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臨汾;特色文化產品;文化產業體系;特色農業
文化是人們在一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文化得以傳播和延續的重要載體。當前臨汾地區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這些矛盾導致了臨汾地區特色文化創新發展受到制約和影響;同時也導致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有所動搖;進而影響到社會文化的整體和諧發展[1]。
首先,傳統民俗對當前特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影響較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統民俗的內容以及形式過于簡單、傳統,并沒有給大眾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因而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失去了最大的動力。第二:一些傳統民俗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后的新型形式難以獲得大眾的認可與接受。第三:一些傳統民俗缺乏創新活力,甚至創新意識淡薄,導致創新動力不足,沒有形成具有足夠吸引力的特色文化發展模式。第四:在傳統民俗創新過程中缺乏人才及資金的支持與幫助,使得創新活力受到了限制。第五:傳統民俗創新理念尚未得到普及化,未能吸引大眾的廣泛關注與興趣;同時也缺乏資金支持與技術支撐,使得傳統民俗的創新發展受到限制。此外,在當前政府大力推動與傳統民俗相結合的新型文化模式中,缺乏資金支持與人才支持,導致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這對于當地特色文化創新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目前臨汾地區的特色文化宣傳存在著多方面的不足,在文化與經濟和旅游的結合過程中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但是同時需要注意到,文化部門在宣傳力度方面和經濟和旅游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還不夠,沒有形成整體合力[2]。
宣傳力度不夠并不能導致文化特色景點得到有效推廣、旅游產品得到有效開發;如果對旅游文化不重視而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則會導致文化宣傳與發展嚴重脫節、文化與旅游相分離現象出現。而對于傳統民俗文化的宣傳還沒有形成廣泛、有效的宣傳渠道。這導致各地在開展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時缺少有效支持;這也是導致地方民俗表演節目沒有得到廣泛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會破壞當地的精神面貌,也對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帶來一定的阻礙作用。
當前,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要避免傳統產業產生消亡的風險。而推動臨汾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積極構建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同時要積極開發適銷對路的特色產業產品,要加大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相關人才隊伍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建設及相關扶持政策,不斷優化地方社會經濟結構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促進臨汾地區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既要注重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并舉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向創新驅動轉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對文化產業的影響日益增強。從生產關系來看傳統的以生產要素為核心的價值鏈結構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其次,隨著市場競爭能力的增強以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著更大考驗[3]:
一是技術不斷革新迭代影響其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對企業經營模式和產品品質提出新挑戰;三是生產組織方式不合理會帶來生產效率低、質量低以及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通過優化生產組織方式對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在推動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應注重完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傳統文化產業要提升競爭力必須要在創新方面下足功夫而不是在速度上下功夫進行創新驅動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水平以及品牌影響力。否則將會帶來不可持續的發展風險及生態災難隱患。
要充分發揮產品創新對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促進文化要素資源和文化產品有效整合并實現優化配置和循環利用;同時也要加大對先進技術和設備的研發投入與推廣應用,讓更多先進技術、設備實現產業化生產,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對企業來說首先要提高產品質量,通過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同時也要通過建立完善的文化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不斷優化文化市場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方式。在創新產品生產模式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和文化資源整合并加強文化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同時也要重視人才培養和文化人才培養以及行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等相關舉措促進區域內文化產業技術水平、創新能力以及人才隊伍建設取得良好效果[4]。
其次在構建文化市場機制過程中要積極培育消費者需求與自主消費意識。為了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強人民幸福感需要不斷完善相關市場制度及體制機制建設,充分發揮文化市場的調節作用和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等內容也應當得到重視與加強。最后還需要不斷強化對人才隊伍的培養與管理工作,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與激勵機制建設,通過一系列舉措促進區域內非物質遺產等文化產品創新和市場繁榮發展。
在新形勢下進一步開發新型營銷模式,對于不斷促進臨汾地區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建立專業特色品牌宣傳推廣機制。積極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進行特色產品的宣傳推廣,擴大臨汾文化產業品牌的影響力以及知名度。二是搭建產品與渠道雙向互動平臺。三是完善企業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積極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搭建公共平臺促進文化企業品牌創新,同時推動臨汾文化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并注重產品國際化營銷方式創新。四是通過有效的市場宣傳手段讓更多用戶了解并喜愛臨汾特色文化產品。五是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加大旅游推介力度以擴大臨汾特色產業品牌影響力,同時加強與景區、電視臺等合作打造出更多高品質旅游目的地,為促進臨汾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多契機[5]。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產力,對提高國民生活水平、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臨汾地區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可以使企業與農民實現互利共贏。同時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發展文化產業還需要完善相應的制度建設,構建現代經濟發展體制。構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結構。積極發揮文化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興產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區域特色經濟優勢,通過融合多種資源優勢,推動當地產業的升級與迭代發展。大力發展臨汾地區特色產業體系,為臨汾地區傳統優勢產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穎,劉倩玲.構建新時代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廣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之一[J].新西部,2022(07):17-25.
[2]路太忠.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產業繁榮發展[N].張家口日報,2017-02-18(003).
[3]秦璇.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推動河南文化旅游產業新發展[J].當代經濟,2015(18):94-96.
[4]王小強,張琳彥.以特色動漫產業發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J].理論學習,2014(05):46-48.
[5]金喜雙.傳承打造弘揚白城文化品牌推進吉林西部特色文化發展繁榮[N].吉林日報,2012-04-06(009).
(作者單位:臨汾市堯都區文旅局 李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