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濤

2020年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消逝,品牌理論的“文藝復興”大幕拉開。中國品牌管理實踐正在從互聯網早期的品牌失靈論走向品牌玄學論——自夸、自嗨、自我崇拜之風日漸猖獗。
有不少品牌不管成立多久、業績如何,必稱自己是高端品牌、品類開創者、銷量遙遙領先。如果說這種自我升華式營銷至少用到羊群效應、從眾心理的技巧的話,那么高談闊論地描述品牌愿景,可謂是純粹的玄學了。
許多中國企業認為“品牌建設=面子工程+宗教信仰”,一定要高端到脫離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還要出門頂著熒光棒,擺出上帝的姿態,讓人民群眾頂禮膜拜。
殊不知,連你的品類、賣點都還沒深入人心的時候,故弄玄虛只會增加客戶的困惑。世界上成功的品牌千姿百態,不是只有自我升華式營銷這一條出路。成功的品牌不一定要高調、擺譜,只要把品牌價值恰如其分、名實相符地傳達給客戶就夠了。
新品牌之所以陷入自我升華式營銷,本質上是迷戀大品牌的營銷范式。但是新品牌學習大品牌通常會犯因果倒置和迷信權威的邏輯謬誤。蘋果的不同凡響(Think different)、耐克的只管去做(Just do it)品牌標語流傳已久,成為新品牌模仿的首選對象。但是這些宏大的精神概念是在經歷了深厚的品牌積淀后才逐漸成形的。換言之,不是因為自我升華成就了品牌,而是因為品牌取得了階段性成功,才有能力和時機進行價值升華。
在品牌的基礎認知和信任還沒有堅實的情況下,激進地效仿大品牌顯然是東施效顰。與其學習大品牌成功后的高姿態,不如學習大品牌成功前的高投入。
迷信權威則是在不了解營銷原理和前提條件的情況下,盲目跟隨大品牌的營銷動作,這樣做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燈下黑——燈光照亮整個房間,唯獨被燈具本身遮擋的地方卻是一片漆黑。
放到企業身上,成功可以掩蓋很多錯誤。當大品牌的光環足以亮瞎新品牌的時候,新品牌最容易盲從大品牌的缺陷。
互聯網一度鼓吹小米手機的饑餓營銷,似乎饑餓營銷成就了小米手機在粉絲心目中的珍稀地位。但是饑餓營銷的產生,并不是因為刻意制造稀缺感,而是早期小米手機產能不足。小米創業初期前途不明,很難獲得供應商的支持,產能自然不足。隨著小米手機逐漸贏得市場青睞,大量消費者轉向小米手機,但是生產端從發覺需求增長到提高產能,存在時間延遲。因此,哪有什么饑餓營銷,無非是供應鏈缺陷導致供不應求。
企業到了快速成長期,通常會面臨類似的供需失衡問題,沒想到在互聯網時代竟被定義為饑餓營銷。如果你不理解這個原理,盲目學習饑餓營銷,那么最終饑餓的不會是客戶,而是你自己,客戶沒空理會一個沒有多少價值積淀就自抬身價的新品牌。
那么新品牌和大品牌相比,在營銷策略上有什么獨特之處呢?
其實,新品牌首要的營銷任務是解決3個問題:
需求問題:你的品牌有什么用
談到品牌定位,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品牌差異點,比如華為進入筆記本電腦市場主打超薄本,英菲尼迪憑借優雅動感、時尚活力的形象進軍豪車市場。
但是在實施差異化策略之前,品牌通常還需要建立一個前提條件,即品牌需要具備品類共同點,讓客戶認識到品牌歸屬于什么品類,能夠解決什么問題,滿足什么樣的訴求。
很多餐飲品牌在門頭設計上沒有標注品類,想當然地認為消費者知道店里提供什么樣的產品。然而,餐飲行業是一個極度分散的市場,在海量的餐飲品牌面前,消費者的記憶空間顯得無比狹窄。如果不是超級品牌,恐怕消費者連消費過的餐飲品牌的名稱都記不住。
與之相反,銀行業的商標通常采用銅錢的圖形來設計,因為銅錢代表了銀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在繁華的商圈中,消費者需要存取款的時候,可以在較遠距離認出銅錢標志,瞬間匹配品類需求,一目了然找到銀行的位置。
如果新品牌剛好處于一個新品類,或者提供的是高度創新的產品,那么向客戶告知品牌能滿足什么需求將變得更加重要。
2020年中國人均奶酪消費量僅為0.28千克,日韓則高達3千克。奶酪在中國是典型的新品類,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對奶酪是缺乏了解的。因此,妙可藍多奶酪產品在推向市場后,并沒有強調品牌差異點,而是宣傳奶酪在面包、煎蛋、喝粥、吃面等場景如何搭配食用,發掘消費者的品類需求。
與之相反,蘋果醋作為果酸味氣泡飲料,卻將品類名稱定義為醋。這樣的品類名稱錯誤地把消費者需求引導至食醋領域,導致消費者見到蘋果醋后第一直覺以為是食醋,而非飲料,所以嚴重制約著整個品類的發展。
價值問題:為什么選擇你的品牌
在向客戶講明“你的品牌有什么用”之后,品牌就會進入客戶的備選范圍,要和其他品牌爭奪客戶的錢包份額了。這時,品牌差異點才會真正發揮作用。
在妙可藍多把奶酪市場打開之后,伊利也大舉進軍奶酪市場。因為妙可藍多對奶酪消費場景已經做過充分的宣傳普及,所以伊利不用再強調品類需求場景,而是突出高營養,用“5倍牛奶鈣”“干酪含量≥51%”來突顯品牌差異點,從而搶奪妙可藍多的市場份額。
自我升華式營銷之所以無效,最常見的原因是沒有告知客戶為什么要選擇你的品牌,而不是其他品牌。比如現在的新品牌喜歡自詡高端,然而大多數新品牌僅僅是用“高端”二字在廣告中自夸,而廣告受眾看到最后也不了解你的品牌到底比其他品牌高端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