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華安沙建村萬世青休閑旅游項目中的良崗山不是名山,但茂密的植被蘊含著大量的水資源,山上小瀑布星羅棋布,有甘泉噴珠吐玉,此山即可稱上乘也。山與水,這兩個一平一仄簡潔而普通的音節,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深深地鑲嵌在中國人的辭海里,猶如血脈與生命般不可分割。古代文人都是有山水情結的,古代文學里有一股纏綿的山水情愫遺韻悠悠。而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除了文人之外,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得以從繁重的勞作當中解脫出來,將目光投向山水,讓心靈得山水之洗滌之沐浴之熏陶。萬世青這片原始森林坐落在朝營古村落的左側,生態優美,山青如黛,有條隱秘小溪叫萬世清,萬世清發源于良崗山頂,于龍潭北端注入北溪。山下平地有一大水庫,如青山的御用之鏡,晴空萬里之時,嫵媚的山影倒映水底,隨風波動,空中一幅畫,水中一幅畫,一實一虛,美不勝收。從山腳一路行到山頂,樹海蓊蓊郁郁,參天古樹奇形怪狀,山谷幽靜,鳥鳴如禪音;掬一捧萬世清的清泉,頓覺神情氣爽身輕如燕。上善若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只要你來到萬世青,即可兼得山水之樂。
五行中水木相生,水清而木繁也。萬世青林壑幽美,蔚然深秀,高低錯落,充滿韻律節奏之美。水杉高聳筆挺的倒影在明凈的水中粼粼微動,猶如美人攬鏡自照。翠竹石苔聚山間靈氣,繞一池清幽,得明月清風,可獲得人生大自在。水在陽光下更顯其陰柔之美。萬世清溪澗蜿蜒近十公里,中間時而有一深潭,深不見底。周遭林木枝椏散亂,天上云影縱橫,小瀑布如練如霧,讓人產生一種“云自無心水自閑”的感慨。華安縣一直讓我非常羨慕的地方就是居民家家戶戶喝的都是山泉水。水是生命之源,水好則居民耳聰目明,身康體健,這是華安人的福份。水邊巖石紅黃相間,有類似九寨溝的美感。度假其實不必去遠方,人們總以為去九寨溝、去馬爾代夫才算度假。錯了,只要風景宜人,皆是度假的好地方,美景就在當下。
我最愛萬世青的小瀑布群。因其有高度,才顯示參差之美。面對著懸崖,誰也不曾想到,在別無選擇的霎間,一股清泉拼將出去的氣慨,竟然摔出了生命的輝煌和風采。濺起的飛花像新嫁娘潔白的婚紗,而其山谷轟鳴聲,則是送其出嫁的禮樂。雙手浸于水中,碧水輕柔繞指間,絲綢般親近著每一寸肌膚,柔柔滑滑的。可別輕看這輕輕柔柔的水,它是有骨的,即使是一滴小小的水珠也柔而不弱,顯示著滴水穿石的堅韌。坐在水邊浮想聯翩,這水總給人很多啟示。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間的友情如水般清澈明凈,相互之間有適當的距離,但心靈是相通的,友情是純潔的。不為其富貴而過于親近,也不為其貧窮而疏遠,相知相惜,猶如高山流水互為知音也。萬世清的水是至清至凈的,偶有枯枝落葉漂浮其上。周圍的一切有了它的洗滌才如此潔凈、美麗。沿著溪邊走,清清的泉水下印著色彩斑斕的巖石,晃動著閃爍著,晶瑩透亮,一波三折順著層層疊疊的山石往下流淌,濺起朵朵浪花,銀霧迷蒙,泉水叮咚猶如悅耳動聽的小夜曲。瀑布澗下形成一汪墨綠的水潭,水深潭綠,就像一塊無瑕的翡翠,水汽氤氤氳氳,如入仙境。萬世清較著名的潭水有青缸潭、龍潭,我更愿意將這潭水看作是人生的積淀,稍作小憩之后再重新出發。我愛萬世清晶瑩的流水,這清泉從詩經中走來,從唐詩宋詞中緩緩走來,伴著詩情從山風云影中一路走來,低吟淺唱,散發著靈魂的幽香,生動瀲滟。
關于萬世清有個美妙的民間傳說,傳說那個皇帝沒當成、說出的話卻百分百應驗的羅隱來到萬世清,恰逢青缸潭里的白鰻精化成美女作秀誘人上當而食人精血,白鰻精假裝金釵掉進濁水洶涌的溪中,因水濁找不到金釵而大哭。羅隱說:“這水不該這么濁呀!”白鰻精問:“那你說該怎樣呢?”羅隱說:“這水該萬世清?!币粫禾端娴淖兊们蹇梢姷?。白鰻精見勢不妙,逃之夭夭,萬世清溪水從此清澈見底,最奇妙的是春夏季逢山洪暴發,雖濁流洶涌,但溪中心水流仍清可見底,再怎么下雨中間的溪水永遠保持清澈,由是“萬世清”這個地名傳了下來。其實是這座山體內蘊藏著含礬的礦物質,對于河水具有沉淀作用,所以河水長年清澈見底,獨特的地質結構成就了萬世清的美名。由此良崗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慧眼識珠,投資“萬世青”度假、旅游、休閑、養生項目,取“萬古長青”之意。
