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玉生

武松在水滸英雄畫廊中,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英雄,在他的性格里洋溢著古代英雄的力與勇:“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云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在《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都只有“行者武松”的名字,但在宋代有關史籍中卻并不見其大名,更不用說其打虎事跡了,在《水滸傳》中,最出名的大概要算景陽岡打虎的武松了。
《水滸傳》里曾經上演三次轟轟烈烈的“人虎大戰”。一次是黑旋風李逵,他的老娘被老虎吃了,他一氣之下,殺掉四只老虎;另一次是兩頭蛇解珍、雙尾蝎解寶兩兄弟,動用當時的“高科技”捕獵手段———藥箭,射殺了老虎,為民除了害。但是李逵卻沒能以勇殺四虎的數量而成名,解珍、解寶也沒能因高科技的含量而成名。一舉成名的還是景陽岡武松打虎。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首先,武松打虎是初出江湖的武松的“處女秀”,英雄好漢的出場給人的第一印象,施耐庵是用濃墨重彩的;其次,解珍、解寶嚴格說來那不叫打虎,而是“射”虎。李逵嚴格說來也不叫打虎,而是“殺虎”。只有武松的方式,那才叫“打”虎,因為他是赤手空拳,沒有借助任何的工具。再次,武松打虎是最具生活原型,對施耐庵啟發最大的是他的表弟卞元亨的打虎,成就了轟轟烈烈的武松打虎。
現在的人們都在懷疑,元朝末年鹽城海邊有老虎為害嗎?這是不容懷疑的。這個大背景是存在的。據《元史·許維楨傳》記載,淮安府屬縣鹽城及丁溪場有二虎為害。這是國家正史的記載。
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據明萬歷《鹽城縣志》與《卞氏譜·卞元亨傳》記載,卞元亨(1325—1415),享年九十,少時能吟詩作文,善吹鶴骨笛,“公有膂力,曾蹴虎至死”。又載“東海常出猛虎,路絕往來,公怒曰,昔周處射虎殺蛟,以除民害,吾當效之。人以為狂。公獨往,無寸械,適虎當振威,公從容近之,以足蹴其頷,虎立斃,其豪邁如此。”《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即以卞元亨打虎為原型。元至正十三年(1353),卞元亨因忍受不了鹽監的勒索,隨張士誠領導的鹽民起義,殺死了白駒閘駐防守兵,火燒白駒場鹽課司署,其后在草堰場招兵買馬,起義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卞元亨為“張士誠將”,“曾任元帥”。這給施耐庵寫景陽岡武松打虎以啟發,也是蹴虎至死。“武松用一只腳踢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
這是元至正四年(1344)的事情,東海邊猛虎傷人,行人絕跡,漁民難以營生,卞元亨決心為民除害,一個人在風清月明之夜來到海邊守候,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人稱“打虎將”,英名遠揚。
《卞氏譜》還載有明代陸颙《贈東海隱者卞元亨》詩句:“刺虎昔聞林下勇,登龍今訪海中君。”陸颙是何人?是陸謙的兒子。陸颙,字伯瞻,陸闿的弟弟。明洪武中由明經辟舉,任禮部主事。兩次出使朝鮮,得專對體,受明成祖襲衣白金之賜。永樂元年(1420)在南京與修《太祖實錄》。屢試詩文書畫,明成祖以“三絕”稱之。轉戶部郎中,分治水利,董運江淮。著有《頤光集》二十卷。景泰元年(1450)陸瑄刻本為《新編頤光先生集》七卷拾遺一卷外集二卷。
施耐庵創造的水滸世界里天神般的第一好漢武松出場時,“山中猛虎,見時魄散魂離;林下強人,撞著心驚膽裂。正是:說開星月無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你看這卞氏家譜中的“林下勇”與《水滸傳》中的“林下強人”是如此的相像!
還有趣事的是:《水滸傳》二十八回中說武松膂力過人,天王堂前的石墩有二三百公斤重,武松把上半截衣裳脫下來,拴在腰里,把那個石墩輕輕地抱起來。雙手把石墩,“撲”地砸入地里30多厘米來深。武松再用右手一提,望空只一擲,擲起去離地三米多高;武松雙手只一接,接來輕輕地放在原處。
這武松的石墩與卞元亨練功用的兩個石鎖(形似石墩)又有幾份相像,卞元亨使用的石鎖分別164斤和167.5公斤,現仍在鹽城便倉枯枝牡丹園內,其中一個刻有元代的“元”字。
如果僅僅停留在自然界的打虎上,似乎又嫌不足,《水滸傳》是說不盡的《水滸傳》,在“武松殺嫂”一節,同樣是體現出大無畏精神。
一天晚飯后,施耐庵正在燈下揮毫,猛聽得“冬冬冬冬”的敲門聲。申夫人開了門,撞進一個頭發蓬亂的老婦,一下子跪在施耐庵面前,哭喊著說:“老爺,救命!”
原來,這老婦是白駒場街市東北巷尾燒餅店的老寡婦,只因他的兒子吳大,娶了一個老婆,叫胡月蓮,生得美貌異常,不想被鎮上一個惡霸財主———西門藥店的鄭鳳來看上了。這鄭鳳來依仗他堂兄在縣里做官,硬是登門霸占胡月蓮,又用毒藥泡在菜湯里,毒死了吳大,那胡月蓮水性揚花,與鄭鳳來親熱得了不得,丈夫一死,即做了鄭鳳來的小妾,直把吳家搞得家破人亡。老婦要告鄭鳳來,可是白駒場場面上有文才的人,都懼怕鄭鳳來的勢力,不敢替她寫狀紙。這老婦后來想到了施耐庵的正直豪爽,因此求上門來。施耐庵聽了這位老婦的哭訴,只氣得渾身發抖。他想,出頭幫助老婦打官司等于是“薛仁貴身上穿的———白跑(袍)”,但是沉默不言,良心何忍?最后,他還是連夜替老婦寫了一張狀紙。
老婦人走后,施耐庵心潮難平,他提起筆,望著剛寫好的“武松打虎”一節,猛然想起:武松啊武松,你能打虎,為何不能為民除害呢,于是他奮筆疾書,連夜寫下了“武松殺嫂”的有關故事,將武松打虎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選自《華人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