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譚 王丹陽
摘 要:近些年來,哈爾濱市普惠金融事業發展成就顯著,數字技術在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精準度和商業可持續等方面的作用快速提升,但同時也帶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在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遠景目標的大背景下,竭力讓傳統金融普惠機構與金融數據科技機構迸發出比較優勢,實現互動趨益、互補長短、提質增效,重塑數字時代、開放包容的哈爾濱普惠金融趨優生態格局。
關鍵詞:小康社會;遠景目標;普惠金融;哈爾濱實踐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2)07-0091-03
著力發展普惠性金融的一大初衷是利用金融工具“紓解貧困”促進各方面的包容性發展。金融能夠實現社會資源的跨時空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活動的配置與效能。然而在相關具體實踐中,哈爾濱的金融實際有效供給并不均衡。共同富裕是全社會協同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獲得了平等發展的機會與權利,才能高質量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偉大遠景目標。普惠金融關注弱勢群體的平等發展機會,集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金融手段之一。在推進哈爾濱市共同富裕過程中,包括農民、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重點對象能否共享發展是其中的關鍵問題及重中之重。
一、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這不僅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也有利于提升黑龍江省“三農”金融服務質效,有效助力鄉村振興。需要持續為傳統農業金融服務注入科技動能的同時,培育鄉村消費,促進哈爾濱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民融入現代農業體系;還需要把便利的金融服務帶到田間地頭,助力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加快鄉村數字生態建設。
(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性勝利,普惠金融在助推扶貧紓困中取得的顯著性成就,不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全人類的綜合發展和世界范圍內減貧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2022年,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普惠金融又將助力于哈爾濱全市全域的鄉村振興。逐步構建起由于災病而致貧的全周期性補償機制,給予城市低收入者、易返貧重點人群、由于災病而返貧人口必要的資金扶助,助力脫貧群眾收入增速與當地農民收入增速協同演進增長,幫助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農民收入平均增速,提高返貧施救方面的效能,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躍上新臺階。要高效率運用專項貸款、扶植小微再貸款、定向降準在普惠領域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推動哈爾濱市銀行業重點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資源配置[2]。本地金融監管部門著手實施差異化監管,如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完善盡職免責在普惠方面相關制度及紀律、提高對不良貸款容忍度在普惠方面的監管具體要求,形成金融機構將信貸注入普惠領域的涓流效應。哈爾濱相關財稅部門綜合運用貼息、稅收減免、信貸擔保、風險補償等舉措,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助力鄉村振興任務取得實效。
(二)加大鄉村振興幫扶力度
普惠金融可以加大哈爾濱鄉村振興幫扶力度,突出金融政策的托底作用、利民福利基礎工程,在公共領域管理城鄉間的基本均等化上穩步趨穩發力。比如,緊抓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城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域“兩個重點”,維持住農村的傳統風貌和特色風土人情,以鄉村生活類廢棄物、污水二次過濾和鄉容民風優化為主要工作重點,助力農村“公共衛生間革命”升級換代,竭盡全力做好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提升的問題消弭,建設一流鄉村人居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鄉村治理試點示范,開發“助農存取款金融服務點”,提高農民、涉農小微企業、農村經濟組織的金融可得性和滿意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助力好哈爾濱鄉村振興打開全新局面[3]。
(三)提升鄉村金融防護網絡
普惠金融可以進一步提升哈爾濱廣大農村偏遠地區、欠發達地區數字化金融防護網絡,深化鄉村第四代通信技術(4G)普及、創新第五代通信技術(5G)應用。推動縣域尤其是鄉鎮一級的互聯網數據科技化移動領域,致力于鄉鎮企業為代表的關聯產業方面應用好現代數據科技農業技術,如互聯網、遙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 (3S)技術,提升農產品標準化、可溯源和信息化的程度,促進傳統金融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農戶對數字產品與金融服務的信任度,助力好鄉村振興數字化落地[4]。普惠金融還可以發揮其保險作用,建立防災免災農村普惠保險。通過種植險、養殖險、價格指數保險和氣象指數保險提高農村災后理賠效率和精準度,培育農村大災保險理賠新業態,形成一個能夠覆蓋哈爾濱市農村經濟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普惠金融可以提高場景化、智能化、線上化運營能力,啟動智慧農業建設。不僅打造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品牌,更利用數字科技為農村提供一個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24小時市場”,建立面向農村市場的數字化銷售渠道,讓“電商+移動支付+物流網”成為農戶破解生鮮農副產品“難賣”的重要手段,實現《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具體計劃(2022-2025年)》要求的智慧農業的主攻目標,提升農產品生產、銷售信息化水平,促進數字支付、數字銷售新業態新模式普及推廣,讓傳統的農村轉變為金融環境、生態環境的“雙優”美麗鄉村[5]。
