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基 梁潤身 李全勝
朱宏基,梁潤身,李全勝.莊浪縣山洪災害防御監測預警系統運行管理模式探討[J].南方農業,2022,16(14):-198.
摘 要 莊浪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成后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縣內山洪災害被動防御的問題。基于確保項目良性運行,并為今后管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軟硬件設備健康運行提供參考,通過項目實施者全程參與設計、施工、運行、管理過程中對設備、軟件運維管理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山洪災害;防御監測預警系統;運行管理;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
中圖分類號:X4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4.063
莊浪縣地處六盤山西麓、隴西黃土高原東緣,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1 400~2 857 m,最高峰為六盤山山脈的桃木山,海拔2 857 m。莊浪縣丘陵溝壑區和土石山區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95.3%,河谷川臺地僅占總面積的4.7%;海拔1 700~1 900 m的土地面積占61.5%,其中1 900 m以上的土地面積占30.0%,1 700 m以下的低平地面積僅占8.5%;主要河流3條,500 m以上的支溝2 353條,足見莊浪縣地形地貌的破碎與復雜。
根據1980—2000年莊浪縣氣象資料,年均暴雨日數26.5 d,暴雨日數頻率7.3%,年暴雨最多日數39 d,最少17 d;暴雨多集中于4—9月,月平均暴雨持續時間4 d,降水量118.3 mm,暴雨強度17.08 mm·h-1。
由于暴雨發生頻繁且強度大,時空分布不均,山洪災害頻發,對莊浪縣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產生活產生了嚴重影響。2000年以來,莊浪縣發生的較大暴雨災害31次,其中2005年最為嚴重:2005年6月30日4時10分至7月2日12時15分,縣域內連續降雨達到138.6 mm,這次降雨是自1959年縣域內有氣象記錄以來連續降雨最集中、降雨量最多、降雨強度最大的一次降雨過程;造成水洛河流域的韓店、萬泉、南坪、朱店等鄉鎮大范圍嚴重洪澇災害,13個鄉鎮58個行政村的5.2萬人受災,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 995.2萬元。
1 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情況及效益
2012年3月,莊浪縣被列為甘肅省第三批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縣,2012年5月開始實施該項目,2013—2021年開展補充完善和升級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建成項目如下。1)監測系統。自動雨量站51座,簡易雨量站61座,自動水位站3座,視頻站5座,圖像站4座,入戶型簡易雨量水位一體站7座,無線中繼站7座。2)預警系統。預警廣播站137座,配套手搖報警器157個,銅鑼236面,應急呼叫器42部,安裝專業版入戶預警終端12套,家庭版入戶預警終端112套。3)預警平臺。建成縣、鄉級預警平臺19個,其中縣級平臺安裝信息匯集、網絡設備、視頻、音頻、數據庫服務器、機柜、備用電源等硬件設備9套,安裝縣域電子地圖、地理信息系統、網絡殺毒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數據采集、數據監控、數據接收、預警設備監控、信息服務、預警決策支持、移動巡查、來水預報等軟件系統13套。4)群測群防體系。完成154條溝道山洪災害普查、危險區劃定、預警指標確定及率定復核,編制山洪災害防御縣級預案1個、鄉級18個、村級157個,印發山洪災害防御常識宣傳冊、明白卡7.81萬冊(份),刻制發放各類山洪災害防御宣傳光碟985張,安裝山洪防治宣傳警示碑118個、宣傳欄315個、危險區轉移指示牌76個、危險區標識牌76個,開展山洪災害縣、鄉、村三級人員培訓0.31萬人,完成縣鄉村應急演練41場。5)綜合保障體系。在重點鄉鎮配套應急救援工具設備18套。
該項目的建成,在近年來莊浪縣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莊浪縣山洪災害防御徹底由被動防御轉化為主動防御[1]。
2 項目實施管理
2.1 各部門同力協作,為項目實施提供保障
