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從實踐中慢慢生長
董宇輝并不是隨隨便便走到風口,風就將他吹起來了。事實上,當老師時,他就是優秀的老師,擁有淵博的知識、多年的課堂演講經驗。轉換做主播,這些功底給予他極大的助力,他是有著深厚的知識儲備和長期職業歷練的。
并不是誰都能成為董宇輝,利用副業搞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文姍完全了解這一點。她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作為一名新媒體編輯,她可以接觸到很多新鮮資訊,工作時間也很長,但她始終不忘學習。在新媒體行業,如果不時常學習新知識,很快就無法應對公司和客戶的需求,會被行業淘汰。既要工作,業余時間又要學習,她原本是沒有時間從事副業的,但看到身邊的同學或多或少地兼職著一兩項副業,利用自身的條件,拓展職業發展資源,她也想通過副業錘煉自己的核心能力,保持對時代脈動的敏感度。于是,她決定開設視頻號做助眠直播。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1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2022年,中國睡眠研究會再次發布的《睡眠全景白皮書》顯示,19~25歲年齡段的人群更喜歡熬夜,所需入睡時長更長;46歲之后,即使早睡,入睡所需時長仍有增長。
市面上有各種助眠產品,從保健食品到床上用品,無所不包。那晚文姍下班后,堅持睡前閱讀,同時打開了直播間,設置好圖片和音樂,將對準自己的鏡頭拉到屏幕上方小小角落里,然后在燈下靜靜看書,并不說話,只在屏幕上滾動播放字幕:我以閱讀伴你入眠,風聲很輕,音樂很柔,祝你好夢!
記者在一次臨睡前無意中刷到她的助眠直播,覺得好奇,就靜靜看了一會兒。主畫面是遼闊的竹林、連綿的山峰,潺潺流水聲伴著輕柔的鋼琴曲,偶而會響起她的翻書聲,橘色的臺燈營造出一種溫馨、靜謐的氛圍。看了一會兒,記者就感覺眼皮打架,顧不上點擊退出直播間,就按了手機鎖屏鍵,安然睡去。文姍的直播時間是22點至次日凌晨2點,畢竟第二天她還要上班呢。
網上有很多相關的助眠直播,但大多比較雷同,很多是無人直播,直播間只是循環播放美麗的自然風光、動人而有規律的白噪音,有人還專門做雨聲助眠。嘗試了幾次閱讀助眠,文姍發現效果不是很好,畢竟太安靜了,系統判定直播間不受歡迎,慢慢就涼了。文姍開始嘗試有聲助眠,但又不能太吵,她就讀故事。文姍的聲音溫柔,她讀過泰戈爾、紀伯倫的詩,也讀過王爾德的童話,有些家長會讓孩子臨睡前聽她的直播。文姍一直在摸索各種形式,每次摸索都能突破舒適區,解鎖新技能。
一次,一個心理領域的APP編輯找到她,說她的聲音好,直播時所選的音樂和故事題材也好,想請她專門錄幾個睡前故事,放到他們的APP上,供客戶選用。文姍既意外又開心,這次工作不僅有了收入,更大的意義在于她的能力得到了認可,文姍的信心更足了。
一次,她向公司主管提議,可不可以在線上給她開設一個睡前助眠故事專欄。聽了她的音頻,公司主管立即同意了。從一個年輕的編輯,到成為在公司業務中有了自己產品的輸出者,副業幫助文姍錘煉了技能,給了她成長的可能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特別是大量數字化平臺出現,臨時性、彈性、平臺型、創業型等各種靈活就業形式迅速興起。靈活就業形態種類日趨多樣,覆蓋的行業和群體不斷擴大,從業人員規模迅速擴張,成為社會就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13個部門曾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支持建立靈活就業、“共享用工”服務平臺。截至2021年底,我國靈活就業人員達到2億人,與近7.5億人的總就業人口相比,占比超過四分之一。“靈活就業”已連續4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在這種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搞副業,一方面緩解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拓展發展前景,在職場Plan A之外打造一份職場Plan B,讓職業發展多一份保障。從事副業競爭過大,變現并不容易,但如果放棄急于搞錢的心態,帶著錘煉技能、學習新知識的目的,副業又常常隱藏著很多機會和可能。
與時俱進,隨心出發