二、高效促進共同富裕
隨著黑龍江省全面脫貧的如期實現,普惠金融正在積極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龍江鄉村振興[6]。在新的歷史任務中,促進好哈爾濱普惠金融從過去的“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實現自身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一方面,普惠金融需求者需要通過正確運用現代金融工具、合理采取金融行為更好把握共享發展機遇,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供應者需努力降低金融服務成本,以透明、公平的方式提供負責任的金融服務,包括保險、股權投資等更契合未來需要的金融專項服務,推進哈爾濱普惠金融賦能共享發展。
(一)整合各類涉農資金
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整合好各類涉農資金,從而讓哈爾濱的社會資本在鄉村加快投入,推動民間資本加快增值,建立健全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提高普惠金融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為農村污染專項治理、綠色生態農業發展、休閑旅游觀光農業提供融資支撐。哈爾濱普惠金融服務相對成本較高、風險較大、盈利較低,金融機構從事普惠金融的成本和風險很難轉化為機構內在效益,導致其整個社會效益常常大于機構個體效益,這是在未來整合各類資金時,需要相關部門特別注意的。
(二)拓寬融資渠道
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拓寬哈爾濱市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出市場配置信貸資源作用,讓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經濟組織能夠及時獲得更快捷、更低息的金融資源,創造出參與社會初次分配的有利條件,帶動“草根”市場主體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7]。但普惠金融領域存在相對壟斷問題,導致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哈爾濱市縣域金融機構類型少、網點少,具有典型的寡占特征,導致市場競爭不夠充分,市場機制作用發揮不足導致金融服務成本高、金融創新缺乏激勵。
(三)有效配置資源
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借助哈爾濱資本市場力量,合理配置家庭資源。普惠金融能夠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證券化和規模化發展,讓社會弱勢群體、低收入群體和返貧致貧人群通過股票、基金、債券、保險的合理配置分享到股息、利息、分紅等多元化市場紅利,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從證券、保險到信托、理財、投資等子領域恰好可以從普惠金融獲得出口,將市場的碎片化消費金融資產通過包容型結構服務于缺少金融服務的弱勢群體。比如,證券公司參與綠色債券業務或發行“易地搬遷收益債券”,基金公司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理念作為投資配置準則向弱勢群體提供小額理財產品,保險公司也可以通過“農業氣象險”彌補受災農戶經濟損失,從而彰顯出“草根金融”獨特的普惠眾生的社會價值,真正形成包容性哈爾濱金融生態體系格局[8]。
三、協同綠色發展理念
2022年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倡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結合,創造出更加綠色共享的環境,為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做出實際貢獻。可以想見,未來普惠金融必須與綠色金融緊密聯系起來,進程也會快速演進,為人民群眾提供綠色、環保的數字金融服務,讓百姓種下的“常青樹”真正變成“搖錢樹”,讓更多百姓吃上“生態飯”。
(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向
從發展維度上看,綠色金融與金融普惠化都是實踐人為活動的中心的金融領域實踐,綠色金融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生,竭力推動經濟的內在結構向可持續方向轉型升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利用好鄉村的資源寶庫和生態價值;金融普惠化則把注意力放到了社會財富公平分配和比例方面的合理構成,為小微群體提供同等機會的有效金融領域幫助。充分為金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方向,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成為金融系統履行社會責任的著力點。兩者都是新時代我國偉大實踐理念在金融領域市場的具體落實,擁有著契合的價值取向,共同著力改善人與金融的具體關系,構建人與自然在和諧相處領域的新發展格局。立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新發展格局,需在推動普惠金融服務過程中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引流綠色金融資源精準滴灌普惠對象,發揮兩者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協同效應,形成助力于哈爾濱市高質量發展新的突破口和增長點。
(二)踐行綠色普惠金融
