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蘭
春意漸濃的時候,村里的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春耕了。收拾農具翻地運肥,淡淡的炊煙飄蕩在村子上空,沾滿春風,沾滿鳥語花香。空氣中彌漫著甜絲絲的希望,人們懷揣著幾分期盼、幾許惆悵,心情與時節站在同一個節拍,偶爾裹挾著幾片春雪、幾滴春雨。
男人們從地窖里“釣”上一筐筐冬眠的土豆,倒在院子里準備做種子。
地窖里“釣”上的土豆們穿著各種顏色的衣服,睜著亮晶晶的眼睛,大的大,小的小,被晾曬在春天調皮的陽光下。紫色的、紅色的、黃色的土豆們,全部穿著淡黃色的泥土外套。小孩子們蹦蹦跳跳,和春風一起悄悄跑到土豆前,蹲下身子輕輕摸摸那些將要成為土豆媽媽的種子們。
一顆小土豆直接是一顆種子,大土豆一般一分為二。女人們坐在院子里,一邊嘮家常,一邊切土豆種子。家家戶戶院子里都飄著土豆淡淡的淀粉香味。
耕牛拉著犁鏵,腳步叩響大地。泥土“嘩啦啦”旋開一條縫。點土豆種的人,挎著裝好土豆的籃子,跟在耕牛與犁鏵后面,伸手從籃子里取出一顆顆土豆種子,彎腰種到犁鏵開出的土壤里,然后再撒一把肥下去。一顆顆土豆種子均勻地排列好了,下一行翻開的泥土就覆蓋在前一行種下的土豆上。銹跡斑斑的犁鏵慢慢被沙土磨得锃亮發光。乏累了,扶犁趕牛的男人們便坐在地頭上,掏出煙袋,愜意地抽上幾口。點種子的女人或孩童或老人,也喝口水,休息休息。星星點點的小草們,從土里鉆出來,探頭探腦,仿佛在打探春的消息。
春耕基本結束的時候,土豆就種好了。然后就是靜靜地等待著它們生根發芽。急性子的人三天兩頭跑到地里察看。一兩場大雨之后,土豆厚厚的墨綠色的葉片從容地從地里鉆出來。等幼苗長齊了,苗朵豐滿了,人們就開始去地里鋤土豆。第一次鋤,主要是為土豆鋤草、松土。鋤完草的土豆地光彩鮮亮,好像穿上新衣服一樣,土豆苗也是神采飛揚。等土豆苗長到四五寸高,苗成形后,鋤第二次,這次主要是往苗下培土,把垅背的土往苗下堆,目的是為土豆結果時有充足的土壤空間,為土豆長大創造良好的條件。
鋤土豆一般鋤兩次,但也有勤勞的人家為培土更多,讓土豆結得更大,就去鋤第三次。第二三次鋤,莊戶人叫作摟。鋤摟土豆的時節一般是剛數伏天。鋤摟是給成長的土豆一個溫暖舒適、有營養的家。鋤摟完的土豆苗長得快長得旺。土豆莖會長得更壯實,葉盤也更大了。
很快,土豆開出朵朵鮮艷獨特的土豆花。土豆苗娉娉婷婷,傲視著天空下的白云。鈴鐺一樣的土豆花秀麗奪目,有的潔白純凈,有的白中帶黃,有的泛著紫色誘人的光。土豆花的顏色是隨土豆種子顏色傳承的。紫色的土豆種子開的是紫色的花,黃色的土豆種子開的是淡黃色的接近白色的花,花蕊都是金黃色的。它們輕輕搖曳在大地上。風兒吹過,蝴蝶和各種小飛蟲們在土豆地里翩翩起舞,蜜蜂唱著歌“嗡嗡嗡”飛來飛去,在土豆花上采蜜。這些花的使者們和風一起,把土豆花的芳香撒在田野上。這個季節是花的季節,是盛開的季節。這個時節土豆葉繽紛生長,土豆花盡情開放,一排排一壟壟,土豆們寫出綠油油的詩行。
土豆的家隨處可見,田間溝邊,地頭溪畔,院子里的角角落落。
蓬勃生長了一個夏季的土豆苗,看起來膘肥體壯,點綴在土豆地里的雜草醒目惹眼。偶有不懂土豆生長規律的客人,看到土豆花落,就扒開苗下的土,去摸土豆嘗鮮,但摸到的是嬌嫩水氣,還沒有真正長大的小土豆。客人心里頓時生出許多歉意,后悔不該把土豆苗撥弄。一邊忙又往土豆根上培土,滿懷小土豆還能慢慢長大的希望而離開。