聰靈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比較嚴格的,等到自己做了母親,接觸到自由和愛的教育理念,就有些困惑,不知如何給孩子自由和規則,兩者之間的界限如何把握。
困而后學,在兒子4歲時,她開始關于教育和個人成長方面的學習,同時也踏上了自我身心療愈之旅。
因為在媒體工作,她有機會接觸到很多關注自我成長和身心整合領域療愈的專業人士,便在供職的報紙上創辦了一個公益心理平臺,一方面自己學習,一方面利用這個平臺整合社會資源,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務。當時服務的重點除老年抑郁、職場人際關系之外,更為集中的是婚姻家庭、親子關系以及青少年成長方面的困惑。
那些年,聰靈接觸到很多讓人痛心的青少年個案。一些原本成績優秀的孩子,到了初、高中階段突然成為家長口中的叛逆孩子,或是干脆做出自我傷害的事情。其實孩子在此之前已經壓抑很久,直到他們忍無可忍,做出極端行為時,身上所承受的已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來,為了更好地陪伴兒子成長,聰靈辭了職,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一邊繼續學習、寫作,一邊陪孩子。
去年秋季,兒子上了大學,聰靈的書《活潑生機會莊子》也出版了。這本書是她多年工作、學習和個人成長所思所得的文章集合。
這些年,聰靈陸陸續續接觸到很多家長,他們都帶著問題而來,聰靈盡力給予指導和幫助。這些服務都是公益性質的。
隨著提出需求的家長越來越多,青少年成長遇到的困境也越來越突出,聰靈便決心專門做這件事。今年夏季,國家頒布新興職業之一“家庭教育指導師”,聰靈已經實際從事這項工作多年。
雖然這一新興職業并無明確的準入證書,但聰靈的專業性證明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自己的書籍、公眾號、視頻號等不同媒介持續表達自己在此領域的領悟心得,給予家長們充分的審辨空間;二是在服務具體個案時,既有扎實可行的實踐指導,又有個人較好的生命狀態與品質予以支持。
其實,家庭教育指導師涉及很多綜合能力,有時候是心理咨詢師,有時候是婚姻指導師,有時候又是營養師、健康指導師——當人們在高壓生活狀態下變得普遍焦慮時,他們會忽視對于身體的照顧,這時候就會產生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有時候聰靈也稱自己是“你的身心養護顧問”。照顧心靈,先從照顧身體開始。
從業之初,聰靈還是有些膽怯的。盡管她有豐富的傳媒工作經驗,也有多年公益心理服務的歷程,再加自身專職帶娃的體驗,在家庭教育方面積累了深厚的經驗,也有支持更多家長順利育兒的良好愿望,可是真的要去專門做這一項工作時,仍然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因為這不再是別人求過來的公益服務了,而是要收費服務了。
剛開始,很多人慕名而來,習慣于請教一下問題,聊一下,而后就不了了之了。下次遇到困惑,便再來請教或吐槽。聰靈擔當這種“傾聽”角色多年,已經當夠了,所以她必須轉變角色。從一個助人者,轉型為專業服務者,邊界越來越清晰,這不僅是收費的事情,而是要做真正負起責任來的行動者、建設者和創造者。
最初,聰靈服務的對象多是親友介紹而來,后來接受了服務且成功獲益的個案家長也向外推薦,聰靈的專業水平和服務品質漸漸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令聰靈感到欣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開始意識到主動學習與提前學習的重要性。較之于早期尋求服務的“問題家長”和“嚴重問題家長”,現在來學習、接受指導的家長普遍年輕化,子女低齡化,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更強。家長起步越早,可以給予子女有品質的愛與教育就越豐盛,我們的下一代就有了更高的文明起點。
回望來時路,聰靈總結自己“第二曲線”的尋覓之旅頗為曲折,每次她既是與時俱進、應時而動,又是隨心出發,因此,才為自己錘煉出了一條結實的“第二曲線”。
