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基于新課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教師可按照學生的興趣喜好和學習需求,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增強他們借助英語知識獲取大量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的能力,潛移默化地推動學生全方位的成長。新高考對高中學生所具有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除了應用文寫作,增添了讀后續寫或是概要寫作的相關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結合新高考題型,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同時,為學生后續英語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培養高中時期的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素養,能夠幫助他們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還可以推動學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和生活中的現象。閱讀和寫作在高中的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語法和詞匯知識,忽視了講解文章語篇結構和寫作技巧。由于讀寫教學的分離,很多學生在英語的寫作中缺乏一定的邏輯性,語言表達上中式英語的痕跡明顯,寫不出地道的英語句子。因此,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寫的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體裁和行文結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注意地道語言的表達,同時設置相關的練習強化學生語言的表達。
有的教師在開展讀寫訓練時,以自我為中心指導學生寫作,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觀察探索和分析能力。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在作文的審題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究其根本還是閱讀能力與思考能力的欠缺。讀后續寫不僅要求學生在內容上進行續寫,還要求學生在文本語言上盡量做到與原文一致,因此學生的審題能力與閱讀能力不可忽視。學生只有在讀懂情節的基礎上,才能設計后面的相關情節;學生只有在分析語言的特征后,才能寫出風格大體一致的文章。教師的教學中要注重適當地引導,發揮學生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在語言技能的教學中,要將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起來,避免孤立的單項技能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設計多個問題,讓學生關注文本類型與結構,然后通過各種文體的閱讀,感知不同文體的寫作風格與寫作方法。課堂對語篇類型及結構的強化可以提升學生的結構意識與段落意識,讓學生在寫作中學會提前布局,同時每一段的內容圍繞一個中心點而展開。同時閱讀文本又是學生感知語言的主要方式,多讀和精讀都有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提升,從而確保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寫出正確的、符合邏輯的句子。
在寫作教學中,閱讀技能與思維的訓練也不可忽視,尤其在新高考背景下新增了讀后續寫題型。在寫作前,教師需設計有效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并思考作者的言外之意和文本主題。如果學生平時僅注重詞匯與句式的積累,忽視文本的分析與解讀,那么寫出的作文很可能不符合命題人的要求,甚至是偏題。因此,為讓學生寫出切題并符合原文情節發展的作文,對于原文的正確理解與挖掘必不可缺。
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重視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英語筆記的作用 高中時期的學生還沒有積累大量的知識和素材,所以在實施教學的環節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相關主題的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具備語言、文字等基本的英語知識,還應該組織學生對各種各樣的英語課外書籍進行閱讀。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需要對相關的教材做出合理的選擇,主動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好筆記。筆記的記錄可以幫助學生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學生在做筆記之前,會對閱讀內容進行細致分析與理解,經過思考與選擇之后才會記錄于筆記中。學生做好筆記后,可以經常閱讀,從而逐步將本子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教師作為引導者,可以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之間進行筆記分享,達到再次閱讀與擴充知識的目的。
比如在黑布林《賣椰子的人》閱讀中,學生需從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情緒描寫和心理描寫等方面來進行好詞、好句的整理。學生在整理好之后,自己利用早讀課時間進行朗讀與背誦。之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換筆記,從他人筆記中再去探索語言之美。教師根據學生的記錄,可以設置相關的句式拓展訓練或翻譯訓練。學生閱讀完一個章節后,在筆記中寫下了這個句子:Claras heart pounded with fear and she wished with all her heart that Bruno would come back quickly. (克拉拉的心因恐懼而怦怦直跳,她衷心希望布魯諾能盡快回來。)教師根據讀后續寫中遇險類型文章,設置了一題翻譯句子:他一看到狼,他的心就害怕得怦怦跳,他希望朋友們能立即追上來幫助他。高三一次模擬考試中,讀后續寫內容為四個小伙伴脫離鯊之口。作文講評中,教師又再次在黑板上寫下上面摘抄中的最后一句話,讓學生思考這個句子是否可以用于這篇作文中?如果可以,應在哪個情節之下用?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養成完整保存筆記以及定期翻閱筆記的學習習慣。隨著學生心智以及知識儲備的不斷增長,學生會對筆記內容產生新的理解,從而將筆記作用最大化,且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也能夠為學生未來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創設良好的讀寫融合情境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占據著主要課堂,而在高三一輪復習中,教材的回顧與復習又占據著大比例的課堂時間。鑒于目前考試為新高考模式,而教材是老教材,教師更需要在老教材和新高考之間尋找連接點,讓一輪復習落到實處,而非簡單知識點的復習。新課改針對三大主題語境都提出了不同的內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有主題語境歸納意識,其次還要能夠針對同一主題,拓展相關的語篇進行讀寫教學。老教材中的文章雖然有點舊,但是語篇類型與結構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對于新高考依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此,教師可采用多種活動方式,結合教材語篇、實際生活及考題內容,創設讀寫融合的情境。
