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今年,受國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和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等因素影響,自3月以來,勞動力市場壓力不斷增加,不但應屆大學生遭遇“最難就業季”,其他行業的從業者也有可能面臨職場瓶頸、業績下滑而被裁員的壓力。
面對壓力,不少人頗為焦慮,也有人積極應對,“在直播間學學英語,順便下單購物”成了備受關注的職業轉型案例。
作為曾經的新東方名師,董宇輝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公眾領略了他的幽默詼諧,看到了他見縫插針般地用流利的英語單詞描述商品,還有“老師主播”身上的知識儲備和個人底蘊。
董宇輝的故事,或許能給當下青年提供一種積極的擇業、就業觀——勇于嘗試,擁抱更多可能。
主業+副業,探尋更多可能
“金三銀四”,向來被“打工人”視為找工作、跳槽的極好時段,也是企業在一些關鍵領域內爭奪人才的好時機。但在2022年春招季,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打工人”不得不謹慎地在“跳槽”和“堅守”之間抉擇。
疫情反復,不能盲目作出不理智的決定。但是,不管是“跳槽”還是“堅守”,“積極搞錢”成了“打工人”的首要目標。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顯示,面對2022年,大部分白領保持樂觀態度。70.5%的白領選擇“努力奮斗,積極搞錢”,占比略低于2021年的71.8%。66.2%的白領選擇“提升技能,增強競爭力”。大部分白領更想在2022年有所進步。
報告顯示,2022年,超過八成的白領有開展副業的計劃。但是,在希望開展副業的白領中,47.8%的白領想要開展副業,但不知道該選擇哪個方向;32.8%的白領不知道如何開始副業;16.5%的白領因資金不足等現實問題而受阻;9.0%的白領因拖延癥或怕失敗而沒有推進。僅10.1%的白領已經開展副業。
在從事副業的白領中,18.8%的人副業收入超過主業,77.5%的“斜杠青年”副業收入不如主業。這意味著能憑借副業“逆襲”主業的白領仍為少數。
盡管如此,年輕人仍然愿意積極探尋更多可能。
人民網人民數據研究院聯合環球青藤發布的《2021青年就業與職業規劃報告》顯示,27.6%的青年擁有兩份及以上的工作,“斜杠青年”占比超過25%。其中,9.8%的青年從事兩份工作,17.8%的青年從事的工作數量在三份及以上。
自媒體成為青年開展副業的熱門選擇,此外,淘寶運營、家教、攝影師等職業也受到青年群體的關注。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零工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等新就業方式降低了就業門檻,為“兩棲”“斜杠”青年提供了便利。清研智庫聯合南京大學紫金傳媒研究院發布的《兩棲青年生活及金融需求》研究報告顯示,全國“兩棲青年”(同時兼顧兩種不同職業的人)人數已經達到7000多萬。
新職業、新選擇,靈活多樣又很“香”
如今,年輕一代的就業選擇更多、更新。捏臉師、玩偶醫生、整理收納師、寵物殯葬師、密室設計師、陪診師、酒店試睡員、哄睡師、游戲陪練師……各種新興職業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認為,相比上一代人,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勞動群體更加關注工作環境,特別是工作的自由度。
今年,00后步入社會,開啟職業生涯。與前輩們相比,他們面臨著疫情后的大環境挑戰,也擁有更多新職業的選擇。
這個春招季,嗶哩嗶哩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2022青年求職行為洞察報告》。智聯招聘調研顯示,76%的00后愿意或正在從事新興職業。密室NPC、劇本殺編劇、注冊營養師成為B站投稿量增速前三的新興職業,而搜索量增速第一的職業則是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員。
在B站,大量不同職業的故事備受關注,年輕人也可以在UP主們的視頻中,體驗300多種職業的不同人生,例如鄉村教師、調酒師、一線電工、機長、警察、動物飼養員等等。
今年3月,天眼查數據研究院推出《新經濟下2022新職業百景圖》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懶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達188.3萬家,近三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12.7%。市場規模已達千億元的“懶人經濟”也在反哺社會,衍生出廣闊的前景和機會。代收垃圾網約工、跑腿外賣員等相關新職業不斷涌現。
寵物產業鏈正在不斷成熟中。據天眼查數據,2021年,寵物經濟相關企業已達94.6萬家,超九成成立于近5年。寵物偵探、寵物減肥師、寵物烘焙師、寵物保健師等有趣的職業也閃亮登場。
小眾愛好逐漸成為大眾產業,以手辦為代表的潮玩,看似“無用”,實際上滿足年輕人“減壓”和“治愈”的心理需求。報告顯示,我國共有2.7萬家潮玩相關企業,2019—2021年三年平均增長率達23.4%。潮玩設計師、玩偶修復師、涂鴉藝術家、華服設計師、BJD化妝師(樣妝彩繪師)、Lolita裙格柄設計師等小眾職業出現。廣東則成為全國90%潮玩的“故鄉”。這三年,潮玩賽道共發生18起融資事件,總融資額高達17億元,解壓又治愈的潮玩展現出驚人的吸金力。
“興趣職業人”,興趣也能變現
給漢服配發簪、為JK制服定制小領結、將舊物改裝新燈具……這屆年輕人紛紛在閑魚上玩起新花樣。
2021年9月,閑魚發布《閑魚興趣職業人報告》,玩轉閑魚的年輕人正將自己的小興趣換成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報告評出最熱的十大興趣職業——手辦涂裝師、幻想生物制偶師、數碼測評師、潮流鑒定師、手作娘、改娃師、娃圈妝師、畫師、微縮模型師、黏土師。
僅就“娃圈”領域來說,閑魚上就衍生出了諸如改娃師、妝師、手作娘、涂裝師等,有人為娃娃設計衣服,有人專給娃娃上妝,有人在重新雕刻娃娃的五官……
在報告發布之前的近6個月里,閑魚同城幫幫忙在線服務數量整體增幅達53.7%,增長主要來源為特色類目,其中寵物服務增長369%,包括寵物月嫂、喂養、相親、訓練、清潔、鑒定等;潮鞋、潮玩、奢侈品等鑒定服務增長106%;修圖美拍服務增長96%;瓷磚美縫服務增長368%。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國慶長假之前,伴郎、伴娘等烘托婚禮氛圍的人成了“剛需”。報告顯示,閑魚上對伴郎、伴娘的需求增幅最高,達89%。
抽樣調查數據顯示,閑魚上超40%的“興趣職業人”是95后。
很多人對閑魚的印象是二手電商平臺,但其實閑魚做的是“社交和興趣圈子”的買賣,各種新奇的、亮眼的“產品”都能找到買家或賣家。
在2022年閑魚新閑職趨勢榜單上,“方言教學”成了炙手可熱的變現閑職。為了宣傳爆款新品“方言變現”,閑魚還專門在長沙線下報刊亭發售了實體版“閑職爆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李春玲在《青年群體就業心態演變新趨勢》一文中表示,興趣愛好是許多青年選擇新興職業、新興就業模式的內在動機,體現出青年人工作價值觀變遷的方向。
團北京市委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2020年聯合實施的調查顯示,大約80%的新興青年表示對工作有興趣,其中38%的新興青年表示職業選擇完全取決于興趣愛好,僅有10.8%的新興青年選擇當前職業是為了謀生。
李春玲的文章指出,個性化的興趣驅動特征不僅表現在青年工作選擇和職業追求方面,而且貫穿于青年人的休閑生活之中。實際上,許多活躍于新業態、新模式中的青年,他們對新興職業的選擇往往源于其日常生活中的興趣愛好,或者把生活領域中的興趣愛好發展為其想要從事的新興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