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發改委稱,豬肉價格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中金公司判斷,在下半年總體供給下滑的大背景下,價格上行趨勢不改。
豬肉價格持續攀升引發市場關注。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最新數據顯示,6月第五周全國生豬平均出場價格為每斤9.56元,環比上漲11.7%,較3月下旬(即年內低點6.53元/斤)累計上漲46.4%,較年初上漲12.7%,較去年同期上漲17.3%。
上下波動
對于豬肉價格后期走勢,專家表示,總體將呈現穩中趨降態勢,在成本線之上波動。
國家發改委7月6日召開政策吹風會,相關專家介紹,下半年豬肉市場供應總體有保障,豬肉價格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
專家分析,從供給來看,今年1至5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處于合理區間。從需求來看,7、8月份仍然處于豬肉消費淡季,短期不會出現需求暴增的情況。從養殖成本來看,6月份,國家發改委監測的生豬飼料價格為3.54元/公斤,與3月份相比下跌幅度達9.3%,飼料成本持續降低。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周琳表示,總體判斷,現在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是處于比較合理的區間,后期豬肉上市供應是有保障的,下半年豬肉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缺乏基礎。
專家介紹,隨著國家穩價格和監管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市場也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調節,長期來看豬肉價格將出現回落。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所主任劉志成認為,目前生豬價格的大幅上漲,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來一段時間的上漲空間。隨著未來壓欄生豬和二次育肥生豬進入市場,價格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
此外,專家建議,生豬養殖戶要保持正常出欄節奏,不過度壓欄育肥,規避市場風險。
趨勢難改
“盡管當前生豬產能去化較為緩慢,但是各項指標都顯示板塊景氣度邊際改善。”招商證券認為。
價格方面,在接近1年的下降后,當前豬肉價格底部基本確認,并逐步走入上升通道;利潤方面,外購仔豬養殖、生豬自繁自養利潤率由負轉正,環比上月同期增加明顯;產能方面,能繁母豬產能持續去化;成本方面,俄烏沖突導致相關糧價處于近兩年高位,豬糧比價走勢上總體保持穩定,且同比有所上升,隨著國際關系的緩和以及供應鏈的逐步修復,豬糧價格有望向下調整,為生豬養殖利潤修復提供必要空間。
相關企業溫氏股份表示,近期豬價有所上漲,逐步進入豬周期右側通道中,初步判斷明年豬價可能會有所好轉。今年3月份豬價開啟了新一輪上漲周期,但今年豬周期完全反轉、直接進入單邊上漲周期的可能性較小,還需要時間驗證。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短期的壓欄會進一步減少生豬的供給,利多豬價。但是理性來看,壓欄也是有一定的時間限度的,短期壓欄減少的供給會在后期出欄時形成更大的供給,從而對未來豬價形成一定打壓,但在下半年總體供給下滑的大背景下,價格上行趨勢不改。
影響CPI
豬肉價格的上漲是否會讓CPI有所抬升?
6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2.5%,漲幅較5月擴大0.4個百分點,創近2年新高。
分析認為,CPI同比走高主要因為能源和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擴大。一方面國內豬價低基數效應導致豬肉價格同比顯著擴大。6月份豬肉價格同比回升15.1個百分點,推升CPI同比0.25個百分點左右,而去年6月豬價基數較低(環比下跌13.6%)。
另一方面,國際能源和食品價格高企也給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
6月份我國核心CPI同比僅抬升0.1個百分點至1.0%。疫情以來我國消費需求持續受到抑制,我國核心CPI同比一直低于1.3%,明顯低于疫情前1.4%~2.0%的水平。
東北證券表示,若豬肉價格持續地超預期快速上行,將成為助推CPI破3的潛在風險因素,但豬價上行推升的CPI讀數表現對貨幣政策影響非常有限(以2019年為例)。而相對來說更為重要的核心CPI,依然保持穩定,且當前尚無可以快速推升核心CPI的基本面支撐,故2022年下半年貨幣政策仍需穩中偏松,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但同時無需大水漫灌。
持續恢復
數據顯示,6月國內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2%、54.7%和54.1%,高于上月0.6、6.9和5.7個百分點,均升至擴張區間,表明我國經濟恢復有所加快。
不過,西部證券認為,復蘇背后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不少。其中在宏觀層面,包括疫情反復風險以及社交半徑收縮、婚配生育意愿減弱等疫情引發的長尾效應。
在中觀層面,地產處于景氣衰退周期,但地產及上下游產業鏈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占比超過20%,無論從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是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拉動來看,目前尚未有一個產業能取代地產的位置。新舊動能切換的過渡期意味著,在這一輪經濟自然復蘇之后,中觀層面會缺乏新的產業增長點,經濟走向的最佳狀態就是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不太可能出現超預期的情況。
在微觀層面,居民消費和企業資本開支意愿不足。
中金公司分析稱,疫情形勢平穩改善、穩增長政策積極發力,可以提振就業和收入,并減輕疫情、防疫的約束。對于暫時沒有消費需求的群體,可以通過促消費政策(購車優惠、消費券等)來撬動需求。
今年一季度居民儲蓄率仍較疫情前高3個百分點,未來伴隨疫情不確定性下降,這些“超額儲蓄”可以部分釋放。如果按2021年數據推算,儲蓄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可拉動消費增速約1.5個百分點。
中金公司預計,下半年非汽車消費復合增速或將逐季改善至5.5%左右,受低基數支撐,對應的同比增速超過6.5%;汽車消費受政策刺激和基數支撐,可能實現15%以上增速;餐飲收入仍受疫情壓制,或將溫和正增長。
綜合來看,下半年社零總額同比增速或超過7%,全年社零總額增速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