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月

俄羅斯IT產業在西方制裁下陷入困境,搜索引擎巨頭Yandex眼下面臨硬件短缺、云存儲業務被切斷等問題。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科技制裁,力度空前,雙方科技“脫鉤”趨勢日益明顯。俄國家杜馬議員德米特里·薩維利耶夫表示,西方正在俄周圍建立起一道技術“鐵幕”。
美國對俄實施的科技制裁是全方位的,重點包括但不限于俄國防、航空航天、海事及能源行業,不僅適用于向俄出口的半導體、計算機、電子通信、激光傳感器等技術設備,也適用于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使用美設備、軟件等生產的商品,從而強化了對第三國產品的“長臂管轄”規定。2月24日,俄49家涉軍企業、科技公司和科研機構被美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列入實體清單,意味著美政府對向俄出口特定產品和技術實施嚴格管制。美也規定,對俄出口含有一定比例的美國制造成分或使用美技術、設備生產的第三方產品,須經過美許可,否則面臨“次級制裁”威脅,對俄相關重點領域的出口審查政策亦從“推定拒絕”加嚴至“拒絕批準”,同時進一步限縮“許可例外”適用范圍。美還對俄最大微電子制造及出口商米克朗等四家科技公司實施金融制裁,限制其獲取西方融資的能力。
歐盟、英國、日本、韓國、加拿大和中國臺灣均已追隨美國,在軍民兩用的敏感物項和易制毒化學品以及敏感高科技產品方面對俄實施出口限令。5月初,英國將俄芯片設計機構莫斯科SPARC技術中心(MCST)和貝加爾電子列入制裁清單,英科研機構或企業被禁止向其提供技術和融資服務。蘋果、微軟、甲骨文、愛思普等西方科技巨頭也紛紛宣布將不再在俄開展業務,貝寶、三星、英偉達、高通、英特爾、臺積電等公司已暫停向俄提供服務或交付產品。
美西方輪番科技制裁將俄相關產業推入困境,芯片產業受影響最大。俄并非半導體的重要直接消費國,其芯片進口量雖僅占全球芯片市場的約0.1%,但俄全國使用的各類芯片高度依賴進口,2007~2020年進口量幾乎翻番,且行業通用的芯片標準均由英國ARM和美國英特爾等公司定制。目前包括貝加爾電子在內的俄半導體制造商均受到西方制裁,可能因無法獲得技術授權許可而被迫停止研發生產。未來,隨著歐洲和日本光刻設備制造商準入徹底受阻,以及無法獲得外國軟件設計處理器技術授權等不利因素影響的擴大,俄芯片行業將面臨異常嚴峻的形勢。
與此同時,由于西方科技巨頭相繼切斷在俄的云存儲業務,俄企業、運營商對云服務器容量的需求在短時間內急速增加,卻沒有足夠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來滿足這些需求,俄信息技術(IT)產業危機已顯。由于俄公司擁有或運營的100余架飛機被美納入制裁清單,相關企業(不限于美企)對其提供加油、保養、維修服務以及配件等均需獲得美商務部許可,俄航空業也受到較大影響,只能集中資源保障國內航線運營。
俄醫藥保障能力亦受挑戰。由于俄直接投資基金受到制裁,由其資助并推廣的“衛星V”新冠疫苗生產及銷售已在放緩。英國微生物學會、《柳葉刀》雜志、歐洲泌尿外科協會、國際醫學教育協會和世界腫瘤學家網絡相繼暫停與俄合作。一些國際科學機構和協會拒絕俄醫學專家參加國際會議。
5月初,國際科學信息數據庫(Web of Science)對俄關閉訪問,俄科學家與西方學者聯合研究、訪問外國科學文獻數據庫及發表文章將受到限制,這種現象甚至在美蘇冷戰時期都未出現過。
現階段,俄對西方高科技產品普遍存在單向依賴問題,短期內實現進口替代較為困難。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俄已將減少進口依賴視為其重要的國家安全問題,但其進口替代成就主要集中于農業和食品領域。受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制約,俄本國高科技產業在蘇聯解體后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發展,影響了俄進口替代前景。比利時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俄每年進口高科技產品約190億美元,歐盟占45%,是俄航空航天、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產品的主要供應方;美占21%,對俄出口軍用直升機、飛機和渦輪噴氣發動機;另有2%來自英國。
其他行業亦不容樂觀。在半導體行業,俄自主生產的設備僅占10%~12%,其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商米克朗目前也僅能生產65納米制程的芯片,與三星、高通等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有明顯代差。在航空航天領域,2014年后俄在軍用直升機領域成功實施進口替代,但其航運業對西方的技術和服務仍較依賴。
俄軟件方面的國產替代前景相對樂觀一些。俄軟件自2014年起開始國產化過渡進程。2016年,俄政府創建了國產軟件登記簿,隨后要求聯邦級國家機構和國有企業使用國產軟件,且特別強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公司和組織必須使用國產軟件。此外,俄在信息安全解決方案方面成功實施進口替代,并在社交網絡、移動操作系統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2月以來,俄副總理切爾尼申科和鮑里索夫已主持開展了22個專項小組的工作,以全面支持俄微電子、計算機和材料(光刻膠和硅)制造商,并防止人才外流。預計到2030年,俄對本土半導體產業總計投入3.19萬億盧布(約合384.3億美元)。3月2日,普京簽署總統令,推行一系列旨在確保俄IT產業加速發展的措施,包括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和保險費率等。
俄在科技領域擁有“反制武器”。氦氣是軍工領域戰略資源,氖氣、氪氣主要用于光刻設備,而俄是西方高科技產業材料氦氣、氖氣、氪氣的重要供應商。俄還是全球重要的核技術和核燃料出口國,歐洲高度依賴其核技術和燃料,目前有18座俄參與建設的核反應堆分布在歐洲特別是東歐國家。俄是世界最大的濃縮鈾供應商,目前該國發電用濃縮鈾供應量約占全球市場40%~45%。俄在全球航天工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其衛星設計、載人飛船部件等技術均居世界前列,與美歐開展包括火箭發射、國際空間站運營、航天器零部件在內的全產業鏈合作,“脫鉤”并非一蹴而就。此外,俄在尖端武器研究制造方面也有優勢。
總的看,俄未來在科技創新領域難以獨自構建完整的價值鏈體系,人工智能、5G互聯網等產業面臨巨大沖擊。目前俄科技領域人才外流嚴重,將進一步削弱俄高科技產業活力。面對美西方的極限施壓,俄科技自主發展進程勢必加快,其國際科研合作重心或將轉移至其他國家和地區。而美西方在實施對俄制裁的同時也暴露了自身供應鏈的脆弱性,亦將付出巨大代價,損人不利己。
選自《世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