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禹 劉斯文

虎年春節,首張中國國家公園12.5億像素VR全景照片刷屏網絡。只需一部手機,用戶便可120倍放大照片,全景“云”游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從VR里看,深及小腿的雪地里,有各種動物的腳印,還有野豬拱出的雪坑。若是發現比成人手掌大的梅花狀腳印——也許就是東北虎的足跡。
在1.41萬平方公里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東北虎數量有了顯著增長。這里是中國僅有的野生東北虎豹穩定棲息地和擴散種源地。在4年體制試點后,2021年10月,《生物多樣性》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這對東北虎豹等旗艦物種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見證:追尋“大貓”20年
郎建民,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人送外號“郎老虎”。在吉林省琿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了20年,他對東北虎的喜愛近乎癡迷,能聞到附近東北虎的氣息,通過塌陷的落葉判斷出東北虎的姿態,甚至能通過腳印留下的余溫判斷東北虎經過的時長。
20年的野外調查,郎建民漸漸發現,東北虎的足跡越來越多。“找到東北虎腳印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郎建民說,光是遇到野生東北虎就有12次,最近一次離車僅3米。如今,網上時不時出現東北虎在林間公路上溜達的視頻,“東北虎知道哪兒的路走起來不硌腳,每天下午3點半到4點半是它愛出來遛彎的時間。”郎建民說道。
“在我眼中,東北虎像個調皮的孩子,好奇心強,遇到紅外相機總愛去瞅瞅,在鏡頭面前伸懶腰,淘氣了還一掌把紅外相機掀掉。”東北虎深深吸引著郎建民,“它是個身形漂亮的龐然大物,走起路來霸氣外露。”
郎建民第一次見到東北虎是2002年1月,一只東北虎因人設獵套受傷,令他至今難忘。此后20年,他一直追尋著東北虎的足跡,希望能保護這個“山中之王”。
“剛開始工作時,發現東北虎腳印就像中彩票一樣高興。”郎建民對本報記者說。冬天是做調查的最佳季節,積雪厚,容易發現隱匿在林海間的東北虎腳印。可室外氣溫只有零下二三十攝氏度,郎建民和同事經常被凍傷。發現偷獵者設的獵套,他總是氣憤地拆掉。聽說有的地方偷獵特別嚴重,郎建民就把野外調查點定在那兒,領人駐扎了整整一個冬天,硬是沒讓偷獵者得逞。
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在全國實施,到2017年,全國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
就在這一年,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開展體制試點,包括琿春自然保護區在內的19個自然保護地被納入其中,由東北虎豹國家管理局及其分局一個部門在轄區內統一行使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管理職責。
這在郎建民看來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能夠打通東北虎豹擴散遷徙的廊道。
“虎豹國家公園不是隨手一劃、憑空而來。”郎建民說。2015年,專家發現,游走在中俄跨境區域內的野生東北虎數量至少38只,東北豹數量達到91只,由于這塊區域東部和南部毗鄰海洋,北部是濕地、鐵路和公路,百余只虎豹擁擠在狹長地帶,急需向西擴散。
“我們根據歷史上東北虎的遷徙軌跡和棲息地,劃定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范圍。”郎建民說。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園內野生東北虎、東北豹數量已由試點時的27只和42只分別上升至50只和60只,監測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幼豹7只以上。
守護:科學監測與巡護相結合
2021年4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拍到一只雌性東北虎帶著3只幼虎巡山的畫面。四虎“組團春游”一時引發全網關注。這也并非東北虎第一次以“小家庭”的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溫馨場景的背后,其生態意義更令人欣慰。
“過去4年,越來越多雌虎進入中國定居,為中國虎豹種群的增長帶來更多幼崽,通過不斷加強保護,這些幼崽的存活率從33%提升到了50%以上。”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馮利民向本報記者介紹。由于雌虎負責生育和撫養小虎,它們的定居和成功繁殖是老虎種群恢復和擴大的關鍵所在。
自2006年起,馮利民作為北京師范大學虎豹研究團隊野外工作負責人,帶領團隊開始在吉林、黑龍江的溫帶針闊混交林區建立起中國虎豹觀測網絡,通過長期定位觀測,揭示了中國境內野生虎豹生存現狀,發現了東北虎重返中國的重要機遇。“起初的十年,我們主要依靠雙腳在茫茫林海中跋涉,每次數據采集和設備電池更換都要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2017年,其團隊成功主持研發全球首個大面積覆蓋的自然資源實時監測系統——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
數萬臺實時傳輸的紅外相機等終端監測設備、無人機和遙感衛星組成了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這一先進監測系統,可以24小時不間斷收集東北虎豹、野生動物以及生態因子、人為活動情況等各類數據。目前,這套系統已獲得超過1000萬條視頻數據,其中東北虎豹視頻數據有2萬條。它宛如“千里眼”,能讓研究者和管理者更及時、更詳實地掌握東北虎豹活動,為科學保護東北虎豹提供參考。
除了運用高科技設備實時監測,在林海雪原,還有巡護隊員們忙碌的身影。
2022年1月17日清晨,室外氣溫低到零下20攝氏度,琿春市林業局巡護隊隊長李冬偉帶領兩名隊員走進了林區,開始為野生動物補充飼料。
當天的補飼地點位于琿春市春化鎮西北溝,李冬偉和兩名隊員背著沉重的補飼物資,踏著厚厚的積雪,他們汗流浹背地到達了一個補飼點,工作完成后,李冬偉和隊員們又向下一個補飼點出發……
自2014年以來,琿春市每年冬季在巡護區域內對有蹄類動物實施補飼。整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共設立了541個補飼點,提高有蹄類動物越冬成活率。
