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嬌
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傳承已久的獨有藝術。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無窮的文化智慧和不懈的精神追求。
書法藝術不僅僅是“藝”,是“技”,更是“道”,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寶貴的歷史遺存,是值得傳承和弘揚的傳統文化之一。多年來,錦州市古塔區敬三小學精心打造書法品牌校園,積極傳承中華書法藝術,著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培養學生高尚品格、提升文化素養的同時,促進學??沙掷m發展。
早在2005年,敬三小學就開始重視學生的書寫訓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校曾代表古塔區為錦州市語言文字工作提供場地并作經驗交流。教師的基本功展示和學生的規范書寫以及學校的書寫工作均得到了市、區領導的肯定。
2010年,學校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活動,并形成校園特色。在全面實施、扎實推進的過程中,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十分顯著,接受了《錦州日報》記者的專題采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書法藝術是必須弘揚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傳承書法藝術對學生成長、學校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因此,學校緊緊抓住“傳統文化進校園”這一有利契機,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最終確定以“書法藝術”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切入口,并將其作為學校的品牌項目,努力營造“文雅、儒雅、高雅”的特色文化氛圍,打造墨香飄逸的書法品牌學校,力爭通過書法藝術的傳承,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一、依托課堂教學,品悟書法藝術精髓
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使其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為在校學習和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是小學書法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課堂是落實書法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傳授書法知識、訓練書寫技能、培養良好書寫習慣的主渠道。因此,學校依托課堂教學,夯實常規工作,從以下四個方面扎實培養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引導學生品悟書法藝術的精髓。
(一)強化落實
每學期初,學校都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學科組長以及優秀、骨干教師為成員的書寫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分工,明確職責,制訂切實可行的書寫工作計劃,指導教師圍繞總目標開展書寫教學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為了保證書寫工作落實到位,學校把書法教學納入日常教學管理之中,嚴格執行計劃,排足寫字課程數量,各年級專門設立一節書法校本課,做到專課專用,確保書寫教學工作“三落實”,即落實任課教師、落實教學內容、落實授課時間。語文教師堅持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課,一、二年級的語文隨文識字課上還要有十分鐘的指導書寫環節。根據低、高年級分上下午出操的實際情況,在每天25分鐘的間操時間,學校安排各班對學生進行書法練習。學校領導進行巡視檢查,認真做好記錄并且定期總結。
(二)編寫教材
學校組織優秀的語文教師編寫硬筆書法校本教材,分低、中、高年段,分別側重漢字書寫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三個學段內容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校本課程由專職教師擔任,在每周一節的校本課上,教師借助書法教材,指導學生在高雅舒緩的古韻聲中品味經典文化,潛心規范書寫,學習漢字筆法;在濃厚傳統文化的浸潤中與圣賢對話,學先賢禮德,悟人生之智,從而培養其清雅剛直、心正氣和的意志品格。
(三)優化課堂
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是小學書法藝術教育的重點之一,而書寫技能的掌握又與書法藝術審美能力相輔相成。所以,學校的書法課堂內容以書法練習為主,書法欣賞為輔,教學上以學生練習為主,以教師講解為輔,構建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寫為主線”的書法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框架為“導入新課—觀察模仿—邊講邊練—品評鞏固”。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注重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激發學生書寫興趣,使每名學生都愛寫字;二是教會學生規范書寫的方法、技巧,使每名學生都會寫字;三是訓練學生書寫,使每名學生都能做到“三會”“二心”“一?!??!叭龝奔磿醚?、會用腦、會用手;“二心”即專心、耐心;“一?!奔唇洺>?。