只有無止盡的漂泊,處處為異鄉,死于比空氣更甚、不能承受的“輕”。

從逃離者最初逃離當下的境遇,離開而導致的原有身份喪失,到達新環境后被誤解而導致的身份錯位,再到永不停歇地奔赴遠方導致的無休止的身份懸置,昆德拉通過塑造書中人物在地理空間與精神上雙重逃離的過程,表現出逃離后文化身份身份與自我身份雙重認同的困境,傳達出即使無限的逃離尋覓理想之境,理想也只能無限接近,卻永不能到達的思想。

(二)媚俗與反媚俗

弗蘭茨的生命線索可用四個女人串聯:母親、妻子、薩比娜、女大學生情人。他從小便被母親用“忠誠”這一品質予以言傳身教,出于崇敬母親的“忠誠”品質,他娶了用自殺威脅他的克洛德,盡管他從不愛甚至厭惡自己的妻子,這是最初的懵懂與蒙蔽狀態;遇見薩比娜并與之相處之后,覺得她已然成為生命女神,喚醒了他突圍出平庸生活的夢,自己像朝圣般追隨著她,為了她不惜與妻子提出離婚并離家出走,這是逐漸覺悟階段;薩比娜離開他后,他并不十分悲傷,因為薩比娜已經成為他的信仰,成為一種超越愛情的宗教,一種做任何事的動機,遇見了年輕的情人,出于女大學生是薩比娜“賜予他的”緣故,他自然地享受著這“塵世之愛”,但出于薩比娜對他的注視以及他與薩比娜之間無法理解的“天堂之愛”,他毅然離開女大學生參與了為柬埔寨爭取到國際醫療組織援助的“偉大的進軍”,堅守著他為之驕傲的忠誠,這是逐步進入悲情困境的階段;當終于明白這只不過是場鬧劇,心里才發覺和女大學生待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即將進入清醒階段時,卻與當地居民發生沖突最終橫死街頭,一切陷入幻滅。可以看出,弗蘭茨人生的每次行動,皆同他之前評論一首音樂、一段歷史般一定會賦予這次行動一個光芒萬丈的意義。在薩比娜眼中,他是極其“媚俗”的,因此思想上他們存在著無法逾越的鴻溝。

“媚俗”(kitsch刻奇)在這部小說中,其含義并不是對低級趣味的迎合,其根源于對生命的絕對認同,即制定人類生存中一個基本不能承受的范圍,并排斥來自它這個范圍內的一切。它代表著人們對某種道德標準或美好事物的絕對認同這一普遍思想,同時也是對不予世俗大眾所接受的事物之徹底否定。昆德拉認為,“媚俗者的需求,是在具有美化效果的謊言鏡中觀看自己,懷著令自己感動的滿足,在鏡中認出自己。”[2]180由此看出,弗蘭茨定是個“媚俗”之人。

同時,“偉大的進軍”將人們分化成不同的政治派別,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建立在以非理性的態度對某種理論盲目信仰并進行著狂熱崇拜。戰爭是愚蠢且媚俗的——但“偉大的進軍”中不僅包含了懷揣著不同目的的參與者的媚俗,也有參與者們以極權的方式彰顯反媚俗的虛榮。因此,這一表面看似反媚俗的活動,也處處彰顯著媚俗:美國人將偉大的進軍歸功于美國傳統精神價值及偉大的總統領導,媚俗在狂熱的自我中心主義中;法國人也是媚俗的,他們自詡與美國作秀的目的不同,極其驕傲并對美國女明星實施身份打壓;在上一秒尚有矛盾,下一秒就因為看見踩地雷被炸死的記者而回憶起偉大進軍的共同使命,馬上笑容滿面地團結起來的德國歌手與美國女演員,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用鮮血染紅的神圣的召喚——這是最普遍、共同的媚俗。“偉大的進軍”實質上是一種極端的政治媚俗——這把各時代、各地區、各種思想傾向的人團結在一起。“媚俗就是所有政治家,所有政治運動的美學理想。”[1]300

政治媚俗來源于專橫壓制,這種媚俗表現出來的作秀姿態及自欺行為令人啼笑皆非,其背后所潛藏的動機與盲目性為作者所批判。但昆德拉對人類內心進行更深入挖掘,當媚俗失去專橫壓制,它反而令人心動。人們往往難以抗拒失去極權的媚俗回歸到的美好面目——媚俗是人類境況的組成部分,人無法逃離媚俗。只要人類還對美好有著向往的情感趨向贊美的沖動,那么媚俗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任何人都擺脫不了的境地。薩比娜一生只是在努力克制著自己不陷入并最終以失敗告終——她并非絕對地站在媚俗的對立面。因為如同“對糞便的絕對否定”是媚俗,對糞便的絕對肯定自然也是媚俗;當一個人想擺脫“媚俗”,那么她就已經陷入了“媚俗”。