萬世青景區由大大小小的山峰組成,一座座高山就是一座座迷人的寶藏。山上處處顯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懸崖巍然聳立,令人頓生遺世而獨立之感。山上巨石有的像憨態可掬的大象,有的像雄雞報曉,有的像駱駝,有的如吊床,千姿百態。一叢一叢的小瀑布如散落的珍珠點綴其中,半山腰有古居民遺址,地上散落的破碎的瓷片,彰顯著幾百年前先民生活的足跡。這是一片有歷史的山。朝營自然村的馬岐山上的烏石山寨遺址,古稱馬岐山兵寨,是唐垂拱時期“開漳圣王”陳元光隨父征戰閩南的駐兵場所。這里非常適合踏青、探幽,昔日人聲喧嘩,如今空曠無聲,野草瘋長,遍地苔蘚是歲月的疊印,讓人渴望觸摸歷史的那端千年春秋大夢。陳元光建治漳州,功勛卓越,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靈活結合漳州地區多丘陵的地形,因地制宜選擇在山上屯兵扎營建寨,居高臨下占據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為日后平定蠻獠嘯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馬岐山兵寨的寨墻墻寬1.2米,高3米4米不等,猶如巨蟒一般隨地勢起伏而變化,墻基由花崗巖塊石砌就而成,可謂堅不可摧,兵寨總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之所以認定是兵寨而不是普通的居民住宅,除了墻基為證外,另一個有力的證據是馬廄。馬廄沒有門,只是左右各有三個洞,用于放門栓之用,因陋就簡卻也實用。既有馬,那肯定有兵,兵馬駐扎,便是兵寨所在。殘破的墻基石縫當中長出一棵歪歪扭扭的、兩手掌可合握的小樹,這是一株石縫里扎根的頑強的生命,在風中招搖著,因其生存不易,故而歪歪扭扭,然而正因為其如此頑強的生命力才更令人驚嘆。
萬世清澗水邊上另有一座“烘爐寨”,因其圓圓的形狀遠看類似香爐而得名。朝營東南向海拔642米高的大尖山上還有一座“赤鬼寨”,加上龍格坂村大山上的“風柜尖寨”“沙建苦林寨”和不知名的寨子,這六個兵寨均處于九龍江東岸,加上九龍江西岸的“汰口古兵寨”共為七處,均是唐軍馬岐營的兵寨遺址,夕陽西下,壯觀中帶著滄桑。遙想古寨當年,城墻旌旗獵獵,將士平時養精蓄銳,寨內炊煙裊裊,戰爭爆發時則嘶聲震天、鐵蹄散亂。這些兵寨為當年陳元光平漳立下汗馬功勞,撫今追昔,穿越斑駁的時光隧道,作為開漳圣王的后人倍感榮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今日的和平安寧如此珍貴。
從山上下來,漫步在朝營村(沙建村的自然村之一),通往各家的路曲曲折折充滿古意,此村因古時“朝廷的營盤”而得名,村莊于1956年重建,建筑群保存得較為完好,坐北朝南,大致由四橫排、兩縱排圍合而成,呈整齊有序的“囬”字狀。這個自然村人口不多,就坐落在山腳下,北溪之畔,地盤并不算大,與山水相比,不過彈丸一粒,然而山村雖小,卻綠樹成蔭,桂花飄香,是個難得的休閑避暑的好去處。高低錯落的屋舍依山建在盆地周圍,黑色的屋瓦、剝落的墻壁、參差不齊的柴垛在時光中靜默著,還有老石磨、老石臼、打谷糠用的風柜等老物件,一派安定祥和。兒時熟悉的氣息頓時迎面撲來,舊時光讓你的心剎時變得溫柔,一絲絲發顫。再吃上一頓農家飯,土雞土鴨是放養在山上、喝著萬世青溪澗水長大的,用虎尾輪燉湯,味道極為鮮美;咸菜飯則是用柴火灶燒成。爬山后肚內正饑,一大桌飯菜一掃而空。酒足飯飽,看著滿山翠色,沐浴著山風,堪稱完美的一天,而萬世青這個地方,也就深深烙在你的記憶里揮之不去了,值得你呼朋喚友再次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