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燦蓉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快速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也逐步走向世界,與不同文化之間發生碰撞,展現出不同的火花,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對別的國家的文化了解甚少,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之一,能夠流暢地使用英語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浪潮中站穩腳步的前提。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前提下,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高中學生必須認識到學習英語不是為了應對試卷,而是為了能在實際當中靈活運用英語交流,并肩負起將中華傳統文化展現給全世界的重任。
關鍵詞:高中英語 中華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17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其豐富的思想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發展至今,繼承并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是每一代中國人的責任,然而西方文化不斷流入中國,人們漸漸了解到西方文化,并且年輕人逐步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生活方式。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中國文化處于弱勢,面對這一現象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建立自我價值觀的階段,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所以高中時期的英語教學不能只是單一地教給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并學會尊重各國之間文化的差異,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在傳統的高中教學過程中,課本教材主要以西方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為主要內容,所以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接觸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以至于學生掌握的關于中國文化的詞匯量相當匱乏,缺少對中華傳統文化價值的系統學習,用英語解讀中華傳統文化的意識也相當淺薄,在實際應用中更是難以敘述出中國文化特點,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也為以后中國文化的傳播筑上了一道無形的墻。
2.教師教學內容過于死板,教學目標單一,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的過程主要依賴于教學課本,過于書面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僅僅起到了知識傳遞作用,英語教學的內容只是應對考試,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根據教材來進行開展課程,將教學重點放在詞匯拼寫和語法講解上,學生難以提高實際交流能力。
3.學生不明白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英語,只求在考試中能夠考高分,缺少學習英語的動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完全依賴于教師的教授,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不會學習,缺乏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內容,每天只知道背單詞和課文。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學會即可,將每單元表的詞匯死記硬背就達到了學習目標,學會了知識點的語法就完成了學習目標。學生難以掌握詞匯的真正使用方法,不能應用于實際當中。學生越來越擅長書面答題,學習內容更多停留在知識層面和學習內容的層面,在實際英語交流中難以組織語言,逐漸形成啞巴英語的狀況,學生逐步失去對英語的興趣。
4.英語教師對中國文化的重視度不高,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西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是沒有錯的,但是在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過程中將西方文化作為主要傳播文化,忽略了中華傳統文化在英語課程中的作用,使得學生逐漸喜歡西方的節日或飲食,向往西方的生活習慣,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卻了解甚少,那么英語文化的學習就產生了本末倒置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學習英語是讓我們了解外國的風土人情,為我們走向世界打下基礎。然而現在的英語教學的過程卻過于注重傳播西方的文化,造成中西方文化不能協調發展。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中國在國際的舞臺上逐步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英語在國際文化傳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高效率的英語教學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將知識和文化全部掌握,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并讓學生產生自豪感,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逐步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有利于學生利用英語思維學習方式認識中國文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確立學習目標,拓展學生的眼界,將中華傳統文化傳遍世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效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必然性。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大量的詞匯、語法讓學生對學習感到乏味,逐步失去對英語的興趣,而將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步融入高中英語的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起到大大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作用。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實際生活當中就能接觸到的,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2.培養學生的價值觀
隨著西方文化逐漸走入中國,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已經融入中國的生活習慣當中,而逐步忘卻中華傳統文化,崇洋媚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覺得西方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潮流。例如,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過西方的情人節,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西方的故事,卻不知道中國的一些民間故事,例如,很多人說起耶穌都會知道他的故事,人們慶祝圣誕節來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中國除夕的由來卻越來越少人知道,在很早以前有個很兇狠的怪獸叫夕,這只怪獸會在每年三十的晚上出來傷害人,后來人們發現當夕看到紅色或聽到聲響后就不會再出現,于是人們就會在年三十的晚上貼春聯放爆竹將夕這個怪獸驅除,所以年三十的晚上也就叫除夕。
將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步融入英語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會只知道西方文化,將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學習,了解中國文化與其他國家文化的不同,承擔起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責任。
3.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
高中的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多年英語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基礎的英語知識,所以高中英語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單詞、語法的書面應用,更多要培養英語在交流過程中的實際應用,讓學生以中華傳統文化作為英語口語的交流內容,可以學習到更多關于中國文化的詞匯,拓展學生的詞匯量,避免學生在實際交流過程中因不會相關的詞匯而難以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而且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中也會鍛煉學生口語交流能力。
4.拓展學生的世界觀
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學教材逐漸了解西方文化,再將中華傳統文化也逐漸融入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對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時進行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深度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后,也要學會尊重別國的傳統文化,包容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異性,拓展學生的世界觀,不拘泥于一種文化,逐步實現自我意識,提高國際交流能力。在不同文化的環境下,學習英語不僅僅只是為了和英國人或美國人打交道,而是為了和世界各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用英語進行交流,要建立多元化的視角,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差異。例如:法國人從來不擺放黃色的花朵,而荷蘭人卻特別喜歡黃色的花,泰國人在與人坐著交談時不能把一條腿放到另一條腿的上面,在尼泊爾山區中主人會以吐舌頭的方式表達對來人的歡迎。