在書寫訓練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舉止端莊、精力集中、觀察仔細,并將握筆姿勢、筆畫書寫、注意結構等方面編成朗朗上口的《寫字歌》,讓學生在每次練習書法之前都要進行背誦,從而讓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通過幾年的扎實訓練,學生的書寫能力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寫出的字大小適中、結構勻稱、整潔美觀,學校的整體書寫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此外,學校還本著“不求多,只求精”的原則,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書法訓練,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評價,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思考、練習、表現的機會,適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恰當采取以“肯定、鼓勵、表揚”為主的評價策略,從而產生教學共振,促進學生知識、技能、道德、人格等素養全面和諧發展。
(四)評價獎勵
學校號召各班開辟紅花欄,專門把作業書寫質量列為一項內容,無論哪一科或哪一項作業,只要做到書寫正確、規范、美觀,就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只要獲得十朵“小紅花”,就可以獎勵一朵“大紅花”,這樣就克服了學生作業書寫和批改只強調正確率而忽視書寫質量的問題,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作用,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以點帶面
書法教育不是單一的書法教學,必須整合到各個學科教學中,需要全員共同參與。為全面落實書寫教學工作,學校還要求各學科教師都要重視學生的書寫質量,結合本學科教學內容及特點,以書法為載體,有機滲透書法文化教育,形成各學科齊抓共管的良好書寫教育氛圍。
例如,在語文學科的隨文識字教學中,學校要求教師在寫字指導環節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記字形,并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感受中國漢字的漫長演變與神奇魅力。歷來書畫同源,在美術課中學習國畫時用到的傳、摹、移、寫等方法在書法中照樣可行,書法也要臨摹,也要講究空間布白,統一協調等;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教師可借助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書法名家名作、講述書法家的故事等;在綜合活動課中,教師帶領學生研究書法發展的歷程等,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六)科研引領
規范書寫是學校實驗項目研究的重點和難點。2021年6月,學校申報了錦州市教育學會“十四五”規劃課題“小學生規范書寫習慣研究”,11月被批準立項。在此課題研究中,學校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反復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并倡導教師重教更重學,教與學雙邊統一;重指導更重訓練,指導與訓練結合;既有認知目標,又有情感目標和訓練目標,提升科研服務效能,引領學生樂學、愛學、會學,養成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感悟書法藝術的文化內涵。
二、開展藝術活動,實現書道育人功能
課外活動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因此,學??梢酝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書寫教育網格,激發學生對書法藝術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進而實現書道育人功能。
(一)成立興趣小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攲W生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會主動去獲取相關知識,主動習得技能。為滿足廣大喜歡書法的學生的練習需求,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在低、中、高三個年段分別開設了鉛筆、鋼筆、毛筆興趣小組,每周兩個課時,由專職書法教師輔導。喜歡書法的學生身居書法教室,或仿影或臨摹或創作,個個全神貫注,備受藝術熏陶,與教師交流切磋,和同學互相點評。通過參與、評價、賞析,學生受到書法藝術美的熏陶,提高了書寫水平。所以,書法興趣小組的人數越來越多,從起初一個年段一個班,擴大到現在一個年段三個班,校園里掀起了一股學習書法的熱潮,與此同時,學校的書寫質量也隨之不斷提高。
(二)舉辦競賽與展覽類活動
學校定期舉行寫字闖關、百詞競賽以及硬筆、軟筆書法作品展覽等書法活動,提高學生的書寫文化素養。教師帶領學生觀看書法藝術宣傳片、講述書法名人故事系列片等,讓其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古詩配畫、推普小報、作文專刊展評活動,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等,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開展“書寫方塊字,學做中國人”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結合古塔區國學經典這一區域特色,在每周一的國學課中除了完成《論語》《弟子規》《三字經》的教學任務外,帶領學生誦讀、書寫古詩詞,把古詩詞和國學經典名句用書法的藝術形式展示出來,既彰顯了國學內涵,也體現了書法作品的藝術性。
(三)家校密切配合
學生書寫技能的培養應該是多角度、全方位的,當然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于是,學校每學期都會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月”活動,邀請家長親自觀看師生同臺現場書寫;參觀優秀作品展,給家長展示學生的習字冊;讓其參與到寫字主題班會中,親身體會堅持規范書寫的益處,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書寫指導和督促工作。
(四)參與社會實踐
