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鋮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工作難以滿足服務需求,壓力和挑戰不斷增加,單一化的服務供給渠道難以提升經辦效率和質量。面對現實問題,要樹立系統觀念,優化經辦供給路徑。所以本文基于系統論視角,探討多元協同治理體制下社會保險經辦購買服務中的PPP模式路徑優化研究。最后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劃清職能邊界、完善定價機制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保險;經辦服務;PPP模式;系統論
一、引言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是維持社會保險制度得以良性運轉的保障。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提供社會保險服務,負責社會保險登記、個人權益記錄、社會保險待遇支付等工作。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涉及人口數量龐大,單一的政府為主體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無法滿足巨大服務群體要求,在具體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積極探索經辦管理服務供給的新途徑(邊恕、李東陽,2020),但同時不能舍棄政府的主體作用,而PPP模式可以發揮多元結合的優勢實現社會保險經辦服務能力的提升。但是PPP模式中也存在多元主體帶來的效率約束、利益分配困境,導致經辦機構不能有效協作,無法形成一個整體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問題。因此,從系統論角度剖析社會保險經辦,不僅有助于破解PPP模式的瓶頸和難題,而且有助于把握經辦服務體系的核心環節。本文從系統論視角研究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PPP模式的路徑優化,以期提供一定經驗借鑒。
二、社會保險經辦服務PPP模式的系統治理機制
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PPP模式離不開多元主體的系統合作,所以應該從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市場與社會三條路徑,建立系統治理的發展機制,從而實現整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合作中競爭的系統治理模式。
通過建立監督咨詢機制保障服務購買的質量(邊恕、李東陽,2020),才能實現社會保險經辦服務PPP模式的質量提升。在社會保險經辦服務PPP模式的系統治理機制中,既然監督權作為機制運轉的核心要素之一,政府就需要將自身的社會保險經辦監管權、PPP項目監督權部分讓渡給經辦PPP項目跨部門監督機構。新部門在繼承傳統的監管權力的同時,還被賦予擁有整合政府,市場與社會三個部門的系統治理機制的權力。在跨部門監督機構中,不僅有政府部門中專業的社會保險經辦監督人員,PPP項目負責人與監督人,更包括來自市場或企業與社會的相關行業的專業從業人員。
(一)政府主體與社會監管部門的協同機制
PPP模式強調政府主體與市場主體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實現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效率的提升。社會保障制度作為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雖然政府可以采取PPP模式將經辦服務進行外包,但是應該明確政府的最終提供與監管責任。社會保障制度涉及利益主體眾多,需要盡快形成內部與外部雙協調的監管協同機制,形成全過程、全周期的主動風險管理機制。在政府主體內部,要加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自查與自我監督能力,實現經辦服務的全過程透明。在政府主體外部,政府部門要將自身監管權力部分讓渡給社會監管部門。社會監管部門對經辦服務的PPP項目從項目建立、實行、驗收等多個環節實行全周期的監管,實現“經辦服務社會監督”的治理機制。同時為了實現監管的效度與力度,政府應該從法律等制度方面出發保障其行使權利,提升社會監管部門的專業化水平。
(二)政府主體與市場主體的協同機制
政府應該探索建立系統治理機制下,社會保險經辦PPP模式項目的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將部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非核心業務交由第三方組織承辦,以實現經辦機構的公共目標與社會力量專業化優勢互補(邊恕、李東陽,2020)。各級政府應該積極通過管理服務平臺購買經辦服務或者選擇合適的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經辦項目。市場主體在機制中的主要推動力是項目的利潤率。所以要健全社會保險經辦服務PPP模式的價格定價機制,根據服務的專業程度差異,實行不同的定價策略。將公共部門的福利最大化理念與市場主體的成本最小化理念的有機結合,更好的推動經辦效率的提升。總之服務型政府要學會進入市場“散步”,即外包之本,政府要學會利用市場機制辦事。(楊燕綏等,2011)
(三)市場主體與社會監管部門的協同機制
社會監管部門作為協同治理機制中的重要一環,通過法律制度賦予的權力,并發揮自身專業知識,要對市場主體參與的經辦購買服務項目進行全過程評估與監督。除了監督方面,由于社會監管部門中人員基本屬于專業人員,對于經辦服務擁有較多實踐經驗,懂得經辦服務中的痛點難點,應該積極為推動社會保險經辦服務PPP模式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提供智力支持。社會監管部門中可能也有企業相關人員的參加,要實現不同項目交叉監督,保持監管中的相對獨立性。
三、系統治理機制下的政策建議
(一)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經辦制度的頂層設計
推動“管制分離”,推動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相對獨立運行,引入社會監管部門、社會資本力量等進入,才能有效改善社會保險經辦現狀。同時社會保險經辦業務涉及全國參保人員的個人信息,泄露將會導致重大個人利益損失。所以亟需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經辦制度的頂層設計。
(二)合理清晰界定多元主體的職能邊界,完善系統功能
在經辦服務PPP模式的系統治理機制下,各主體都有其優劣勢。政府主體的優勢在于宏觀調控、政策支持,而市場主體的優勢在于技術支持,事物管理,社會監管部門優勢在于其綜合監督、智力支持。因此,在PPP項目合作過程中,首先要界定多元主體各自的職能邊界,清晰分工和合作領域,避免職能邊界沖突導致的效率降低。
參考文獻:
[1]烏杰.系統辯證學[M].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38-43.
[2]趙鵬,張力偉.系統論視角下政府治理的基本邏輯[J].系統科學學報,2021,(5).
[3]李偉霞,李忱.大系統視角下“互聯網 + 老年康養體系”的構建[J].系統科學學報,2021,(5).
[4]賈康,孫潔.公私伙伴關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與功能[J].財政研究,2009,(10).
[5]赫濤等.PPP模式下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與實現路徑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7,(1).
[6]廖衛東,廖劍南.基于協同治理的PPP養老產業困境和優化路徑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