自201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重啟新一輪新職業發布以來,截至2021年,已陸續發布過4批共56個新職業。2022年6月1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上公示了18個新職業,包括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民宿管家……專家表示,這些新職業大多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體現在家庭教育、養老、環保等方面。越來越多的新興職業涌現出來,給了年輕人更多就業選擇的機會。
行動,贏得新賽道的“入場券”
2021年互聯網大廠出現大規模裁員情況,至今延續。互聯網公司的發展進入瓶頸期,業務擴張步伐放緩,最終造成互聯網行業對于人才需求急劇變少,人才市場回到冷靜期。
互聯網行業何時會迎來新的發展周期暫未可知。“所幸,我已經有所行動。雖然當時不知道‘第二曲線理論,但是我知道,還能夠在大廠工作,不是因為我能力強,只是因為我幸運。”競航說。
競航并不為當初自己填報的計算機專業后悔。他讀大學的時候,土木、機械專業還是很多父母和同學心中的理想專業,但是競航懷著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和熱情填報了計算機專業。“也可能就是因為自己喜歡玩游戲。”競航笑說。他的選擇恰逢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黃金年代,大學畢業時,程序員便成了搶手的職業。從2013年到2018年,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正好遇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薪資水漲船高。那個階段,擁有幾年互聯網大廠工作經驗的程序員,漲薪30%成為了跳槽的最低門檻,漲薪50%~100%的也大有人在。
競航良好的職業發展形勢也影響了親友,他的表妹后來也選擇了計算機專業,但她是在新西蘭奧克蘭讀的大學,畢業后在當地一家互聯網企業謀得了職業,目前入職兩年,收入也不錯。相比國內目前的形勢,表妹的崗位還比較穩定,甚至由于當地甚少加班文化的原因,表妹覺得自己這么年輕,似乎生活得過于清閑了,一直跟競航念叨著要再做點兒什么、學點兒什么,為可能的“中年危機”或者行業變化做準備。
表妹形象不錯,一次跟著一位朋友一起去公園玩,那位朋友現場直播,表妹也入了鏡,贏得了朋友直播間粉絲的喜愛。朋友鼓動她:“不如你也做直播吧,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帶點貨。”新西蘭因牧場、奶牛品種優質而名揚世界,因而奶粉深受粉絲們的追捧,朋友帶貨的產品主要是當地的奶粉,還有其他一些保健品。表妹有些心動,跟競航商量,競航也覺得有可行性。他看到報道,現在直播帶貨已經火到了國外,很多外國博主也開始直播帶貨。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直播帶貨的市場早在2020年就達到了1710億美元,比2017年翻了幾十倍。尼爾森諾曼集團的報告更是直言:這一波,世界得跟中國學。那么,作為中國人,坐擁海內外兩邊的資源,不做直播帶貨似乎可惜了。
競航建議表妹先去學習,而后趁著假日做一些直播,帶動一些流量,并不一定急于帶貨。表妹聽從了,周末便帶上手機、充電器、麥克風、拍攝云臺等相關設備,開啟直播,帶著觀眾云游覽奧克蘭。她時而去當地的藝術市集,時而去某個火山公園。今年春節,因為疫情封控,大家不能出門旅游,世界各地很多平臺推出云旅游相關主題,表妹的直播恰好契合,便得到了平臺的推送,很快就吸引了不少粉絲。此后有規律而持續的直播,為她贏得了一批固定粉絲,慢慢地,她開始帶貨了。粉絲也并不反感,產品品質可靠,買誰的不是買。競航就為表妹做客服,替她管理國內保稅倉的發貨及售后等工作。
如今兄妹倆的直播帶貨事業漸漸風生水起,競航笑言,他們這是“兄妹同心,其利斷金”。不管未來如何,首先要行動,找到“第二曲線”的入口,奔跑起來。
在過去長達十年的科技繁榮期中,互聯網行業曾經看似無窮無盡的職業機會如今戛然而止。在政策和風口的變動下,互聯網大廠需要找到“第二曲線”,相關從業者們尋找“第二曲線”的動機更為緊迫。裁員潮中,有人放下身段,轉做外包,一心搞錢;有人開店做生意,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有人考公考編,踏上另一條賽道……無論如何,人生廣闊,行動起來,就能為自己贏得新賽道的“入場券”。
化被動為主動,創造生機
由于疫情沖擊,餐飲、酒店、旅游等行業損失慘重,許多店家關了門,許多店家在苦苦支撐,關門的就失了業,苦撐的在尋找轉機。
每個人都要作出反應,有所行動。哪怕是變革之前來不及反應,造成了被動,從這一刻起,也要在被動之中創造主動,去尋找“第二曲線”。