山洪災害防治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施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有效措施。省、市每年把莊浪縣列入非工程措施項目實施縣,是對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工作的大力支持。為此,莊浪縣從項目實施方案批復后就成立了建設領導小組,確定了法人,同時縣水務局為了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管理,保質保量完成工程建設任務,根據該項目建設管理的特殊性,及時抽調了工程技術員、財務員、質量安全員、材料員組成了工程建設管理組,專門負責本工程實施管理,確保了項目順利實施[2]。
2.2 提前深入現場踏勘,確保各類站點布局科學合理
為了使實施方案中各類監測預警站點布置準確、科學合理,在施工單位進場前,與設計單位對照實施方案逐村選擇落實了各類監測預警站點安裝位置,與鄉村相關管理人員和居民提前進行了項目建設溝通,并對該項目實施的好處進行了宣傳,既考慮了管理方便,又考慮了周圍環境和安裝的技術要求,為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確保了監測預警站點布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3 科學設計,注重設備兼容匹配性
為了確保完善改造采購的各類設備與原設備更好地兼容、匹配,在實施方案編制過程中,要求設計單位必須按照原設備參數型號設計。經過近10年的建設改造,莊浪縣主要雨情、水情監測終端、預警終端均為品牌單一型號,既方便了管理,又確保了設備配件的有效利用,有效節省了維護費用[3]。
2.4 嚴把“三關”,確保工程質量
為了把項目建成質量過硬工程和群眾滿意工程,在實施過程中跟蹤把關、強化監督,確保工程質量。1)嚴把材料設備進場關。因該項目各類監測預警設備包括軟硬件,為了確保安裝后能穩定運行,每一批設備進場前均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共同驗貨,按照合同對進場設備、材料的品牌、型號、參數、數量逐一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使用安裝。2)嚴把施工質量關。設備安裝前,及時與運營商聯系,辦理開通信息卡,卡隨設備一次安裝,一次調試,對信號不通或安裝出現問題的,現場糾正,保證了安裝質量。尤其是通過現場演示預警設備使用方法,指導村干部利用自己的手機發布預警信息,對信息發不出去或有其他問題的當場維修更換。監測預警站固定的砼基座澆筑,嚴格按照砼施工規范施工,砂石料采篩分離,水洗干凈,雖是人工現場拌和,也采用振搗器振搗密實、表面壓光??傊椖拷ㄔO實行技術負責跟班作業,監理旁站監督,及時發現并當場處理問題,工程質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證。3)嚴把階段性驗收。每個階段嚴格按照水利工程及信息化工程規范,按照施工單位自檢后監理單位復檢程序,單元、分項、分部、單位等工程完工后,由項目法人組織三方一起驗收,簽發各類設備及軟件質量評定表格,嚴格按規范施工及驗收,各類設備及軟件試運行各類數據測試一次性通過。
3 設備及軟件運行維護
3.1 領導重視,層層落實責任
工程建設行業強調“三分建,七分管”,設備安全是各類監測預警設施正常運行的第一要務。針對莊浪縣各類監測預警站點多、分布廣和鄉鎮村社領導班子換屆頻的特點,每年3月上旬,對全縣監測預警站點管護人員進行及時摸排,掌握村社干部信息,于4月上旬召開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暨山洪預警“戶戶知”工程鄉村級管護人員培訓會議,由縣水務局與各村管護人員簽訂村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設備管護責任書,同時由水務局分管領導與縣級平臺管理人員簽訂劃流域分片包村包點管護責任書,落實了管護責任,確保了設備安全[4]。
3.2 線上線下,逐站(點)做好隱患排查
每年3月開始,利用20 d時間,通過縣級監控平臺對莊浪縣建設的各類站點先進行線上監控排查,確定隱患站點;再派人現場檢測,確定故障原因。分類做好臺賬,確定解決方案,確保不留死角,保障設備上線率。
3.3 多頭并進,全力做好搶修
自4月上旬開始,分組利用15 d時間對前期確定的各類設備故障進行搶修,通過請求原設備及軟件施工單位做好遠程協助,縣級管護人員深入現場排查各類故障和進行設備更換等措施,保證設備監測數據上傳率。
3.4 維護好備品備件,確保各類網絡暢通
儲存一定數量的監測預警終端、雨量翻斗等模塊配件,保證各類設備網絡暢通是確保搶修成功的關鍵。由于各類監測預警設備安裝地點均在交通不便地帶,在維護經費資金緊缺的情況下,往返維修一趟費時費力,要保證搶修一次性成功,必須在發現設備故障后將備件在機房調試到最佳狀態,同時與運營商聯系對各類通訊線路及數據卡進行清查,保障網絡及數據卡在線,確保人員到達安裝地點后一次性維護成功。
4 存在問題及相關建議
近年來,莊浪縣在國家、省、市水利部門的關懷照顧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水利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縣內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非工程措施運行管理仍然存在短板,制約了工程本身的效益發揮。