托馬斯被薩比娜稱為“媚俗王國的魔鬼”,但為了減輕特蕾莎猜疑的痛苦,不愿受約束的他還是選擇娶了她;托馬斯常年混跡于情人中,卻始終放不下特蕾莎,這讓他總是不能集中精力,備受煎熬,于是他會毅然從蘇黎世趕回布拉格,回到特蕾莎身邊;最后放棄自己擁有的一切,和特蕾莎來到鄉下生活,最終也和最愛的特蕾莎一同死去。托馬斯的心底有著對愛情的渴望,這一絕對的認同使托馬斯放棄了一貫我行我素的自我中心原則——這曾是薩比娜最欣賞他身上對訓誡與教條的無視這一特質。誰也逃不了對愛的渴望、對幸福的向往,所以每到這時,媚俗就會成為每個個體身上令人心動的弱點。

從來便不屑人世牽絆,崇尚無所依附的薩比娜,在美國獨自生活時,看到夕陽下亮閃閃的兩面窗子,突生感動,想到寧靜溫馨的家,溫柔慈祥的母親,充滿智慧的父親,會感動地流淚;與老夫妻一起享用晚餐,會讓她覺得很溫馨。瀟灑坦蕩如薩比娜,到最后竟也體會到了表面毫無牽掛的自己,是多么渴望擁有塵世中最平凡的幸福。“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擺脫媚俗。我們心中不管對它如何蔑視,媚俗總是人類境況的一部分。”[1]305

薩比娜執著地認為別處永遠充滿著無限未知的美,這種想法讓不拘泥于世俗價值體系的她竭盡一生用背叛為媒介,企圖到達想象中的永恒的美的世界。她的腳步隨著每一次因背叛而離原點越來越遠變得輕飄飄的。一生無牽無掛的她就算最初聽聞父親死訊也會很內疚,她會從父親的角度考慮,擔心自己的女兒并沒有錯,因為失去妻子而悲痛自殺也并不可笑;在到往阿姆斯特丹的列車上見到臥鋪車室的弗蘭茨會恨不得做天底下最普通的女人,對他說不要放開她,讓她永遠待在他身邊;在獨自一人生活時聽聞托馬斯和特蕾莎的死訊,想到和從前的生活徹底斷聯,她會再也無法平靜下來,恨不得趕緊回到弗蘭茨身邊。當背叛了所能背叛的一切后,她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反媚俗”的失敗,陷入無限悵惘之中。媚俗是人們擺脫不了的處境,但媚俗帶給人類的不是無止境的悲觀與虛無,而是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尋找純真的自我——這體現出昆德拉對人類處境的終極關懷。

秉持著世界“不確定性”的理念,昆德拉在超越時空的人類生存這一宏大哲學命題下探索人類的存在境況和可能性,關注人類心靈深處激蕩起伏的矛盾沖突,揭示現代文明中人類無可奈何的生存窘況。值得一提的是,昆德拉并沒有試圖在矛盾雙方的選擇上給出答案,也不會進行價值判斷和道德審判,一切都只是探尋,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對存在的探索,使讀者即使在初次排練的人生中,成為一個向往著幸福不斷思考并抉擇著的生命個體。

參考文獻

[1]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M].許鈞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2]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M].尉遲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

[3]愛德華·薩義德.知識分子論[M]. 單德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4]杜晨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正負轉化思想[J].山東社會科學,2015(12):486-488.

[5]陳維莎.“非如此不可”與“別樣亦可”[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1(2):70-72.

[6]譚瑋.生命與歷史的迷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輕與重”的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2008(6):721-725.

[7]池大紅、張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自我探尋的永恒悖論[J].求是學刊,2014.(41):134-140.

[8]趙謙.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矛盾哲學[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4(5):54-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国产AV毛片|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午夜视频www|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一级小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在线看片国产| 久久成人免费|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亚洲成a人片7777|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成年A级毛片|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区|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2018|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亚洲91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伊人天堂网|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精品视频第一页| 色偷偷综合网|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亚洲最新在线| 伊人色天堂|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中国精品自拍|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