例如在一輪復習“My school life”這一話題的時候,教師先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對校園生活這一話題進行討論,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激活相關主題詞塊的輸出。在學生討論完之后,教師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并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內容與結構。接著,學生按小組進行討論,記錄文中的哪些短語可以用于這一話題,并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如:devote oneself to, not as heavy as what used to be, with satisfaction等。復習完課文中的詞組,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句子特征,不難發現文中多處使用了定語從句。作為三大從句之一,這一句型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但是部分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無法正確使用這一句式。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句子,讓學生嘗試用定語從句進行翻譯。當學生歸納總結完課文中的詞組和句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拿出自己的作文筆記本尋找與校園話題相關的作文,并進行相關領域的詞匯拓展。最后,教師呈現2021年6月浙江卷的小作文,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課堂中復習的詞組和句型。
通過教師設計討論、閱讀、歸納、尋找、整理等形式的活動,學生對校園生活這一主題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因此,在課后相關話題的應用文寫作中,他們能夠結合所學,正確地將詞組與句型運用于自己的寫作。
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在高中時期,教師需要支持學生對各種各樣的文本內容進行記錄,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增強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導學生寫作的時候,需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審題的時間。當每個學生寫下自己的審題思路與寫作大綱后,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再次思考自己剛剛的審題是否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又可以做出什么樣的修改。在經過獨立思考之后,學生可以設計出合理的續寫情節。由于讀后續寫不僅僅是考查學生情節的設計,還考查學生對原文語言風格的分析,從而續寫出與原文相似的寫作風格。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語言應用,借助仿寫活動的展開,幫助學生完成英語知識的吸收,推動學生英語思維的逐步形成。
讀后續寫提供的原文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值得一讀再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作者的語言特征,并對能夠自己改寫的句子作出一定的標記。在四個小伙伴成功脫離鯊之口這篇讀后續寫寫作過程中,由于學生在考場內時間有限,他們并未關注到原文的語言特征,而是只關注到情節的設計。因此在作文講評中,教師在請學生分析完文本情節后,將第一句話寫在了黑板上:A feeling of terror came over ten-year-old Chet Roscow.(十歲的切特·羅斯科感到恐懼。)然后教師提問學生:這里的核心情緒詞是什么?我們在后續的寫作中可以如何運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圈出了terror,然后想到平時的學習中學過be overwhelmed with這一短語,于是寫下:Chet was overwhelmed with terror when he saw the Shark was just a few inches away.(切特看到鯊魚就在幾英寸遠的地方,嚇得不知所措。)通過這一句式的轉變,教師引導學生再次閱讀原文,尋找自己可利用的語言點進行仿寫。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又在原文中找到了一些可模仿的短語,經過自己的語言加工,寫出了一些地道語言表達的句子。這樣的仿寫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最大化地利用原文,激活自己已有的詞庫,從而有創造性地寫出優美的句子。
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新高考背景的正式來臨,人們對學生的英語素養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若是高中時期的學生過于依賴教師,不僅無法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還會導致他們徹底喪失自己的主動權。所以,應該轉換學生以往的思維理念,避免他們對教師產生較多的依賴之情,著重凸顯出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拓展他們的眼界,讓他們可以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以便于掌握大量的英語知識。
引導學生探究行文邏輯 有些學生在作文習作時,能夠正確使用自己歸納整理的詞匯或句式,但是整篇文章的行文就是讓閱讀者有不舒適感。通過仔細閱讀與研究發現,這部分學生的句子與句子之間缺少邏輯性,段落與段落之間缺少相關性。與漢語的邏輯思維相比,英文的邏輯思維存在很大差異,讀寫教學的分離不利于學生掌握英語的行文邏輯。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去關注文本內部段落與句子之間的邏輯性,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意識,并能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之中。
七選五為新高考題型之一,學生需根據文本內容,從七個選項中選出五個選項,并放在正確的位置。這一題型不僅考查學生填補空白信息的能力,更是考查學生探究句子前后或段落前后邏輯性的能力。七選五閱讀的文本,內部邏輯性較強。如果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關注到句子之間的銜接關系,如:并列、轉折、解釋、遞進等,那么學生在寫作時也會進一步思考自己組織的語言是否符合邏輯。
目前讀后續寫的文體基本為記敘文,可以從時間線、動作線和情感線這三個方向進行解讀。記敘文基本圍繞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這幾個要素而展開,由時間或地點或情感的切換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需要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物之間所發生的具體事件。例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卷中的作文“給媽媽做一頓早餐”,學生可以以時間線為明線設計情節的發展,避免句子前后銜接的不當。在使用時間連接詞的時候,可以注意多樣性,如:after a moment of hesitation, simultaneously, after what seemed a century等。銜接詞的正確使用,可以增強句子之間的聯系,提升作文的可讀性。
此外,每次作文寫完后的集體展示與批改也可用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學生集體閱讀、討論和分析,學生會找出他們寫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從而達到強化的目的,避免再次出現同樣的問題。因此,不論是閱讀課還是寫作課,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微觀層面,還要引導學生探究語言邏輯與文本建構的宏觀層面。
總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對高中時期的英語教學方式和讀寫融合方式進行創新,可以構建出完整的教育體系,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推動他們更好地發展和成長。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環節中,一定要明確閱讀和寫作有著怎樣的價值和作用,并對其進行充分的應用,實施豐富多彩的閱讀和寫作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加入其中,在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同時,增強其原有的英語素養。最為關鍵的是,需要融入新高考的命題點與考查點,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進行鍛煉。因此,教學中應該開展多元化的讀寫融合教學,以此來增強實際的教學效果或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