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我對江西萍鄉孽龍洞早有耳聞,它是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也是全國喀斯特地貌中不可多得的巖溶奇觀,中國園林學家陳從周教授曾稱其為“地下藝術長廊”。
時空交錯的地方
孽龍洞,在萍鄉市以北十五公里的福田鎮青溪村。眾所周知,溶洞大抵都有一個迷人的名字,不是“仙境”,便是“龍宮”,為什么這個洞,獨以“孽龍”賦名呢?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相傳,古時此地有一條孽龍,掀起滔天洪水,百姓深受其害。勇士許真君,立志除暴安良。在一次斗法時,他怒斬孽龍四十八刀。孽龍受創,連翻七滾,然后遁土鉆山而逃,逃到河邊,早已筋疲力盡,便向橋頭老嫗要了一碗面條充饑。它做夢也沒想到,這老嫗是觀音的化身,面條一落肚,瞬間便化作鐵鏈,把孽龍的心牢牢拴住吊將起來。許真君遂生擒孽龍,并將它囚禁于長沙白沙井,從此天下太平。孽龍當年敗逃時鉆成的山洞,便是今天的孽龍洞。
孽龍洞既然古已有之,何以上世紀70年代末才被發現?這又引出了另一段故事:原來,當地老鄉雖早知山上有洞,但并不知這些洞是相互通連的。上世紀70年代,山頂修成大水庫,奇怪的是總存不住水。水跑到哪里去了呢?人們決定弄個明白。
他們先往水庫倒礱糠,卻不見一片礱糠從水洞漂出,再往水庫倒紅粉,依然不見動靜。他們終于想出絕招:把當地盛產的茶籽餅的溶液倒進水庫。三天后,水洞中果然冒出大量泡沫。為了修補水庫,大隊黨支書和兩個青年,腰間扎著麻繩,手持武器和手電筒,進入靠近水庫的一個豎洞探險。在深達七十多米處,他們驚訝地發現,眼前竟是個可容五六百人的大廳!鐘乳石、石筍,琳瑯滿目。從此,這個億萬年來一直深埋于地下的石洞被發現了,這個長達四千米的地下宮殿,終于來到世人面前。
這些動人的傳奇,激起了我們濃厚的興趣。
我們首先想看的,當然是山腰的那個出水洞。洞口最高處有五六米。草木葳蕤、藤蘿纏繞,野趣中透著神秘。一股流水從山洞深處緩緩而出,之后分成兩股流出洞外,一股流入灌溉水渠,一股躍入深淵,噴珠吐玉,空谷回聲。為了進入水洞,好客的主人讓我們登上竹排,揮篙點石,只那么兩下,我們便進入洞內。溯流三十米,水洞風光引人入勝。
這番安排,可以說是絕妙之筆,因為孽龍洞之妙,就妙在水景宜人。溶洞有水,這本是常事。但在長達四千米的孽龍洞里,一條水量充沛的地下河始終貫穿其間,洞有多深,水有多長,常流不涸,這情景可就并不常見了。因為有水,全洞不但潺然有聲,而且波光滟瀲,景色無窮。“水隨洞轉,洞因水活”,水,成了孽龍洞的生命和靈魂。
孽龍洞的中部,有一個千人大廳,地下河經此轉彎前去,河面開闊,深潭凝碧。潭邊石筍一柱,立地頂天,酷似粗壯的樹干。洞頂,鐘乳石紛披而下,很像繁茂蔽日的枝葉。三五游人,歇息于“樹蔭”之下,或潑水嬉戲,或投石賽遠,這不是一幅渾然天成的夏日河邊小景嗎?
前行不遠,一片水聲撩人。只見河水在此被巖石分刈為三,奔突激蕩,爭相越過石灘,躍落于石級之下。不大的瀑布,在這空曠的石洞里,竟形成一股震撼身心的巨響。有人把這一水景稱為“三龍潛海”,倒也相當傳神。
我們進洞時,洞外正大雨滂沱,因此洞內水景更加令人神往。有一大廳,洞頂四處滴水。有的如細雨霏霏,有的像噴泉不斷。整個大廳水霧迷蒙,像雨幕低垂,像珍珠落盤,在燈光照射下,或閃著銀光,或折射出絢麗的彩環。
七彩之外的芳華
整個孽龍洞是由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大廳組成,其間陰河串連,石廊相通。在長達四千米的山洞里,布滿多姿多彩的石鐘乳和石筍,真可說是三步一景、五步一變,兼靜賞動觀之妙,形成一個蔚為壯觀的雕塑藝術長廊。觀看石鐘乳和石筍造型,自然是吸引人的項目。
聽聽那些景致的名目吧:仙女下凡、梯田接云、芙蓉含苞、瓜果飄香、海獅出水、蛟龍探首、石鐘長鳴、海上三山、深洞晴雪……妙就妙在似與不似間。在這里,每個人都可以張開想象的翅膀,每個人都會在想象中得到莫大的藝術享受。“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我想,溶洞的美學價值,也許正在于此吧。
自然,這些景致是一般溶洞都有的,算不得稀奇。孽龍洞的“洞寶”,是一方精致絕倫的“石花池”。它有兩平方米大小,水透明到幾乎感覺不到水的存在。最奇特的是池岸,那是由一顆顆乒乓球大小的白色結晶體構成的,宛如白玉鑲嵌,晶瑩可愛,排列得異常整齊。池底盛開著一朵朵石頭花朵,楚楚動人。有游客贊嘆道:“光是為了看一眼‘石花池,也值得專門跑一趟孽龍洞!”
另外還有魚鱗石。這是斜臥在洞壁下的一塊巨石。一股不知源于何處的泉水,從洞頂的孔穴悄然輕拂而下,像在石面上蒙上一片巨幅蟬翼,可以看見水的一道道波紋,卻聽不到它一絲絲聲息。年年歲歲,正是靠著一股鍥而不舍的韌勁,輕柔的水竟把硬朗的巖石琢磨成了一幅魚鱗般的浮雕圖案。“水比石硬”,大自然往往啟人以睿智的哲理。
孽龍洞的“仙樂大廳”,更是令人神往。那數不清的鐘乳石薄片,輕輕敲擊,有的聲如洪鐘響鼓,有的音似弦管錚然。據說,有位當地的音樂工作者,曾用這些奇特的樂器,演奏過《泉水叮咚響》的全曲。出于好奇,我也試了一試,一會兒工夫,果然尋到了“do、re、mi”三個音符。
徜徉于這石頭的天地里,常常會有一些意外的發現。比如,當我們在這億萬年照不到一絲陽光的黑沉沉的洞穴里,竟然發現生命的存在。魚,是在一汪水潭里發現的,它們游得那么歡快!我還親見在一塊潮濕的沙土上,有白線頭般大小的小蟲在爬行,倔強的小草在生長。不過那小草竟連一絲綠意也沒有,那是一種雪白的但卻有生命的小草。
不知蹚過了多少水,也不知碰痛了多少回頭,且流連、且徘徊,時光倏忽,我們已在洞內盤桓近四個小時。出得洞來,遠山銜日,炊煙相招,正是山鄉最堪入畫時分,但我的思緒仍陶醉在孽龍洞那神話般的意境里。
(編輯? 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