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民族特色
“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把在閱讀中學到的語文知識(包括字詞、寫作手法、修辭、文章結構等)應用于寫作,進而完全掌握語文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語文能力。一些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地區,還未構建起全漢語的語言環境,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語言種類比較繁雜。在這一背景下,基于民族特色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基礎語法、語言結構、語音語義等知識,提高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語言能力。“讀寫結合”教學的另一個重點是幫助學生克服詞匯量不夠、缺乏情感融入、缺乏寫作素材等寫作方面存在的困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能力。下面以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為例,對基于民族特色的“讀寫結合”教學進行探索。
一、融入民族風俗
基于民族特色的讀寫結合教學,體現了教育的生活化,也尊重了當地學生的學情,更容易讓學生產生較強的共鳴。將民族風俗融入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更為熟悉,對相關知識更為了解,更容易跟上教學節奏。例如教學課文《社戲》,教師可以圍繞“民族地域風俗”進行重點教學?!渡鐟颉芬缘谝蝗朔Q講述了“我”二十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的鄉村看社戲。社戲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宗教色彩和民俗特色的傳統藝術,教師可以通過資料延伸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社戲的相關內容,并因地制宜,將西藏地區的風俗節日融入課堂教學。藏族同胞將新年稱為“洛薩”,藏歷新年是藏族最重要的節日,非常具有民俗特色。教師引導學生以這一節日的風俗作為寫作素材,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對藏歷新年風俗習慣的認識,或者敘述與藏歷新年有關的故事,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如此,學生對學習內容比較熟悉,更容易產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使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融入民族故事
小說是學生比較喜歡閱讀的文學體裁,也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小說的熱愛,將民族故事引入閱讀教學,落實“讀寫結合”。例如,教學小說《斑羚飛渡》,就可這樣做。該小說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學生對精彩的故事內容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適當引入當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讓學生仿照課文故事,自主創編一些有關民族風俗的小說,并在課堂上分享,激發學生的文學想象力。
三、融入當地生活
在“讀寫結合”教學中融入學生生活實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只有在寫作中傾注真情實感,才可能創作出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根據山南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析,大多數學生的日常生活民族特色突出,如見到長輩或與久別的親人重逢時要先親吻臉頰,或者獻哈達、磕頭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特色化的生活內容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助推他們思考和成長。例如教學《回憶我的母親》,教師可以讓少數民族學生闡述生活中母親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感動,或者結合民族特色,讓學生談談在自己的民族中,母愛一般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傳遞,或者讓學生介紹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母愛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母愛的感受會更加深刻,這時教師再讓學生以《我的母親》為題寫作,有助于少數民族學生加深對本民族情感表達、親情傳遞以及民族習慣的認識,學生創作的文章也因為飽含了強烈的情感而提升了質量。
民族地區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應以堅持語文教學基本規律、地區民族特色特點及學生學習認知能力等為前提,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必須結合當地的特色語言環境和學生語言能力。二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將從閱讀中學到的知識有效應用于寫作實踐,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依據學生的喜好展開寫作練習。三是注重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而理解所學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
基于民族特色的“讀寫結合”教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民族特點,引導學生在讀和寫的過程中將民族特色與實際教學內容相融合,拓展民族特色化教學的渠道,提升地域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