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
感染后咳嗽是指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感染本身的急性期癥狀消失,咳嗽仍然遷延不愈。此種情況原稱為“感冒后咳嗽”,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遷延性咳嗽。但臨床中發現,除了常規的感冒病毒,呼吸道感染部分細菌和典型病原體(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后,也可引起咳嗽,而這些感染算不上感冒,所以統稱為“感染后咳嗽”。這種情況,可試試用二蟲止咳散治療,現分享驗案二則:
患者男,18歲,6月22日因“咳嗽遷延不愈”就診。患者主訴,1個月前發過高燒,經過對癥治療后熱退,但咳嗽情況持續至今,且晨起時情況極為嚴重,痰多色白但不黏稠,不存在發熱情況,腹脹滿,大便稀溏,每日大便2~3次,小便調。
查體發現:其扁桃體并不存在腫大現象,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啰音以及濕啰音,舌淡紅、苔白滑,脈滑。考慮該患者為感染后咳嗽,辨證為肺失宣降,痰濕內蘊證,治宜健脾化濕,宣肺止咳。
處方:二蟲止咳散,每日早晚各1次。
案解:患者咳嗽日久且痰多,痰液色白質稀,且存在腹脹現象,大便稀溏,是痰濕內蘊肺脾之象。痰濕伏于肺臟,肺氣不利,宣降失調,故咳嗽遷延難愈;痰濕困遏脾陽,脾胃氣機升降失調,則腹脹滿,大便稀溏。
二蟲止咳顆粒是由《醫學心悟》中的止嗽散加僵蠶、蟬衣而來,故取名為“二蟲止咳散”,由百部、僵蠶、紫菀、白前各9克,荊芥、蟬蛻、陳皮、桔梗各6克,甘草3克組成。方中荊芥解表祛風,百部、紫菀理肺治咳,白前、陳皮利氣化痰,甘草、桔梗開宣肺氣,加僵蠶、蟬衣以泄風解痙、化痰散結,共奏輕清宣透之功。
患者二診時,咳嗽情況明顯減輕,痰量減少,為肺氣宣利之兆,但其痰濕之邪尤存,脾虛之證仍在,治療當健脾益氣,以治本,故在二蟲止咳散的基礎上,加茯苓、大棗等健脾和中之品,共奏健脾祛濕之功,可標本同治,促使患者的康復進程加快。
患者女,20歲,7月2日因“咳嗽,痰黃”就診。患者主訴,在三周前因吹空調受涼而出現咽喉不適及高燒不退的現象,經過對癥治療后熱退,但咳嗽至今,伴少量黃色黏痰,很難咳出,且伴有頭昏、惡心、乏力、嗜睡、納差、小便色偏黃等。
查體發現:患者肺功能正常,氣道激發試驗陰性,但頸項不利,舌邊有齒痕,舌紅苔黃,脈滑數。考慮其為感染后咳嗽,辨證為寒邪阻滯,水飲停滯證,治宜祛寒化濕,宣肺止咳。
處方:在二蟲止咳散的基礎上加半夏、茯苓、桑白皮,每日早晚各1次。
案解:該患者屬于痰濕體質,加之存在頸項不利、舌邊有齒痕、舌紅苔黃、脈滑數,故考慮為痰濕蘊于肺脾兩臟,致氣機不暢,清陽不升,壅塞氣道,肺臟宣降失調,咳嗽遷延不愈 。用二蟲止咳顆散治療可祛寒化濕、宣肺解表,加半夏、茯苓、桑白皮可強化痰止咳之功。患者二診時咳嗽情況明顯減輕,痰濕體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