學習規范書寫的目的是掌握書寫技能,而掌握技能則是為了將其運用于書寫實踐當中。為此,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教師帶領學生親身體驗,有效利用家鄉資源優勢,參觀錦州市博物館中的書法作品;走進本地書法名家工作室,聆聽專家講解漢字規范書寫的秘訣,切身感受濃厚的書法藝術氛圍;新春佳節之際,教師還帶領書法興趣小組的同學走入社區、敬老院、兒童福利院開展送春聯活動,在揮毫潑墨中深切體會到書法藝術帶來的快樂。通過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規范書寫能力,而且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
三、營造墨香環境,創設書寫文化氛圍
學校堅持文化立校,致力于營造墨香校園,明確提出了三個教育口號:學會寫字——規規矩矩寫字;學會做事——認認真真做事;學會做人——堂堂正正做人。優越的書寫環境、濃郁的文化氣息,不但提高了校園文化的藝術品位,還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功效。
(一)校園文化
教學樓內開辟“書法藝術之美”專欄,展出教師作品、學生作品,并介紹漢字相關知識,定期更換;國學經典文化板塊設計“德、學、禮”等經典語錄,分別用不同字體加以呈現,讓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化育人教育相結合;走廊醒目位置隨處可見“濡養心靈,啟迪智慧”“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寧靜致遠”“博覽群書”等宣傳語以及與書寫相關的名人名言等,營造出濃郁的書法文化氛圍,讓規范書寫更好地融入學校的大環境中。
(二)班級文化
學校共有34個教學班,每個班級的文化建設都是圍繞書法藝術進行的,分不同學段,并各有側重。一、二年級教室的布置,以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為主,圖文并茂,設計活潑、靈動,富有童趣;三、四年級的布置,以書法名家簡介、作品展示為主,設計簡潔大方,具有實效性;五、六年級則以深入了解中國語言、書法文化為主,對學生進行更深一層次的傳統文化教育。學校的每個班級乃至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文化氛圍。
四、加大師訓力度,提高整體書寫水平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書法基本功和教學水平是決定學校書法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學校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使教師能寫一手好字,成為“活字帖”,有較強的書法理論水平與教學藝術以及教學能力。
(一)培訓先行
學校鼓勵、支持教師參加省市區相關培訓,并聘請書法家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幾年來,學校利用一切人力資源,聘請書法教師、市書法協會成員等來到學校,為教師開展書法理論和書寫技能培訓。與此同時,學校還讓本校具有一定書法功底的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基礎培訓,現場指導練習,這樣更切合教師實際,教師也都愿意投入練習,進步很快。
(二)書法工程
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教師書寫質量的提高是關鍵。學校堅持“三個一”書法練習工程,即規定教師每周至少寫一頁鋼筆字、一板粉筆字、一貼毛筆字,對教師“三筆字”常抓不懈。學校制訂了《敬三小學教師習字細則》,要求青年教師每月至少完成二十頁方格、二十板粉筆字,二十頁大楷,既求數量,又求質量;又要求教師備課都要用楷書或行楷進行書寫,做到書寫規范、美觀、整潔,每一次的備課月檢,把書寫作為重要的檢查內容;還要求教師上課的板書及作業批改也都要規范書寫,給學生做出榜樣,無形之中,教師把自己變成了一面鏡子,讓學生看到一個書寫“榜樣”,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搭建平臺
近幾年,學校特別關注教師的成長,為他們搭建了綠色成長平臺。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師“三筆字”比賽,要求全員參加;舉辦以“堅持規范書寫,彰顯學校特色”“展敬三風采,做美麗教師”“傳承書法藝術,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教師書法大賽,促使廣大教師養成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四)教研提升
學校將書法教育納入教學研究工作范圍,提倡教師間開展教學研究,指導教師的書法教學,積極探索書法教育教學方法。每學期,學校都定期開展“書寫指導”校本教研活動,全校教師進行觀摩學習;學校也曾多次在古塔區的寫字教學研討活動中做經驗匯報。
(五)作業展評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學校非常重視學生作業的書寫,要求作業本保持整潔、書寫美觀、格式正確。每學期期末都要對全校學生的作業進行總體展評,這既是對教師指導書寫工作的一種督促,更是激勵教師在展評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翰墨養志,書道育人”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書法藝術教育,把漢字書寫教育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創出“人人寫好字,人人學做人”的良好局面,打造書寫特色品牌,辦學成效顯著,贏得了各級領導的認可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學校曾獲得“遼寧省規范漢字書寫特色學?!薄斑|寧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薄板\州市規范書寫教育基地”“錦州市規范書寫研究會理事單位”等多項榮譽。
品牌的形成,藝術的傳承,文化的弘揚,都需要長期堅持,不懈探索。今后,敬三小學會繼續傳承書法藝術,努力把書法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細致、更扎實,爭取在堅持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