監測數據顯示,虎豹公園試點期間有蹄類種群明顯恢復。食物鏈環環相扣,在一條完整的生物鏈里,有蹄類種群與東北虎息息相關。各類野生動物數量增加,也有助于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恢復。
李冬偉是土生土長的琿春人,2012年,在家務農的他加入當地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隊伍,開始從事東北虎巡護工作。10年來,李冬偉和隊友們風餐露宿、踏雪尋蹤,清查偷獵行為,清理獵套。近兩年,琿春東北虎下山的視頻多次刷屏網絡,也令巡護隊員們感到欣慰。
“越來越多的野生東北虎出現在人們視野中,說明我們的巡護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冬偉說,目前,巡護隊伍日益壯大,除了林業部門的巡護隊員外,也有越來越多群眾加入到了東北虎保護工作中。
改變:歸還東北虎生存空間
“虎、豹是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物種,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中扮演重要作用,是生物多樣性和美麗森林的標志。”馮利民說,“自然界中,老虎需要完整的生態系統和面積巨大的棲息地,才能長期生存、繁衍和發展。東北虎數量不斷增加,說明這里的生態系統質量開始發生根本性改變。”
虎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東北虎的歷史分布區域圖上看,中國也是虎豹主要分布區之一。如今,人們正在用實際行動,照亮東北虎回歸之路。
魏再亮是琿春市板石鎮村民,過去靠種參賺錢。但是,種山參要在山上開地,對森林和土壤有較大的破壞性。魏再亮說,當地劃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后,他就按要求提前挖出了人參。如今,他的人參田變成了7公頃紅松樹林。紅松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期間鼓勵種植的針葉樹種,當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鼓勵支持原住民轉變生產經營模式,尋找替代經濟,魏再亮便根據國家政策導向選擇了它。
山上的人參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紅松林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更多食物和生存空間。在琿春區域內,還實行了退牧還林、黃牛下山等措施,為東北虎的回歸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自2017年試點以來,吉林、黑龍江兩省共修復培育400公頃頂級森林群落,林下栽植紅松2000公頃,清收還林2200余公頃,關閉退出礦山企業19家,進一步改善了野生動物棲息環境。試點區獵套遇見率下降94.55%。青山更青,虎豹長棲。
不過,虎豹定居、實現穩定繁衍和內陸擴散不但要實施生態修復,改善棲息地質量,還要加強跨境保護,打破其被村屯、公路、鐵路等隔離的“孤島狀”生存狀態,避免其種群面臨資源耗竭和近親繁殖。
2015年,為了不對野生東北虎的生存和遷徙造成影響,吉林省將規劃中的一條高速公路取消和一條高速鐵路改道。近年來,東北虎豹公園管理局和吉林、黑龍江兩省政府先后出臺系列文件,實施森林植被修復、核心保護區承包戶有序退出、虎豹遷移擴散廊道建設等工程。此外,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還與俄羅斯豹之鄉國家公園開展全方位合作,推動跨國界保護地建設。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來了
為什么設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以核心保護物種命名,它所保護的“王者”東北虎、東北豹,是世界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是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的標志,保護價值和生物學意義巨大。
東北虎豹主要棲息地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之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設立,肩負著保護以東北虎豹為旗艦物種的生態系統,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使命;對保護東北虎、東北豹野外種群棲息繁衍,維持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實現重要自然資源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推動珍稀瀕危物種跨境保護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在哪里、有多大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位于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老爺嶺南部,其東部、東南部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豹地國家公園接壤,東南部區域隔圖們江及沿江帶與朝鮮相望,是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連接地帶。
東北虎豹公園總面積1.46萬平方公里,吉林片區占71%,黑龍江片區占29%。區域內包含12個自然保護地,其中有7個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濕地公園和1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五彩的四季自然景觀有多美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處于亞洲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的中心地帶,區域內的自然景觀壯麗而秀美。老爺嶺群峰競秀,林海氤氳。高大的紅松矗立林海,千年的東北紅豆杉藏身林間。
這里的四季是五彩的。每年積雪尚未消融,款冬、頂冰花等早春植物就已鉆出地表。春風拂來,五顏六色的野花次第綻放,在森林地表鋪就一層,形成林下花海。夏季,綠濤陣陣,山澗潺潺。秋風送爽時節,園區內又是一場視覺的盛宴,萬山層林盡染。冬季的林海雪原,一望千里,氣勢磅礴。
最完整的生態系統金字塔什么樣
