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妮

彎腰貓在機車,身上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濕,手中拿著電路筆,聚精會神地檢查機車的重點部件……眼前這個身影,正是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礦運輸工區車間機電隊機電維護工長、技師周建軍。
天天和油漬打交道,這份工作并不輕松。從事煤礦工作 23年,周建軍始終扎根煤礦運輸一線,勇于挑戰、不斷創新,一步步從一名普通的井下電機車修配工成長為全國煤炭技能大師。
“剛到二礦的時候,我只是一名電機車司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便與電機車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會,經常被親戚朋友嘮叨,建議換個工作,但我一直沒有同意。我總覺得,什么都還沒開始,就嫌這嫌那,這也不是我的風格。”忙里偷閑中,周建軍對《科學導報》記者說。幾年電機車司機生涯,不僅讓周建軍練就了一手開車絕技,還成就了他一手修車絕活,于是,他被調到機電隊維修工段開始了他的機車修配生涯。
維修的那些活與機車司機不同,需要更多的理論知識,周建軍抓住一切機會潛心學習機電設備理論,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上班時跟著師傅學,仔細觀察老師傅和技術人員處理故障的每個步驟;下班后研讀資料,厚厚的書翻了一本又一本,油漬和汗漬布滿筆記本……為了熟悉檢修工藝,他下地溝、鉆車底,拆、修、裝各類配件,手上的繭也磨得越來越厚。
憑借這股毅力,周建軍的業務技術突飛猛進,短時間內就從技術新手成長為“老把式”。他對電機車調速控制系統有了自己獨到的認識,同時積累了豐富的檢修經驗。后來,機電隊成立了弱電檢修工段,周建軍擔任工段長,擔負起全礦51臺變頻機車的維修任務。
有一次,井下一臺變頻機車出現了指示燈故障報警現象。周建軍二話不說,鉆進井下一探究竟。這是一個特別窄的空間,周建軍身子轉不開,只能趴在機車上,蜷縮著全身進行檢測排查。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12個小時過去了,周建軍第八次鉆進井下,他終于發現:變頻機車控制系統的外圍電器連接線位置偏差了兩毫米。周建軍隨即調整檢測位距離,把金屬傳感器往里面旋進兩毫米,隱患排除。“沒問題了。”他對一旁的同事說,笑意在臉上漾開。
“機車到點就回來‘體檢,就像人的身體要定期體檢一樣。”周建軍說,“我們就是這些設備的‘醫生,不止于追求設備能用,還要讓設備好用、耐用。”如今,大部分配件的結構以及在整臺機車中所起的作用,早已深深印在周建軍腦海里,“閉著眼睛都知道機車零部件的位置。”
井下運輸大巷的交叉路口使用的閉鎖裝置是一個簡單的信號閉鎖裝置,通過駐地的信號員操作信號的埡口,實現信號的放行或閉鎖,周建軍發現單靠人為操作,運輸效率不高,還容易發生人為操作失誤。2015年,周建軍大師工作室成立。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團隊成員創新電機車區間智能閉鎖系統。為了盡早完成這個創新項目,周建軍與工作室成員不斷反復試驗和論證,根據實際情況安裝調試,用了4個月的時間,終于完成了電機車區間智能閉鎖系統,有效杜絕了電機車大型運輸事故。
“電機車的區間智能自動閉鎖裝置”項目榮獲了2017年陽泉市“五小”競賽優秀成果一等獎;此外,周建軍還先后榮獲華陽集團公司電機車修配工首席技師、勞動模范和山西省三晉技術能手、“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稱號,入選2018年度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干人才……一項項榮譽記錄著周建軍的每一次進步。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周建軍在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的同時,經常將自己的經驗與年輕人分享。“不僅要在自己這一棒跑出成績,還要把接力棒傳遞下去,讓更多年輕人發光發熱。”周建軍說。
僅用3年時間,周建軍就將徒弟葛鵬從“一張白紙”帶成了操作技能強、理論知識優的“業務尖兵”。“師傅總說,電工行當就得有‘一根筋的工匠精神!從識別零件、確認配件到熟記各種技術參數,從檢車姿勢到檢車步伐的長度,師傅他都手把手地教導我。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對待工作的精益求精和一個大師的榜樣。”葛鵬說。
一支電筆點綴美麗人生,無數榮譽詮釋辛勤過往。“是企業為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周建軍坦言,“我將腳踏實地、奮發向上,把所學所思運用到工作中,繼續為陽煤集團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