林健至今記得2020年1月18日這個日子,因為這一天原本是他定下來面條館開業的日子。經過半個月的重新裝修,林健在南京中山陵風景區開了四年的面條館將要以全新的面貌開門迎客。即將過年,他相信到時一定會賓客盈門、生意興隆。前面的幾年,不一直都是如此嗎?也正是因為生意好,他才要想著將店面裝修升級。誰知,疫情突然暴發,一個暫停鍵按下來,店面僅僅開了個業,就歇業了。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他的面條館開了停、停了開,一直苦苦支撐、苦苦守候,直到今年春節徹底關張。
所幸他和妻子沒有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妻子開在小區里的嬰幼兒洗浴中心堅持了下來。當初,也是因為妻子方便照顧年幼的兒子,才離開林健的面條館,在小區里開了這家店。
林健失業之后,無處可去,就在妻子的店里幫忙。但妻子的店里原本就有幫手,林健來了之后,夫妻倆不忍心辭掉那位做了幾年的老員工,林健只好一邊幫忙,一邊再想辦法。
一次,一位帶著寶寶來洗澡的鄰居對他說:“林老板,你現在有空了,正好可以做美食顧問啊。”
原來這位鄰居是一位美食顧問,使用的是一款德國進口的多功能料理機。這款料理機的銷售模式是“線下實體店+顧問”,也就是傳統的“直銷”。顧問負責售賣和服務,賣一臺會有一臺的提成。這個銷售模式在國內市場實行了很多年,林健也在直播中刷到過很多“網紅”在推薦,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從事這行。這款料理機價格很貴,一臺要一萬多元,對于習慣煎、炸、烹、炒、煮一口鐵鍋解決問題的林大廚來說,這也太奢侈了。
鄰居邀請林健和妻子有空到她家去看一看、用一用,親自體會一下。妻子也有心見識一下,就在一個工作日的中午沒什么顧客的時候去了那位鄰居家。
料理機確實功能很多,可以炒菜、做面點、榨汁、絞肉、蒸煮等等。鄰居介紹說,她也是有了孩子后才下定決心買這款料理機的,有了這款料理機,就解決了她既要帶娃又要做飯的大難題。她把要做的菜的材料準備好,丟進料理機里等著就行了,不需要親自上手,并且沒有油煙,減輕了她搞衛生的負擔。
鄰居坦率地說,因為沒有老人幫忙,請保姆既貴又不放心,她需要親自帶孩子,但全職帶孩子沒有了收入,完全仰仗老公也不靠譜,做這款料理機的銷售,讓她有一份收入,兩全其美。
鄰居建議道:“林老板,你們店里多是帶寶寶來洗澡的寶媽寶爸,爺爺奶奶可能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寶媽寶爸是可以的。你們如果買一臺放在店里,不僅可以解決你們在店里做飯不方便、需要點外賣的問題,還可以展示給顧客們,加以促銷。反正銷售方式很多的,以前我去你們店里,經常邀請寶媽帶著寶寶到我家里來玩來看,生意做不成也交了朋友,我覺得挺好的。就是前期買機器需要投入一筆錢,這個對于你們來說,應該是可以承受的。”
鄰居做久了營銷,果然思路清晰。林健和妻子回家后一磋商,覺得當前情況下,這似乎是條可行的道路。
到目前為止,林健入手料理機四個月過去了,還沒有賣出一臺機子,倒是給妻子做了不少好吃的菜,被帶寶寶來洗澡的家長們看到了,他一下子成為眾人口中的愛妻暖男,店里的氛圍也為之一變。以前只是一間普通的嬰幼兒洗浴中心,現在似乎變成為一間有愛的嬰幼兒洗浴中心了。也不知是否與此有關,妻子店里的生意也比以前好很多了,林健暫時也不需要另謀出路,就一心一意地給妻子打下手。這種改變可能并不是林健最初想要的,但他和妻子是共同體,只要整體向好,或許這正是命運賦予他的“無心插柳柳成蔭”呢。
主動創造生機的不止林健一家。這個夏天,后備箱集市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活躍起來,攤主們很多是因為疫情沖擊而關閉了原先經營著的店面的店主們。他們適應變化,努力尋找事業的“第二曲線”,在城市的角落、在郊區,開出各種移動“店鋪”。每家“店鋪”風格不同,各有個性,差異化營銷。后備箱集市出攤形式新穎、門檻不高,賣的食品多是半成品小吃,加工起來不費力,但店主們更懂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更重視服務質量,吸引著消費者主動“嘗鮮”,在令人耳目一新的消費場景中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疫情讓我們熟悉的很多消費形式、經營模式發生變化,后備箱集市既反映了人們抗擊疫情、戰勝疫情的決心和渴望,也展現了人們尋找事業“第二曲線”、謀求美好未來的決心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