東北虎、東北豹站在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頂端,可以看作反映生態系統健康和完整的晴雨表。據估算,要想維系1只成年東北虎長期生存,每年需要500只大中型食草動物的種群基數。可見,要想支持一個野生東北虎種群的長期生存,必須要有一個大面積的、食物鏈完整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位于歐亞大陸同緯度地區生物物種最豐富的森林生態系統中,是我國生態系統金字塔最完整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境內野生東北虎、豹的唯一集中分布區。區域內森林面積136.3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93.32%,主要植被類型是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原生性紅松闊葉混交林僅呈零星分布,次生林分布廣泛。區域內河湖及濕地面積2.24萬公頃,濕地率1.53%,其中河流8597公頃,沼澤濕地 1.38萬公頃,人工濕地27.8公頃。
公園海拔最高峰老爺嶺有多高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地處長白山支脈老爺嶺南部,以中低山、峽谷和丘陵地貌為主,盆地、平原、臺地等均有分布,地貌類型復雜多樣。虎豹公園海拔在1500米以下,大部分山體海拔在1000米以下,相對高度多為200~600米,最高峰老爺嶺海拔1477.4米。南部、北部為山谷和低山地,地勢從虎豹公園中部向四周逐漸降低。受琿春河、嘎呀河、綏芬河、穆棱河等上游水系深切的影響,形成眾多熔巖峽谷。虎豹公園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坡面侵蝕微弱。土壤分為9類,暗棕壤、黃棕壤、棕壤、黑鈣土、栗鈣土、草甸土、沼澤土、黑土和風沙土。暗棕壤面積最大,發育于低山坡地,沼澤土分布于溝谷和河流兩岸。
野生動物群系里有哪些閃亮明星
富饒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養育和庇護著最為完整、最為典型的野生動物群系。目前,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分布陸生野生脊椎動物36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1種,包括虎、豹 、梅花鹿、原麝、紫貂、中華秋沙鴨、虎頭海雕、白尾海雕、金雕、東方白鸛和丹頂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1種,包括斑羚、獐、馬鹿、水獺、黑熊、棕熊、猞猁、黃喉貂、花尾榛雞等。
近年來,當地多次抓拍東北虎、東北豹及黑熊等大型兇猛野生動物的足跡及實體影像資料。據統計,野生東北虎、東北豹數量由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別增長至40只和50只左右,新發現幼虎12只以上,幼豹11只以上。
野生植物群落里有哪些奇珍異草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保存著極為豐富的溫帶森林植物物種。據不完全統計,高等植物達到數千種,包括大量的藥用類、野菜類、野果類、香料類、蜜源類、觀賞類、木材類等植物資源。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瀕危、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物種,比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紅豆杉和長白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8種,包括紅松、鉆天柳、水曲柳等。其他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植物還有人參、松茸、黨參等。更為神奇的是,在如此高緯度的地區卻存在著起源和分布于亞熱帶和熱帶的蕓香科、木蘭科植物,如黃檗、五味子等。在歷史漫長的進化演變中,這些物種隨著地球的變遷,最終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崇山峻嶺中孑遺。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草木春秋
這里是東北亞海拔最高的一片林海,是歐亞大陸同緯度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物種基因庫,是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生生不息的故土。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地處亞洲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的中心地帶,區域內的自然景觀壯麗而秀美。老爺嶺群峰競秀,林海氤氳。高大的紅松矗立林海,千年的東北紅豆杉藏身林間。
這里的四季是五彩的。每年積雪尚未消融,款冬、頂冰花等早春植物就已鉆出地表。春風拂來,五顏六色的野花次第綻放,在森林地表鋪就一層,宛如林下花海。到了夏季,林濤陣陣,山澗潺潺,鳥兒鳴唱,蝴蝶翩飛,恰似人間仙境。秋風送爽時節,萬山層林盡染,五彩斑斕,仿佛在演繹一場視覺的盛宴。冬季的林海雪原,靜謐的山谷中,森林、溪流被白雪覆蓋,林海雪原仿佛一個童話王國。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保存著極為豐富的溫帶森林植物物種。據不完全統計,虎豹公園分布有種子植物約102科884種,其中裸子植物3科21種,被子植物99科863種,包括大量的藥用類、野菜類、野果類、香料類、蜜源類、觀賞類、樹木類等植物資源。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兩種,為東北紅豆杉和長白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9種,包括紅松、鉆天柳、水曲柳等。更為神奇的是,在如此高緯度的地區卻存在著起源和分布于亞熱帶和熱帶的蕓香科、木蘭科植物,如黃檗、五味子等。在歷史漫長的進化演變中,這些物種隨著地球的變遷,最終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崇山峻嶺中孑遺。


富饒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養育和庇護著完整的野生動植物群系。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中國境內唯一具有野生虎繁殖家族的地區,也是東北豹在中國境內唯一集中分布區。保護東北虎豹,就是讓以東北虎豹為旗艦物種的整個生態系統結構完整,功能自足,消漲平衡,天然和諧。
虎嘯山林、豹躍青川。中國東北的廣袤山林已經成為東北虎、東北豹最幸福的家園。莽莽青山碧水間,美麗和諧的自然畫卷必將永存在這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