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下,伴隨著生活壓力而來的,還有纏上年輕人的“三高”、糖尿病、脂肪肝、腰椎病、頸椎病……這些慢性病成了流行病。慢性病年輕化趨勢明顯,不容小覷!
糖尿病:90后小伙血糖破百
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診了一位90后小伙,去年4月份發現血糖升高,當時覺得自己年輕就沒重視。之后既沒有規律用藥,也沒有監測血糖,更沒有做到糖尿病飲食控制。每當覺得口干,就喝大量含糖飲料(每天6-7瓶)。最終發病到醫院檢查,血糖竟高達104.74mmol/L,國內罕見。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18-29歲人群中處于糖尿病前期的已達到20.2%。
痛風:高中生痛到無法握筆
19歲的高三學生,15歲首發痛風,當時血尿酸850μmol/L,此后經常發作,17歲開始出現痛風石,發現痛風石后他開始嚴格飲食控制,但無濟于事,服用非布司他治療,血尿酸也僅僅降了100μmol/L。右手痛風石,痛到無法握筆。
數據顯示,20—30歲人群的高尿酸血癥檢出率從2010年的18.7%快速增長到了2018年的35.4%,且近5年內都穩定在30%左右。
心腦血管疾病:90后占六分之一
中青年猝死病例屢見報端。心腦血管疾病就是隱藏在猝死背后的不定時炸彈,《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顯示,20歲—29歲人的患病/高風險人群占比已經達到15.3%。大約每6個心腦血管患病/高風險人中,就有一個是90后。
頸椎病:26歲女孩腦供血不足昏厥
26歲的女孩初入職場,因為經常加班、熬夜,偶爾頭暈也沒當回事,可在一天開會時,卻暈倒了!被急救車送到醫院,經過搶救蘇醒,診斷是頸椎病導致椎間孔壓迫椎動脈,從而引起的腦供血不足,以致昏厥。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癥”中,頸椎病排列第二,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根據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頸腰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調查顯示,我國近1.5億人患有頸椎病,20-40歲的青壯年頸椎病患病率高達59.1%。
慢性病難治愈易出現并發癥
慢性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一類疾病的概括性總稱。主要指以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骨關節疾病(腰脫、頸椎病等)、精神異常和精神病等為代表的一組疾病。
遼寧金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韓梅介紹,慢性病具有起病緩慢,隱匿,潛伏期長;病程遷延,持續時間長;難以治愈,容易出現并發癥;需要長期的醫療護理指導等特點。研究顯示,慢性病患病率已達20%,死亡數已占總死亡數的86%。過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接近2倍,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病例增加近1倍,其危害不容忽視。
過半數患者不知自己已經患病
“過去,慢性病也叫老年病,患者以五六十歲以上老人為多。如今,十幾歲的中學生都可能被檢查出糖尿病,且不是個案。每年的例行體檢過后,一些初入職場的年輕上班族,更是會將自己的各項非正常指標拿來調侃,不以為意。”韓梅說,更讓人憂心的是,雖然慢性病越來越年輕化,但是過半數患者不知自己已經患病,還有的年輕人,認為自己還年輕,查出相關慢性病后,也不積極規范治療。
慢性病為何會越來越年輕化?除了遺傳因素,更主要還是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熬夜、吸煙酗酒、壓力過大、缺少運動等。還有部分年輕人沒有對慢性病的預防意識,有的急病拖成慢病,有的慢性病上身了,也不愿意早診早治。由于缺乏健康理念和健康專家指導,大部分慢性病人在患病初期都沒有引起重視。有些病情嚴重的病人已經達到住院指征,卻以種種理由拖延,導致并發癥發生,甚至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肥胖是名副其實的“萬病之源”
早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將肥胖明確宣布為一種疾病。肥胖是一種現代文明疾病,為世界四大醫學社會問題之一。醫學界把肥胖常伴隨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稱為“死亡五重奏”,而這五重奏卻是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殺手”!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肥胖是導致慢性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以糖尿病為例,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是體重正常者的4倍。而重度肥胖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為體重正常者的30倍!40歲以上糖尿病的人群中,80%發病前都有肥胖史。”韓梅介紹,對于肥胖人群來說,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心理障礙、生長發育、生育障礙等患病風險都比體重正常的人群高得多。因此,將肥胖稱為“萬病之源”一點也不為過。
“久坐”是十大致命病元兇之一
