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當今物聯網正在掀起萬物互聯的熱潮,激增的物聯網連接數量引發了數據的爆發式增長,底層數據連接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聯網的滲透率在不斷提升,下游市場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擴展,加速推進了物聯網產業的商業化進程。
開源物聯網數據基礎設施軟件廠商EMQ映云科技(以下簡稱 EMQ)聯合創始人兼CPO金發華在近期上海開源信息技術協會聯合源啟數字化促進中心、開源產業實踐賦能社區 OpenTEKr 共同舉辦的礪夏行動 2022中介紹道:“EMQ 是一家始于開源的IoT 數據基礎設施軟件技術商,通過自主研發的大規模分布式云原生物聯網MQTT消息服務器 EMQX,為企業云邊端的海量物聯網數據提供實時連接與處理。EMQX 單集群支持1億物聯網設備連接,每秒百萬級消息吞吐,亞毫秒級消息分發時延,幫助企業快速構建關鍵業務的物聯網平臺與應用。”
作為連接與日俱增的大規模設備與物聯網平臺的關鍵入口,EMQ打造了具有極致的產品性能的“云邊端一體化數據解決方案”,并且通過開源模式快速獲得了全球上萬企業用戶的認可。
EMQ 始于開源,也一直堅定地擁抱開源。EMQ核心開源項目EMQX是具有擴展性的開源MQTT消息服務器,位列GitHub全球最受歡迎開源項目前列。
自2013年起EMQX已完成200+開源版本的迭代,主要技術優勢在于高并發、高擴展性、大吞吐場景下保持長久穩定的數據接入服務。 EMQX全球下載量已超過2000萬次,連接了超過1億臺的物聯網設備,每月全球活躍集群部署超過3萬個。EMQ同時也啟動研發并開源了多個軟件項目,包括流數據庫HStreamDB、邊緣工業協議網關軟件Neuron、超輕量邊緣 MQTT 消息服務器 NanoMQ 等開源軟件產品,結合多年來幫助行業客戶數字化轉型的落地實踐經驗和理念,在開源社區治理、開源商業化等領域均開展了積極探索。
其中,EMQ以云端服務EMQX、HStreamDB為導向,進行數據的連接與移動和存儲與分析。接著以邊端Neuron將各種各樣的協議轉換成標準的物聯網MQTT協議,實現繁雜工業設備的接入。NanoMQ則是一個在邊緣端的輕量版EMQX,滿足邊緣計算領域輕量級的需求,邊緣端的另一個軟件eKuiper,覆蓋實現處理、存儲與分析功能,將數據傳輸到云端EMQX,以此實現物聯網數據的統一連接、移動、處理、分析的閉環。
“我們現在公司所做的產品是圍繞 EMQX進行的,并且公司的商業化也是以EMQX為主。比如HStreamDB和邊緣端的Neuron都是EMQX在前后做了一些延伸,能夠起到鞏固核心產品的作用,從而幫助我們為各大行業提供成熟一站式的云邊解決方案。” 金發華舉例說道:“客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隨時進行組合。比如在車聯網領域,較早的解決方案是把EMQX部署在云端,然后在車端有一個SDK可以把工業數據從車端采集到云端。現在有更多的是需要有一些靈活數采的功能,比如說因為汽車總線數據會比較多,用戶需要比較方便地可以隨時改變數據采集的規則,新的方案中會把eKuiper安裝到車端,與EMQX產品配合,完成上述功能。”
2011年,Mosaic的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說過這么一句話:軟件正在吞食整個世界;2013年,麥克·斯考克對這句話進行了擴展:開源軟件正在吞食整個世界;2014年,Linux 基金會執行總裁Jim Zemlin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以本質始于開源屬性的EMQ來看,金發華同樣也在“2022礪夏行動”中闡述了與之相同的觀點。在他看來,如果僅依靠硬件,沒有軟件的支撐,只是一個“軀體”。而從軟件發展的過程來看,從2000年互聯網的發展,以及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從私有化的商業軟件為主的情況逐步發展到了以開源軟件為主導的階段,比如本世紀初,大部分客戶用的是IBM、Oracle、HP等這些公司所提供的各種各樣的商業軟件,但是到現在,從前端到后端的各種各樣的應用開發,基本上都以開源軟件為主,從大數據、中間件、機器學習到前端各類開發框架,從 Linux 操作系統到 K8s,甚至是各類開源硬件等。可以看到開源軟件都是幾乎占據了主導,開源已具有替代了商業化私有軟件的能力。
不過,隨著開源技術的完善,各個領域中的各種技術,都可以在開源社區中找到對應的開源項目。因此,有人認為軟件開源阻礙了商業軟件的發展。金發華表示:“開源項目的出現不會阻礙商業軟件的發展,反而是一種良性的競爭關系,可以讓用戶得到質量更好的軟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開源軟件在與閉源軟件的競爭中勝出,開源軟件的商業化也有了很好的變現路徑,開源軟件正在不斷推動商業軟件的發展。”

在金發華看來,通過開源項目可以把快速把想法落地,但是如果想把你的項目從眾多開源項目中脫穎而出,并實現開源軟件商業化,除了把控用戶需求之外,還需要進行產品質量進行把控,以及市場的運營等方面的投入。目前已在國外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基于Kafka做商業化的Confluent和Elastic等。這些公司的模式實際上都是基于開源軟件去做Open Core或者Hosting這種服務。金發華總結道:“對于開源廠商在探索開源的商業化的路徑過程中,最核心的競爭力在于開源的產品本身是否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運營能力是否可行,以及產品功能和性能的差異化優勢。”
目前,EMQ核心開源項目EMQX吸引到了大概近100個貢獻者,在金發華看來,貢獻者雖然不算特別多,但也通過自身的一些優勢以及治理方式,吸引到了全球范圍內頂尖的開發者來共同推進產品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迭代。目前EMQ把海外研發總部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在德國法蘭克福和美國硅谷均設有分支機構和服務團隊。公司核心研發團隊在企業服務和消息中間件領域,則具有深厚的經驗。
始于開源,忠于開源,這是EMQ作為IoT數據基礎設施軟件廠商的理念,以物聯網底層數據架構為出發點,為IoT平臺與應用提供高性能的實時數據處理與集成。同時,也不同于“閉源”的定制化基礎架構廠商,EMQ依托于開源,為與其相同的愛好者創建了具有共同“意識”的社區,來服務更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