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維強
生本教學思想滿足素質教育標準,也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中,推進學生自主步入探索研究之路的教學思想。生本教育中更加重視學生的主觀思想與認識,語文作文的創作中,需要學生闡述自身的情感與思想,表述自身認識與體悟。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固化思維的困境,引領學生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更加主動勇敢地進行作文互動,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
一、生本教育思想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持續不斷深化,對我國素質教育越發關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進程中,開展進行生本思想教學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所謂生本教學也就是將學生作為主體,從學生方面著眼,重視學生體驗,理解學生感悟,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空間與平臺,從而提升學生的主觀性與自主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明晰每一個學生的差異,仔細觀察學生,發現學生的長處,推動學生進步。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由于當前大多數教師依然在采用灌輸式和練習式教學,作文教育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給學生灌輸寫作手法,并且布置大量的作文練習內容,造成許多學生只學會了寫作技巧,并沒有學會寫作思路,導致很多學生沒有題材、沒有事件、沒有思維,出現寫作難的現象。而且部分教師認為作文與閱讀量和模仿寫作的關系很大,倡導學生閱讀相關作文書籍,并且模仿他人的寫作方法,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教學目標不符合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作文教育應以啟蒙和鍛煉能力為主,因此限制過多,對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部分教師給學生的寫作目標基本都是以考試為主,甚至還有固定的寫法和格式,不建議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從而讓部分學生失去了寫作的興趣與靈性,學生的寫作水平受到了極大的約束。
(三)教師不夠注重以學生為本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基本以自己的理念為主,并沒有注重學生的想法,久而久之,很容易導致學生習慣于被動寫作,或把寫作當成強制性的任務,這對學生寫作興趣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單一,缺乏對學生的鼓勵,因此也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三、生本教學措施
(一)創設生動情景,延展學生思維
將學生作為根本的教學思想實施,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平等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依據自身在學習進程中的缺陷進行學習,在學習進程中依據自身實際狀況,展開有目標、有指向性的學習,實現學生個人能力的進步。在生本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引領人,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應對其提供適當的指導、引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自主,也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學習并不僅是對知識點的盲目掌握與背誦,而是對問題展開探索與分析的進程。學生在研討中,可以達成思想意識的進步,并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進程中可以將生活作為前提,應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探究,在提升教學成效的同時,推進學生個人素養與整體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思想意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文章時,在課堂開始前期階段就應該切實做好備課工作,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下載相應的風景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對西沙群島產生極為深刻的印象與理解,為學生創設情景,刺激學生視覺、聽覺的感官,實現學生身在其中,體悟大自然的魅力之處。達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課外環境中進行寫生,并強調學生多多觀察身邊的美好景色,最后寫出相應的主題習作。總體來說,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前提中進行有效延展,并深化學生的知識體悟,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更加有效地進行知識學習,這種教學將學生作為根本,尊重學生感受,學生在這一環境下進行作文創作,自身的情感會更加深刻,所創作出的文章也將更加生動。
(二)重視文學作品導讀
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進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文學作品展開閱讀,把控作品中的不一樣世界,體悟其中所傳輸的情感認識,把控作者經由作品對實際生活的感情與體悟。文學作品導讀的模式應用,可以激起學生對實際生活的熱愛,實現學生審美思想的提高,深化學生對語文素養的形成,同時在閱讀進程中接受引領與熏染,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學生個人能力以及語文思維的提高,這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較為高效的一種舉措。在實際教學進程中,教師應該將生本思想理念合理引進,帶領學生對質量優異的作品進行品味閱讀,實現學生心靈的凈化與學習熱情的提升,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賞析能力,從而使寫作教學成效更加顯著。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文學作品,這“三天”在普通人的眼中看來是十分簡單平凡的,在作者的眼里卻是如此珍貴,在這一段文字的表述中,學生可以切實體悟到作者的實際生活多么冰冷枯燥,也可以感受到現階段自己實際生活的幸福美滿,同時對實際生活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悟與感受,認識到真正美好的事物就在自己的身邊。在實際寫作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從一部分小的內容入手,賞析文學作品中一部分表述模式的優勢,從而在自身的寫作進程中積極引入與應用,使自身的作文書寫獲取更加顯著的成效。又如,教師在向學生推薦《昆蟲記》這一作品時,這一著作中寫道“人們不能遇到荊棘就放棄自己的生命”。在體悟與閱讀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對生命的內在含義產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與把控,創設對生命的全新體驗。通過這種文學作品引領閱讀的模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更多在課本中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同時在閱讀進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思想,詳細品味內容,更有效地達成生命教學,同時為學生的作文創作奠定素材基礎。
(三)引進新鮮元素