研究提出,單次靜坐60分鐘以上,死亡的風險會翻倍,更糟糕的是,之后的運動也于事無補。“就拿脊椎問題來說,久坐引起的脊椎相關疾病已經成為青年群體的公害,發病的平均年齡已經從40歲提前到了30歲,且在白領群體中的發病率高達15%。”沈陽市骨科醫院軟傷科主任張成亮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將“久坐”列為十大致命病元兇之一,可真不是空穴來風。久坐不動不僅僅會導致“萬病之源”的肥胖,還會導致免疫細胞功能低下甚至導致癌癥,因為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是隨著活動量增加而上升的。
什么才算是久坐?目前還沒有一個關于久坐的絕對標準,但下面兩個條件只要符合任意一個都算是久坐:1.每天坐姿超過八小時;2.經常連續一個半小時沒有起身活動。相信多數職場人士都會中招。那么如何減輕辦公室久坐帶來的危害呢?張成亮建議,可以每1小時站起來活動5分鐘左右,若有可能的話,每天可以堅持1-3小時站立行走辦公。同時,坐姿也要保持正確,即保持中立位。在坐姿狀態下,中立位應該是腦袋基本在胸腔的正上方,而胸腔基本在骨盆的正上方。
此外,對于上班族來說,還可以試試這套辦公室健身操。如坐在凳子上時可以做簡單的擴胸;接打電話時用力翹起腳尖,伸展小腿肌肉;每次向后轉的時候用力些,一只手扶住椅背,另一只手扶住扶手,以活動腰部肌肉。站起身后,也可以抬抬腿或做做墻壁俯臥撐等。
運動絕不是越多越好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藥王孫思邈認為,運動能使“百病除行,補益延年,眼明輕健,不復疲乏”。不僅如此,世界衛生組織也早已就將運動譽為“最好的抗病良藥”,還有研究表示,運動可預防超過35種慢性疾病。
“但運動絕不是越多越好。中醫認為‘動則生陽,但這句話的下一句卻常常被人忽視,那就是‘過陽則亡。這就是告訴人們,運動,適量就好。”張成亮說,長期運動過量,關節會比常人磨損得快,關節一旦破壞就很難復原。而對于患有冠心病及心衰的患者來說,過度的運動還會引發心臟病,無疑就是催命符。
此外張成亮還特別提示,骨質疏松年輕化趨勢也很明顯,這跟缺乏戶外活動有關,體內缺乏維生素D和鈣。平時應多吃含鈣的食物如奶制品、豆類和綠葉蔬菜;每天有20分鐘以上的曬太陽時間,因為太陽中的紫外線可促進維生素D3合成,促進機體吸收鈣質。戒煙戒酒,拒絕喝濃茶以及濃咖啡;平時多參加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或騎行等來增強肌肉力量,保護骨骼。
日常小妙招巧攻“四高”
提到慢性病,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高血壓、糖尿病、腦血栓、痛風等這類疾病代謝性疾病,需要終身性治療,病情一旦出現波動,往往會累及全身各個系統及組織,誘發更為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這類慢性病多是因“四高”所致。
所謂“四高”即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那么,“四高”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改善方法嗎?
★高血壓
血壓即推動血液運行的壓力,血壓過高會損傷血管壁,增加冠心病、腦卒中、腎臟疾病等多種疾病風險。有數據顯示,30-60歲的高血壓患者占到發病人群的2/3,而由高血壓造成的心血管病死亡,中青年又占到了2/3。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發病因素,50%的猝死都與血壓過高有關,但很多人并未引起重視。
?誅 穩壓妙招
1. 控制“升壓劑”的攝入
“升壓劑”即鈉,每人每天鈉的推薦攝入量是1000-2400mg,而食鹽中含40%的鈉,也就是說我們每日只能攝入2.5—6克食鹽。
2. 頭部刺激,輔助緩解高血壓
把梳子放于顳部,從前往后輕輕地按揉,每個位置停留15秒。如果發現某個地方特別疼,可以多按一倍的時間。
★高血糖
血糖超標,血管、心臟、大腦、腎臟等都會受傷,引發諸多并發癥,甚至增加癌癥風險。糖尿病前期是逆轉血糖的“黃金時期”,此時一般無需吃藥,但一定要及時進行生活干預,避免進展為糖尿病。
?誅 控糖妙招
糖尿病在中醫里叫消渴癥,陰虛體質、痰濕體質的糖尿病風險更高,平時可用“黃玉茶”來輔助控糖。
【 配方 】黃芪5g、玉竹3g、茯苓3g、山楂3g。
●功效:黃芪益氣健脾,茯苓淡滲利濕,兩者合在一起能滲濕降濁,增強脾胃功能;玉竹養陰生津,山楂調節血脂、中和口味。
★高血脂
高血脂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梗腦梗的重要“元兇”。與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4項指標相比,載脂蛋白相對更敏感。載脂蛋白異常,就是高血脂的前期。
?誅 降脂妙招
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中高危人群,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他汀類、阿司匹林等藥物。而血脂稍微有點異常,不合并其他危險因素的人,則可以通過控制體重、戒煙、低脂飲食等生活方式進行干預。此外,也可以常喝一杯“活血降脂飲”,有助于調節血脂、活血通絡,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 配方 】藏紅花0.1克—活血化瘀;陳皮3克—健脾理氣;茯苓8克—健脾利水滲濕。
●適宜人群:血脂高的人,尤其是有晨起頭暈、不清醒,思維遲鈍,午后犯困等表現的血液粘稠人群。
★高尿酸
繼“三高”之后,高尿酸是后被加入的“第四高”,我國患病率高達13.3%,已遠超糖尿病人群。高尿酸的危害可不僅僅是痛風,還可導致血壓升高、胰島素抵抗,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心腦血管風險;還可以損傷腎臟,引發間質性腎炎、腎結石甚至腎衰……可很多人因為沒有不適而忽略,直到痛風找上門才后悔沒有早點控尿酸。
?誅 排酸妙招
多喝水有助于稀釋血液中尿酸水平,并促進尿酸隨尿液排出。每天的飲水量以2000ml左右為宜,白開水、淡茶水、蘇打水都是不錯的選擇,這里還推薦一款“二皮飲”。
【 配方 】陳皮5-10克、生姜皮5-10克,泡水代茶飲。
●功效: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生姜皮行氣消腫。二者搭配有利于尿酸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