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貞
統編語文教材注重單元整合,每個單元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各部分內容環環相扣,相互配合,使每個單元形成一個系統。因而語文教育應基于國家課程的項目式學習整合單元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促進知識的整合、建構與創造。項目式學習中的驅動性問題作為項目學習開展的鑰匙,尤為重要。如何設計一個合適的驅動性問題撬動語文探究學習、深度學習的發生?筆者試以統編教材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外國文學名著”為例,淺談驅動性問題的設計策略。
一、 關注人文主題,促進精神成長
單元中的人文主題承載著育人的重任,潛移默化中形塑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驅動性問題首先要圍繞人文主題展開,建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關聯,促進其精神成長。
統編教材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外國文學名著”,這一單元的課文包括精讀課文《魯濱遜漂流記(節選)》和略讀課文《騎鵝旅行記(節選)》《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這三部小說講述的都是游歷和冒險的故事。閱讀這些作品,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外國文學名著的魅力,感受各國的風土人情,而且可以讓學生跟隨主人公一起成長,體驗成長的歡樂和艱辛。但是這三部外國文學名著對學生來說時代比較久遠,故事中也有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也影響著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在設計本單元的驅動性問題時,要注意貼近學生的閱讀心理,激發學生對外國文學名著的興趣。教師可以將驅動性問題設計為“對話外國名著中的主人公”,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僅要閱讀主人公的冒險故事,還要提煉故事情節,探究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時代背景等,更要對照現在,從這些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聚焦語文要素,提升讀寫能力
驅動性問題還可以聚焦單元的核心語文要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落實核心素養,提升讀寫能力。
六下第二單元的第一個語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第二個語文要素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寫作品的梗概,了解作品梗概是把握名著主要內容的方法之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借助這個范例了解什么是梗概,梳理寫梗概的步驟。而在口語交際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一本書交流心得,結合“交流平臺”所提示的評價人物的方法進行表達。因此,設計這個單元的驅動性問題時就可以圍繞“寫梗概”“評價人物”這些關鍵任務展開。比如,可以將驅動性問題定為“如何設計一本外國文學名著畫冊,向讀者介紹名著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用這個驅動性問題串起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在項目式學生的過程中就落實了本單元的讀寫任務,消除了閱讀與寫作的壁壘,有效提升了讀寫能力。
三、指向真實情境,解決現實問題
項目式學習應該設計一個真實的項目。在項目式學習環境中,“真實”就是“學習的理由”。讓學生的學習探究與生活、與現實、與社區切實發生聯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內容來源于生活,通過經驗學習讓學生獲得“體驗”;二是項目與學生生活的社區相關,讓學生作為實踐者參與到真實世界的運用中;三是學生不僅與教師交流,還要與其他的成人溝通;四是學生創造的成果將被人們所使用。
六下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語是“跟隨外國文學名著的腳步,去發現更廣闊的世界”。這個單元的名著均為冒險和游歷故事,主題本身就非常貼近小學生心理,符合小學生的閱讀期待。但是外國文學名著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比較陌生,如果我們在校園中布置一個有關“外國文學名著”的展覽,一定能夠受到小學生的歡迎。我們可以把原來設定的驅動性問題改為:我們將在校園里布置一個“外國文學名著展”,作為策展人,你如何設計一張與外國文學名著相關的海報,向讀者介紹名著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在這個驅動性問題中,我們賦予了學生真實生活情境中的角色——“外國文學名著展”策展人。這樣,項目式學習就會變成一個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項目。
四、加強目的導向,重視成果展示
項目式學習非常重視成果展示,“展示課”是整個項目學習的重要活動階段。成果展示既是學習任務的落實,也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因此我們在設計驅動性問題的時候,要加強目的導向,重視最后的成果展示。
六下第二單元最終要落實的核心學習任務就是寫作品梗概。我們在設計項目學習的驅動性問題時,同樣也要明確這一核心任務,讓學生在整個項目的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都圍繞核心任務展開。我們把項目設計為在校園里開一個“外國文學名著展”,展覽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向同學們介紹外國文學名著的作品梗概。這樣的設計就能夠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有一個明確的導向:他們需要學習如何寫梗概,最終要創作的作品就是寫出一篇優秀的作品梗概。學生在驅動性問題中理解、明確了學習目標,在后面的實踐操作中也就能緊緊扣住單元的語文要素和核心知識點,落實單元學習任務。
一個明確的、真實的、有意義的、有挑戰性的驅動性問題,能夠讓學生專注于項目,讓他們明確目的,為他們指明方向,激發他們的合作研究和探索實踐。項目式學習推動了語文資源的重新整合和重構,不僅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新的學習理念。
參考文獻:
[1]湯姆·馬卡姆(美). PBL項目學習[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
[2]蔡可. 美國項目學習與我國語文教學改革[J].語文建設,2015(31).
[3]王芳. 單元微項目驅動性問題設計[J].江西教育,2021(2).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南山區育才四小)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