4.1 縣域經濟困難,維護經費難以有效保障設備運行
莊浪縣是農業大縣,第二、三產業發展不足,縣域財政困難,對于覆蓋面占全縣總面積78.6%、使用壽命3~5年的各類電子監測預警設備,要確保其在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后正常運行、發揮效益,是一項長期大數額的投資。按照《甘肅省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運行維護管理辦法》核算,年運行費用72.13萬元,但每年縣財政僅落實運行經費20萬元,在支付管護人員工資及各類通訊費用后,設備維修養護資金仍然空缺。
建議運行管理經費納入國家預算,由國家、省級水旱災害防御部門按照各省、市、縣設備建設及運行情況進行運行管理費用核算,將運行維護經費按防災減災項目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確立以國家投資為主,省級財政輔助,市、縣自籌資部分應急維護經費的保障機制,確保各類監測預警設施良性運行[5]。
4.2 專業人才短缺,工程運行缺乏技術后勁
按照當前項目建設情況,原有的防汛值班業務變為信息化系統設備操作維護,而由于基層相關技術人員的短缺,各類軟硬件設施維護保養成為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軟硬件良性運行的“瓶頸”。
建議在加強原有管理人員技能培訓的基礎上,根據國家及水旱災害防御監測預警職能和維護需求由縣水務部門向上級匯報,招聘或引進急需的軟件及電子設備相關技能人才,確保軟硬件設備正常運行。
4.3 各類設備軟件品種繁多,運行系統兼容性出入大
對于中標各施工單位的產品,其軟件系統總是自成體系,尤其是各類監測預警設備終端、平臺軟件系統各自獨立,一旦出現故障,后續中標單位很難充分整合利用。即便是同一廠家生產的硬件,在運行其監控軟件時瀏覽器版本也存在微小差異,特別是在突發強降雨過程中,各類設備系統運行中需要啟動多種瀏覽器,網頁容易奔潰,加之基層管理人員信息化水平低,給管理者帶來了極大不便,同時提高了硬件指標和投資成本。
建議由省級主管部門統一招標,統籌整合設備運行軟件,確保各類軟硬件系統兼容,可快速運行。另外,還應該定期與中標單位聯系,及時更新設備軟件環境,提高系統運行穩定性。
4.4 網絡病毒侵襲已成為管理者的難題
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監測預警系統、數據庫服務器需長時間開機,導致黑客入侵、系統奔潰、數據丟失等問題頻發,確保網絡安全是當前乃至今后山洪災害防御系統健康運行的關鍵。
建議加大網絡安全投入,嚴厲打擊黑客入侵。平臺管理人員要及時跟進更新防火墻等安全防護軟件;協議供應商和集成商在服務期內及時為設備和系統安裝新版操作系統、數據庫及第三方軟件的安全補丁,保證系統不出現高風險漏洞;機房專用網絡設備均需要設置支持基于帳號的訪問控制功能,對口令文件要專人妥善保護,禁止使用設備默認口令密碼和設置弱口令式密碼;持續跟蹤廠商提供的網絡設備的軟件升級更新情況,在經過充分的測試評估后對必要的補丁進行更新;定期進行漏洞掃描,對漏洞風險持續跟蹤,在經過充分的驗證測試后對必要的漏洞開展修補,漏洞掃描或漏洞修補后應進行驗證測試,以保證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
5 結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確保非工程措施軟硬件健康運行,應保障維護費用、優化人才隊伍、固定專用軟硬件、保障網絡安全,協調中標單位建立各類監測預警設備售后服務機構,進一步科學核定預警指標和劃定危險區,并以水利信息化為支撐,加大項目設計、施工、運行監管力度。
參考文獻:
[1] 臺波.莊浪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與管理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07):87.
[2] 孫曉彤.甘肅莊浪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初期運行效益分析[J].中國防汛抗旱,2016(06):71.
[3] 李盤龍.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村科技,|2016,(05):3.
[4] 楊培生,許小華.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運行維護對策[J].江西水利科技,2016(10):42
[5] 王鎖云,張金祥.岐山縣山洪災害狀況與防御對策初探[J].陜西水利,2010(2):126.
收稿日期:2022-06-02
作者簡介:朱宏基(1975—),男,甘肅莊浪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和水旱災害防御。E-mail:847767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