從金融功能上看,普惠金融關注微弱經濟體融資屬性,綠色金融致力于環保相關的投融資專門化。普惠金融的綠色化可以促進普惠金融向高效、綠色產業進軍,發力在綠色供應鏈投融資,創新綠色化普惠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在綠色金融上的服務水平,引領好普惠金融向優質、公平、先進方向發展。鼓勵金融機構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強綠色普惠金融產品的創新開發。一方面,針對普惠對象融資的天然劣勢,可不斷拓寬抵押方式,包括林權、土權、排污權、股權質押等;另一方面,建議大力發展如綠色消費貸款、綠色私人經營貸款、綠色類別的專項融資、票據綠色化等綠色普惠金融領域的特色產品與增值服務,不斷健全哈爾濱全域綠色普惠金融特色產品圖譜。
從協同機制上看,普惠金融包含綠色發展理念金融化、綠色金融促進環境優化、應對極端氣候天氣、自然資源節約高水平綜合利用的普惠金融發展形式。以綠色金融手段賦能普惠人群,最終以綠色與普惠相互結合共同推動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兩者相互配合,具有較高的融合度。為此,2022年全年,亟須在綠色和普惠之間構建好無障礙紐帶,促成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全市區域、各級層次協同發展,優化綠色普惠金融組織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并演化成為高效、環保、普惠的綠色金融。
(三)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從推進方式上看,重點推進農村經濟體、小微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工作。幫助小微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發展基金,構建適應農村經濟體、小微企業、農戶的碳排放核算機制,為其建立碳賬戶,完善碳核算方法,使碳減排可計量、可跟蹤,探索建立農業碳減排風險共擔機制,逐步將綠色金融標準嵌入普惠金融低碳環保發展理念,建立補償機制,因地制宜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速增值,增加農業生態產品有效供給,應該成為2022年哈爾濱普惠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四、借助科技紓解養老問題
近年來,金融機構越來越多走進哈爾濱各個社區,創辦“網上社區”,社區金融日漸成長。面對我國不斷老齡化的社會,普惠金融有責任推進社區數字化養老產業發展。因此,在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重和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普惠金融迎來了新發展機遇,普惠金融服務貫穿消費者生命周期的始終,成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幸福晚年和富足晚年的金融保障。
(一)巧用投資提高對養老機構投入
普惠金融可以利用ESG投資,加大社會資本對哈爾濱養老機構投入,促進養老場所無障礙服務設施和環境改善。同時,在解決養老經費問題上發揮出積極作用,幫助沒有積累養老資金的老年群體增加養老資金,提供包括儲蓄、融資、轉賬、保險、個人理財等金融服務,幫助步入老年階段的消費者實行長期投資理財規劃,平滑整個生命周期消費,使得老年人用于養老的資金總量不斷增加,擁有更多養老財富,增加“安居養老、富足養老、無憂養老”的信心。
(二)增加適老化設計
普惠金融可以在產品設計、服務方式、服務周期、權益維護方面采用適老化設計,加強對養老服務、醫療衛生、家政服務、家庭保健、產業和項目的資金支持,改善對老年人、殘疾人、龍江偏遠地區人群的人工服務、遠程服務、上門服務,提升老年客戶體驗感和幸福感。普惠金融應該以人民為中心,抓住“長壽紅利”與“銀發經濟”的機遇,針對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金融工具和服務渠道。比如,利用大數據、客戶移動終端、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遠程開戶、線上支付方面提供簡單、實用的金融產品,化解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窘境,提升特殊群體數字化體驗感,解決老年人使用不足、效率不高的問題。同時,挖掘老年客戶金融需求,按照適老化要求量身定制與其風險承受意愿和能力相匹配的金融產品,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哈爾濱數字普惠金融的服務。
(三)建立大數據中心
普惠金融可以建立涵蓋養老、醫療護理、家政服務、養老滋補、藥品、美食等全要素的“哈爾濱養老健康檔案云空間”數據共享中心,對海量、多維養老健康檔案及相關服務檔案進行大數據追蹤管理、分析與應用,強化新型居家養老、機構專業化養老、社區養老構建的信息對接、供需對接和護理對接,為養老產業提供“一站式”大數據專門服務,方便老年人口使用,讓老年群體真正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普惠與便利。
參考文獻:
[1]劉征匯.解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遠景目標及發展思想[J].中國商論,2022(4):162-164.
[2]吳天琦.普惠金融風險分擔機制研究[J].時代金融,2022(2):84-86.
[3]王景利,韓權尚.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路徑創新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2(1):25-27.
[4]劉中民.中國實現碳中和遠景目標的路徑建議[J].中國政協,2021(12):52-53.
[5]彭亞東.十九屆五中全會背景下社會發展遠景目標途徑探析[J].財富時代,2021(8):84-85.
[6]曹戈.二○三五遠景目標下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探析[J].新經濟,2021(7):53-55.
[7]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三農”落子關鍵處[J].?農村工作通訊,2021(6):9-11.
[8]賈淑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基本遵循及路徑選擇[J].理論學刊,2021(2):34-43.
(責任編輯:許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