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春露 紀立霞
摘要:目的 分析對于高齡后循環腦梗死患者通過合用通痹活絡湯及依達拉奉的治療價值。方法 病例選取自2018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確診為高齡后循環腦梗死,共計100例,隨機數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組,即對照組、觀察組各均為50例患者。對照組為依達拉奉治療,觀察組合用通痹活絡湯、依達拉奉治療,就兩組的中醫證候積分、神經功能、治療總有效率、血液流變學指標等進行對比。結果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NIHSS評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96.00%、82.00%,P<0.05;治療前兩組血高切和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以及血漿黏度對比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以及血漿黏度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高齡后循環腦梗死患者合用通痹活絡湯與依達拉奉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升神經功能、獲得確切療效,并可調節血液流變學。
關鍵詞:腦梗死;后循環;高齡患者;通痹活絡湯;依達拉奉;價值
腦梗死是好發于廣大老年人的腦血管疾病,且近年來的發病率具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臨床中后循環腦梗死較為常見,尤其是在高齡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1]。對于腦梗死患者,依達拉奉是比較常用的治療藥物,然而單一應用效果有限。近年來,中西醫結合用藥方案在腦梗死為代表的腦血管疾病治療中應用廣泛,且獲得確切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取自2018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均確診為高齡后循環腦梗死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女分別為27例、23例;年齡75~92歲,平均(80.6±2.7)歲;病程8~23 h,平均(12.6±1.7)h。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6例、24例;年齡75~91歲,平均(80.5±2.8)歲;病程7~24 h,平均(12.5±1.8)h。兩組以上資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符合后循環腦梗死的判定準則;(2)患者年齡≥75歲;(3)患者家屬對研究方案知曉并已征得知情同意;(4)各有關臨床資料完善;(5)發病至入院<48 h。排除標準:(1)具有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病變者;(2)具有腦出血表現者或具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者;(3)罹患各類精神疾病者;(4)研究中途死亡或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治療,30 mg/次,需要與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混勻后進行靜脈輸注,并于30 min內完成給藥,每日上下午各靜注治療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通痹活絡湯治療,其中依達拉奉用法同上,中藥方劑為:黃芪為60 g,桂枝與芍藥均為20 g,川芎與白術均為15 g,黨參為30 g,大棗6枚,水蛭和全蝎均為9 g,外加地龍2條,中藥加水進行煎煮后取汁300 ml,將其分為2份(150 ml/份),于早晚進行口服,每日均為1劑。兩組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中醫癥候評分。(2)利用卒中量表(NIHSS)對于患者神經功能做一評估,0~42分,分數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3)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基本痊愈:NIHSS評分降低90%及以上,患者的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患者NIHSS評分降低達到50~89%,同時病殘程度下降1~2級;有效:患者NIHSS評分降低達到20~49,癥狀表現緩解;無效:NIHSS評分下降<20%。(4)對比較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15.36±3.17)分、(15.37±3.16)分,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3.16±1.05)分、(5.95±1.30)分。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NIHSS評分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21.63±3.35)分、(21.65±3.34)分,兩組NIHSS評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NIHSS評分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7.05±1.19)分、(10.03±1.39)分。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為96.00%(48/50),其中基本痊愈11例,顯效28例,有效9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對照組為82.00%(41/50),其中基本痊愈6例,顯效20例,有效15例,無效9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
2.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以及血漿黏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中醫學將該疾病納入到中風的范疇之中,并且認為該疾病的發生多與內傷積損、飲酒飽食、外邪入侵以及情志不暢等有關,進而造成臟腑陰陽失調,以及出現內風旋動以及肝陽暴張等情況。患者的病機在于陰陽失調以及氣血逆亂,與此同時病位于心腦,也與患者的肝腎密切相關,患者的主要病因在于風火痰虛。通痹活絡湯當中包含全蝎、白術、水蛭、黃芪以及黨參等中藥,具有益氣通絡、健脾益氣、活血祛瘀等功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受損。在依達拉奉的治療基礎上加用通痹活絡湯,可發揮中醫藥的協同增效作用。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在治療之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神經功能評分以及中醫癥候積分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結果表明,通痹活絡湯與依達拉奉進行聯合應用,可有效提升高齡后循環腦梗死患者的整體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高齡后循環腦梗死患者合用通痹活絡湯與依達拉奉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升神經功能、獲得確切療效,并可調節血液流變學。
參考文獻
[1] 石韻宜,丁少波,韓偉超.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8):1590-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