5.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
中華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在歷史的潮流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魅力,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發展,中華文化也將展現于世界各國面前,在時代快速更迭的今天,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培養新時代學生傳承和弘揚文化的能力,將中華傳統文化推廣到更多國家,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
6.學生確定學習英語目標
學生學習英語往往是為了應對試卷、應對高考,缺少自己的學習動力,將中華傳統文化逐步融入高中英語的教學中,使學生逐漸了解到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認識到自己學習英語,不僅僅只是學習一門語言了解一種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身上肩負著的責任重擔,增加學生學好英語的使命感,確立好自己學習英語的目標,在未來的某一天通過自己的知識能力,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措施
1.利用外國影片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依賴教師教學的內容來學習知識,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現代,教學過程也要多元化,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英語影片。英語影片的放映更具有直觀性,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且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也了解了中華的傳統文化。例如,電影《花木蘭》就是以中國歷史為背景,講述的是南北朝時期花木蘭替父從軍保衛國家的故事。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到我國的傳統民族精神。而電影《功夫熊貓》是以中國的國寶動物熊貓為主角展開的一段匪夷所思的冒險故事,將中國功夫、飲食、服飾等許多的中國文化融入影片當中。整部影片充滿了中國的文化符號,展現了中國的文化精髓,這部影片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智慧和哲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貫穿了影片的始末。
2.實施西方文化與中華文化對比教學
在高中英語課本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課本中出現西方文化的教學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中的西方文化知識,再查找相關資料對比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在查找的過程中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知道中國的文化發展中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在西方的文化中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才能成為更強的國家。例如,在飲食方面:西方人吃飯喜歡吃冷食,而中國人喜歡吃熟食,在生活方面:西方人喜歡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中國自古就是集體生活。文化性格:西方文化屬于外向的文化性格,而中國文化正好相反,是內向型的文化。教育方面:中國的教育大多數是一種封閉式的教育,而西方教育采用的是開拓自我的教學方式。
3.脫離課堂,組織課外活動
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學習也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課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會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學生想全面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或者學生對教師上課講解的內容不能完全聽懂,針對這些課上出現問題,可以開展課外英語探索文化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查找獲得的知識,比教師教授灌輸的知識更加記憶深刻。順利掌握中國的傳統文化,還能確保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應用到英語的實際交流當中。例如:組建英語版各國文化差異板報,學生自由分組,通過查找書籍等一系列方式,搜集各國之間的文化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各個小組定期更新內容。How diff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people in china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the way to greet in Japan and Korea is to bow; In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or Britain , the way to greet each o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s to bug or kiss face;In Thailand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with their hands folded;In? Italy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 way to greet is to quickly come forward and kiss each other's faces.
4.拓展中華傳統文化的英語詞匯
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詞匯量積累的情況直接關系著英語學習水平能力高低。有時候學生難以做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由于積累的英語單詞匱乏造成的。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補充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詞匯。教師可以根據高中學生的英語實際學習情況,按教學內容,根據課時補充中華文化相關的詞匯,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自由分組整理關于中華文化相關的詞匯。例如,中國的節日: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清明節——Tomb sweeping day,中秋節——Mid-Autumn Day,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 。中國文學作品:《史記》——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西游記》——The Journey to the West,《水滸傳》——Outlaws of the Marsh。中國食物:湯圓——Sweet Rice Dumpling,火鍋——Hot Pot,春卷——Spring Roll,北京烤鴨——Beijing Roast Duck。
5.拓展高中英語教師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教師作為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媒介,在教學過程中,能否有效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師要拋開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新的教學方向,必須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的重要性,通過課下不斷學習中西文化的不同,增加自己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量,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將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植入到英語教學里,讓學生充分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而言之,將中華傳統文化內容不斷融入高中英語當中,是傳承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英語教學的實施目的是為中國培養能力全面的人才。如果在高中的英語教學中不能有效將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融入,會逐步淡化中華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西方文化將掀起盛行的熱潮。將英語知識和中華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向學生傳播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每個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義務,更是責任。高中學生在學習好英語這門學科的基礎的知識以外,更要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到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要適應多元化的生活模式,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民族責任,為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中的傳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白生鈺《高中英語課堂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實踐與探究》,《校園英語》2021年第35期。
[2] 王富民《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識》,《學周刊》2021年第24期。
[3] 張曉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基礎教育研究》2021年第9期。
[4] 孫璐《高中英語課堂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法探討》,《英語教師》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