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



摘要:目的 探討全程綜合優質護理用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手術圍術期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1月~2021年5月我院采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8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全程綜合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并發癥以及生活質量和情緒狀態。結果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健康狀態、生理職能等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護理前,兩組SDS及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與SA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圍術期患者實施全程綜合優質護理,對提升患者滿意度、生活質量,緩解不良情緒,減少并發癥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綜合優質護理;滿意度
主動脈瓣狹窄是老年群體中常見的一種心臟瓣膜病,其主要治療手段為外科人工瓣膜置換術。但針對心功能差、高齡等患者,手術風險較高,創傷性較大[1-2]。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為難以接受常規開胸術的患者,提供了新型的治療方案,同時為患者實施科學的護理方案,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本研究針對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治療患者,采用全程綜合優質護理,分析實施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月~2021年5月我院采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8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1例。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61~81歲,平均年齡(71.00±3.30)歲。研究組:男19例,女22例;年齡 62~82歲,平均年齡(72.00±3.3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病情、指導用藥、監測生命提升,做好術前準備以及術后開展基礎干預等。
研究組采用全程綜合優質護理。(1)術前。做好心理護理,為患者講述疾病保健知識,了解手術的優點、手術過程以及預后等,及時解答其提出的疑問。以自我放松方法,引導患者將自我感受表達出來,盡量獲得朋友與家屬的支持與關心,了解患者的病史,做好術前準備,對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實時觀察,記錄好出入液量,認真觀察及時發現并處理并發癥。指導心功能差的患者在室內、床旁適當的做伸展四肢、深呼吸等活動。活動時確保患者不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不適感,癥狀過于嚴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做好術前安全防護工作,告知陪護時刻關注患者動態,避免出現墜床、跌倒等意外事件。(2)術中護理:在為患者實施手術過程中,應該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密切全面的觀察。在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手術期間,安排專人對其開展巡回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該觀察且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狀況以及生命體征變化,對其心率、血壓、氧飽和度等變化密切關注,綜合整理患者的手術操作進程,隨時分析患者病情癥狀,對其完成初步及有效判斷。若是發現患者有異常情況出現,應該在第一時間告知醫生及時為患者實施搶救工作,確保手術可以順利的完成,應及時上報給主治醫生。且在具體操作期間,護理人員也應做好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的記錄工作,術中應對并發癥做好預防與識別工作。(3)術后護理。①做好搶救設備以及藥品的準備工作,觀察患者術后意識變化以及生命體征,記錄心率、血壓以及心電圖等指標,根據患者心功能,調整補液速度,以防出現心力衰竭。對患者肢端溫度、濕度變化認真觀察,了解肢體感覺與活動情況,發現異常立刻上報醫師對癥處理。對中心靜脈置管、尿管等管道做好標識,妥善固定,確保通暢性,以防脫落。②做好傷口和胸腔引流管護理干預,由于手術需要通過穿刺股動脈來輸送主動脈瓣,術后如果有沙袋移位以及錯誤臥姿等情況均會導致穿刺處出血且會有皮下血腫的情況出現。所以,護理人員應該按照醫囑要求引導患者保持平臥位,對穿刺血管側肢體伸直制動共8小時,并使用沙袋對其壓迫2個小時,在沙袋撤除之后為患者聽診有無血管雜音,在撤除沙袋的4小時后抬高床頭15°,之后可以引導患者適當的進行活動。③在術后也應做好氣道護理干預,以避免術后出現肺部感染。具體內容如下:第一,術后為患者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來協助其通氣,為患者復查動脈血氣等,以確保可以盡早拔管;第二,定期為患者拍背、翻身等,指導患者主動咳痰,以避免發生墜積性肺炎;第三,為患者進行霧化吸入,若是穿刺部位有血腫的情況出現應立刻上報給醫生。且應注意確保引流管保持通暢性,避免引流管扭曲、打折等。對引流液的性質、色與引流管內是否有水柱波動等情況進行觀察,出現異常及時為患者處理。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觀察患者語言、神志、對光的反射、肢體活動以及感覺情況,必要時進行肌力評估。監測血壓,觀察穿刺位置及傷口是否有滲液,了解是否出現硬結與血腫情況,做好標記。認真指導家屬正確拍背方法,必要時可借助振動排痰儀。③術后重視藥物觀察。患者在術后會用到強心利尿劑、血管活性藥物等藥物,因此術后在患者用藥后,應該對其有無藥物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在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的時候,對其血壓變化觀察,且對留置針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等反應進行觀察,在必要的時候予以患者載液稀釋藥液,且每間隔4h對穿刺部位更換以此。④術后應重視運動指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在其術后3~7d天引導其在床旁活動。在患者活動期間對其心功能變化與活動耐力情況進行觀察,對活動方案適當的調整,一般以患者不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最佳,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慢慢的到病房走廊慢走。逐步將活動量增加。⑤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各類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況評估,和患者交流當前身體狀況以及日常相關注意事項等內容,積極為患者疏導不良情緒,告知其良好情緒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且告知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開展相關工作的意義,且為其舉例成功案例,讓患者從案例中看到希望,看到更快恢復的可能,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更好的改善效果。
1.3 觀察指標
(1)并發癥:感染、血管并發癥、腦卒中。發生率=發生例數/總數*100%
(2)滿意度: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自擬)對患者對護理態度、操作技術等方面的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共分成三個等級,即非常滿意(>90分)、滿意(60~90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3)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評價表(SF-36)評估生活質量,內容包括生理職能、健康狀態、精力等,每項總分100分,分值高則生活質量優。
(4)情緒狀態:采用SAS/SDS即焦慮自評表/抑郁自評表評估,SDS評分范圍:53~62分輕度、63到72分:中度、>72分:重度;SAS評分:50到59分:輕度、60到69分:中度、>69分:重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取(±s)表示,t檢驗,計量資料應用%表示,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感染1例,對照組感染2例、血管并發癥2例、腦卒中3例。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健康狀態、生理職能等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情緒狀態比較
護理前,兩組SDS及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SDS與SAS評分低(P<0.05)。
3討論
目前,主動脈瓣狹窄主要利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治療,療效顯著,但極易出現腦卒中、血管類并發癥,從而對患者的病情康復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有必要實施科學的護理方案,來幫助患者提升手術效果[2]。
全程綜合優質護理是新興的護理干預手段,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將其運用于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治療患者的護理中,可以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術前為患者身體做好評估工作,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做好手術相關準備工作,包括心功能及其他輔助檢查;做好心理護理與并發癥預防工作。術后觀察兩側足背動脈搏動,測量肢端溫度,檢查皮下組織致密性,是否有硬結等情況出現,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在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的同時,避免發生各種并發癥,術中對患者心率、血壓等變化密切關注,且注意應對并發癥做好預防與識別工作,確保異常情況及時被發現并得到處理,指導患者家屬正確拍背方法,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健康狀態、生理職能等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與此同時,在術前與術后均重視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重視疏導患者情緒,可使患者在較好的狀況下接受相關干預工作。因此,患者情緒狀態較好,所以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SDS與SAS評分低(P<0.05)。
參考文獻
[1] 馮天捷,宋光遠,趙杰,等.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后左束支起搏的臨床應用初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2,50(02):142-149.
[2] 溫春杰,姜聲波,程繼芳,等.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后ECMO治療患者行Impella植入的護理配合[J].護理學雜志,2021,36(1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