語文屬于一門與實際生活具備緊密關聯的科目,語文習作中的較多素材也都來自實際生活,因此在實際教學進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新鮮的生活化因素。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前提是需要學生細致完備地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內容,同時對實際生活有所思考與體悟,讓學生逐漸形成對實際生活的熱愛,并讓學生掌握作文就是對實際生活的寫照,作文來自生活與累積,這樣才不會導致作文內容的乏味空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書寫春天主題的文章時,可以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郊外,觀察體悟身邊的一花一草,讓學生感受身邊所存有的實際內容,這些細微元素在文章中的引進,都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實現文章創作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實際生活中的因素讓學生在思維上進行延展。例如,雨是實際生活中經常有的事物。對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不同方面進行研究。比如,雨可以澆灌土地,實現糧食產量的豐收,但是雨也有可能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災害的出現。這種思維延展的措施,可以有效突破學生的固化思維,實現學生在研究分析問題的同時,不停滯在一個方面,從而使創作出來的文章更加全面詳細。由此可見,生活因素在寫作教學中的引進,可以切實激起學生的動力與積極性,實現其在學習進程中發揮自身主體作用,積極加入整個學習中,達成生本教育。
(四)強化生活聯系,豐富情感體驗
閱讀是累積語文知識的關鍵途徑,因此,語文教師一來應該繼續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熱情,推進學生語文知識的累積,二來也應幫助學生打破思維限制與影響,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強化作文教學以及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使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處處留心、認真觀察,應用所學習過的語文知識描述實際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書寫自身的情感與思想,從而創作一篇篇具備特點以及情感色彩的文章,而不再是機械性、固定化的寫作。這也是生本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要價值。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完《貓》這一文章以后,為了讓學生寫出生動形象的動物,明確動物所具備的不同特性,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當地的動物園,讓學生觀察動物園中的動物。學生通過真實的觀察,對大象、孔雀等動物所具備的特點掌握得更加深刻明晰,在心底迸發出寫作的動力與熱情,將自身所看到的、想到的一點一滴應用語言描述出來,不僅書寫出了動物的習慣特點,也表達了自身對小動物的喜愛,提出了自己想要保護動物的想法,寫作越發成熟順暢,同時在寫作進程中體悟到了輕松愉快的思想情感,切實達成寓教于樂的教學成效。
(五)鼓勵自主修改作文
將學生作為核心的思想意識中,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應該鼓勵學生自主修改文章,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認識到,完成寫作后認真修改的重要作用與必要性,在這一進程中應該以夸獎表揚的方式,與學生平等交流,規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促進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優良習慣形成,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與質量。例如,學生在書寫完作文《我的_____》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為自己的文章評分,看一看哪一個學生最后的分數與教師的評分相貼近,這一種新穎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修改文章的熱情。學生認真詳細地閱讀完作文,找出了各式各樣的寫作問題,一邊進行標識,一邊進行評分,同時應用其他顏色的筆修改文章,教師通過“大家的文章修改得都十分棒”“老師以你們為榮”等語言激勵夸獎學生,提升了學生修改文章的積極性,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持續進步。
(六)重視學生心理
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進程中,將講授寫作知識與技巧作為主要內容,忽略了學生心理所產生的變化,沒有表現對學生的重視與關注,這不僅不滿足教學改革所提倡的學生為課堂核心的原則,也與生本思想理念背道而馳,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動力與熱情,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安排進行寫作,缺少自主寫作的動力與欲望,阻礙寫作能力的進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生本教學思想牢固地刻在心里,遵守“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進行教學。為了使學生獲取更多的寫作靈感與動力,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構建知識情景,推進學生想象力的進步,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中有內容可以書寫,能借助寫作表達自己,從而使學生從被動寫作轉變為主動寫作,寫出具備真情實感的優質文章。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月球之謎》這一課文后,發現學生對未知的月球十分感興趣,為了打消學生抵觸寫作的心理,可以設計這樣的寫作話題,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月球上會是怎樣的。然后教師為學生展示幻燈片,播放月球在宇宙中的樣子,將學生帶進神秘的宇宙環境中,讓學生環繞著“我心中的月球”進行寫作,學生的寫作動力被瞬間激發,天馬行空地想象著月球的樣子,所書寫出的內容也充滿了學生的童真意趣。教師對學生的想象以及寫作應用鼓勵舉措,從而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熱情與信心,使學生愛上寫作。
(七)進行閱讀活動,豐富課余文化
進行閱讀活動,不僅應該適時,也應該適度。對學生而言,小學時期依舊是應該將課程大綱所規定的學習內容作為主要。在學習完這些內容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合理進行內容延展,積極指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從而豐富學生的課后文化生活。教師應該在指導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的進程中,掌握好尺度,不能過于放縱學生,也不能放寬學生的閱讀限制。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閱讀活動進行嚴格把控,在科學設計實踐的方面做好工作。比如,為學生專門設計閱讀課,讓學生展開自主閱讀,閱讀課程的時間安排應該最大程度上符合課程標準,不能影響正常的授課活動,還應該符合學生對閱讀的需要,閱讀課每一個星期可以設計一節到兩節。在閱讀材料的選取方面,教師應該依據學生所處于的年級標準,以及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等差異選取合理讀物,如兒童雜質、故事書等,同時,教師還應該精確把控閱讀的度,也就是學生是否對閱讀內容掌握得恰到好處等,是否可以將其精確地應用在寫作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本思想意識中的教學更加重視對學生實際需要的認識與掌握,將學生作為教育的根本,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與感悟。很明顯,過去的教學方式在這一方面存有一定的缺陷。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程中,教師應該科學地使用生本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熱情,培育學生好的習慣,這對學生未來的成長與進步具備積極意義。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