秋風穿越叢林山巒,在大地上奔波。樹葉變黃,土豆苗上的葉子也慢慢變黃變干。苗與葉的乳汁仿佛都喂給了壯實的土豆。傾聽簌簌秋風,或急或慢,好像是土豆苗在歌唱,它們守護著土豆,完成光合作用,完成為土豆輸入營養的任務。土豆長大了,土豆苗美好的青春在盡職盡責中度過。它們以樸素的美麗和光彩來展露它們的胸懷,來抒發它們的情感,于是才有這飽滿的土豆,才有了這秋的生動情韻。
土豆苗依依不舍與土豆告別,快要枯萎的根,以難以名狀的繾綣,連接著一粒粒土豆。它們不情愿地丟下土豆,或許土豆苗上還有一兩個小小的指頭肚大的土豆,藏在苗的懷里,戀戀不舍。
中秋節前后是熱火朝天的秋收季節,也是收土豆的時節。村里全民參“戰”,老幼上“陣”。土豆地里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土豆們藏在泥土里,準備了許多的驚喜。籮筐口袋們全部派上了用場,镢頭一抓抓下去,土豆苗帶著土豆從土里跳出來,一窩又一窩。拾土豆的人開心地把土豆從土豆苗上拽下來。土豆們左一堆右一堆,左一筐右一筐,左一袋右一袋,光芒四射,這是屬于土豆的時光。收土豆的日子,離家遠的人們都要準備好干糧和水在地里吃飯。忙碌的莊稼人,風餐露宿,干糧與風一起吞咽到肚子里。吃完干糧繼續收土豆,刨土豆的人汗流浹背,拾土豆的人腿酸背疼,但心里都藏滿歡樂和喜悅。
收土豆的時節經常會發生有趣的故事,比如發現土豆地里藏有一叢可食用的楚楚動人的蘑菇,比如藏著一個野鵪鶉窩,里面有一窩鵪鶉蛋,或者是野雞窩和蛋,那份濃濃的驚喜令人難忘。據說,有一個村子,有一戶人家在谷子地收到一大袋土豆。他們并沒有在谷子地里種土豆呀,這是哪里來的土豆呢?原來是鼴鼠,它們在頭一年的秋天從土豆地里把土豆抱回家,卻因為某種原因沒有吃掉,第二年土豆在地里發芽長大。
濕漉漉的土豆地,亮瓦瓦的藍天空,白悠悠的云朵兒,收土豆人們的紅頭巾、綠頭巾,各種色彩艷麗的花衣服,構成一幅特有的田園畫,給人淡淡的美和濃濃的鄉土情。田野里到處是陽光般的笑臉。土豆的光芒照耀著忙碌的日子,照耀著莊戶人樸實無華的生活。
收完土豆之后,還有一項活動,就是再去地里挖撿土豆。盡管土豆已收完,還是有不少遺落在泥土里,于是人們還是要扛著鋤頭再一遍遍地搜尋拾撿。幾個人自愿組成搜尋小組,一壟壟一鋤鋤慢慢挖掘,尋找沒有拾凈的土豆。有時候一鋤就可以挖到一個大土豆。有時候挖很大一片,也挖不到一個小土豆。挖出來的土豆裝進自己的口袋或籮筐,就像撿到寶貝那么開心。孩子們懷抱著小小的希望,跟隨在大人們身后,撿起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歡樂。
土豆的時光鮮艷晶亮。回憶與土豆在一起的日子溫馨而甜美,樸實無華的土豆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味。土豆在镢頭下露出泥土,灑一地燦爛,灑一地光芒,灑一地喜悅和歡樂。土豆不僅是一種農作物,不僅能做種種美食,它也是我們兒時最熟悉的小伙伴。土豆一直住在泥土里,住在我的記憶里。土豆一直奔跑在泥土里,土豆一直奔跑在我的記憶里。
土豆,平凡的土豆,在美麗的時光里散發著久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