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濟大學工學學士,德國基爾大學理學碩士。淘寶店主,貿易公司合伙人。
詹納每個月都會去游泳館鍛煉兩次,一般都是周六下午,每次半小時到40分鐘。這是她從兒時起堅持下來的愛好。所以每次鍛煉結束,換好衣服準備離開之前,她都會坐在休息區的長椅上,遠遠地看一會兒水池中小朋友們玩耍嬉戲,借此放空大腦發會兒呆。
“你好!你是哪個俱樂部的會員嗎?”一位年輕女士不遠不近地在同一張椅子上坐下后問道。詹納上下打量了一下對方,清爽的齊耳短發加上整套白色休閑運動裝,讓她覺得對方可能是某個俱樂部的教練。
“我是買計時票的,不參加俱樂部。”詹納委婉拒絕。
“你誤會了,我不是推銷會員的。”對方有點兒尷尬,自我介紹道,“我叫白玫,是兒童游泳俱樂部的創始人。當然,也是個教練。我幾次在周末時間看到你,覺得你游得很好,有沒有興趣加入我們?”
“啊,原來是這樣。我叫詹納,能有個專業教練肯定我的游泳水平,我很高興!”詹納停了一下,還是直接回答,“我是持工作簽證在這里工作,不能換雇主的。我是做軟件外包的,目前覺得還不錯,不想改行。”
“這樣啊。”白玫莫名其妙嘆了口氣,“其實我應該想到的,一直覺得從你的氣質和穿著來看,不像是退役的運動員。”
“哈,這應該很明顯吧?”詹納半開玩笑地說,“我一點兒都不高大,達不到國內的運動員水平。”
“這只是一方面。單憑你的氣質,我應該想到你是在國外發達地區長大的。”白玫聳聳肩說,“國內大多數高學歷的人都不喜歡體育,也沒時間練習。”
“業余體育訓練成績不大好有可能,但不喜歡體育不至于吧?”詹納半信半疑,“國內不是升學考試還有特長加分嗎?看起來業余運動員應該很搶手的啊!”
“這說來話長,正因為有這些加分標準,所以把業余體育培訓也搞得非常功利化。”白玫解釋說,“一方面家長特別看重訓練效果,另外一方面大幅增加強度會讓小朋友們對訓練特別抵觸。本來周末是來運動放松的,結果變得比上學還痛苦。有些小朋友本來學習不是特別好,但很喜歡體育,于是家長就逼著他們出成績,現在他們覺得自己是徹底的身心俱疲。最麻煩的是,有些家長迷信體罰在運動領域的作用,說這是傳統,教練如果反對,家長還會來吵架……”
“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詹納聳聳肩,“大環境如此,你也沒必要太往心里去,畢竟還是學業壓力更大。這么多體育項目,小朋友總能找個多少有點兒興趣的放松一下。”
“我有個問題,你可以不回答。”白玫有些猶豫,“我就想知道,你當初為什么練游泳?你游得這么好,一定花了很多時間吧?”
“我很愿意交流經驗,這不算什么隱私。”詹納笑著說,“我從小就有哮喘,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疾病,發病率大概是10%,游泳是醫生建議的。我三四歲時就開始練,我爸媽工作再忙也堅持接送,假期還會陪我游。我從小就知道,如果不想冬天圍著大圍巾永遠在家里悶著,就必須努力訓練。到現在,我的哮喘基本沒有什么明顯癥狀了。”
“怎么會是這樣?”白玫驚訝地說,“真讓我意外,我還猜你是想走職業道路的呢。”
“這有什么意外?濕度高的環境適合哮喘病的恢復,各種療養院也都是建在海濱城市。”詹納揚起眉毛說,“美國的游泳隊和瑞典的滑雪隊不是國際知名的哮喘患者隊嗎?我小時候有個偶像,6枚奧運金牌的女運動員,就和我一樣為了治療哮喘才開始練游泳的。雖然根據我家人的身高推算,我走不了職業道路,但至少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并不是特別離譜的愿望。”
“在我的認知里,泳池里的氯含量有可能被吸入體內,對呼吸系統造成刺激,從而導致哮喘。”白玫解釋說,“我一直以為職業游泳運動員只是為了過藥檢才申報哮喘藥物。”
“氯氣對于專業運動員有多大影響我不知道,畢竟他們訓練的時間比較長。但對于像我這種每周練兩三次、每次半小時的強度來說,從沒有過類似顧慮。”詹納想了想,接著說,“藥檢的事情我不懂,但按統計數據,成年人的發病率根據氣候冷暖不同占比是6%~8%,比未成年人要低幾個點。我相信可能有哮喘特別嚴重的,即使游泳訓練得很努力,仍然沒能治好。”
“按你說的理論,一開始就想走職業道路的游泳運動員,其實是少數啰?”白玫追問。
“我覺得是。”詹納點點頭,“那些有錢、有運動世家背景,或者身體素質特別優秀的小朋友們,大多數會選擇網球、籃球、橄欖球這種有觀賞性的運動。這些項目職業化后的收入比游泳、田徑或者體操不知道多出多少個零。而且球類項目本身的特點,也決定了訓練過程并沒有那么枯燥。”
停車場上,詹納迎面遇到零星幾個來接孩子的家長,這溫馨的一幕不禁讓她產生聯想。這些家長中,有多少是寄希望于孩子以后走職業化道路的呢?當我們登上并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在并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中出演一個隨機的角色,很多人嘗試調換角色之后才發現,結局往往都只是再次驗證了“這山望著那山高”。
成為職業運動員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在運動中不斷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經驗,才是我們今后生活中,從事任何職業都不可或缺的能力。就像體育精神中追求的并不是最快、最高、最強,而是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可以達到的更快、更高、更強。不管我們起點或高或低,只要我們奮力向前,沿途都會有精彩的風景。
(編輯 鄭儒鳳,小蘑菇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