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云

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在腫瘤內科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運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42位腫瘤內科護士為研究對象,對照組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常規授課法進行教學,觀察組為2021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法進行教學。回顧性分析兩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自學能力、歸納能力、臨床思維養成及對學習的興趣度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在腫瘤內科教學過程中有較高應用價值,可明顯提高學員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及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腫瘤內科;分層次護理教學;PDCA循環法;護理技能評分
隨著全民文化素養的提高,患者對醫療的需求也在隨之提高,大部分患者早已不能滿足于單純的疾病治療,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服務需求的滿足情況上,要求在進行疾病治療的同時,還能享受到舒適的護理服務[1]。隨著腫瘤內科就診人數的增加,護士職業暴露發生率也在隨之不斷增長,必須在保證腫瘤內科護理效果的同時保證護士安全。
基于腫瘤內科護理知識相對抽象枯燥、本科學時少、實習時間短,新學者護理入門相對困難的現狀,“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模式對培養合格的腫瘤內科護士發揮著重要作用[2]。自我院開始實行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法以來,在腫瘤內科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以我院42位腫瘤內科護士為研究對象,分析在腫瘤內科護理教學過程中使用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法的實際教學效果。總結如下所示: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42位腫瘤內科護士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在20~25歲年齡段之間,平均年齡為(21.85±1.25)歲。根據不同授課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授課老師均具有高校教師資格證。均為自愿參與本實驗,且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文件。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講授方式教學。
觀察組采用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法。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如何運用新知識和技能,要留時間讓他們練習,以確保學習以致用。保證護理主管人員參與,保證教學前后給予學生必要的支持和幫助。(1)選取責任心強、專業技能扎實、充分了解PDCA循環法及分層次護理教學法的護士長及醫生建立專業的護理小組,集中學習探討腫瘤內科護理方面的相關知識,積極查閱文獻資料,收集護理依據。(2)結合護士的實際情況,預估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護士的實際護理技能、學習能力、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等為依據,為護士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對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實時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帶教老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修整教學方案。(3)具體教學項目包括:①理論授課。每周安排一次集中理論授課;②情景模擬授課。開始學習之前,先將學習內容以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學員們可通過檢索文獻、查閱書籍等途徑來獲取相關知識,并回答問題,帶教老師對學員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正式上課時,讓學生扮演急診科護士、醫生、病患及病患家屬等不同角色,進行情景模擬訓練,由1名帶教老師進行現場主持指導,結束之后帶教老師訓練進行總結點評學員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③病例討論。每半個月安排1次典型病例討論并提前通知學員做好準備工作,由1名帶教老師進行現場主持指導,所有學員結合準備好的病例資料對病例進行探討,結束之后帶教老師圍繞病例進行總結點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以及護理滿意度。
學習能力評價:采用自制的學習能力評測表,內容包括自學能力、歸納能力、臨床思維養成、對學習的興趣程度4個方面,每個項目設置10道測試題,每題1分,共10分。分數越高,則提示學員該方面的能力越強。
學習成績評價:培訓全部結束后,組織理論考試以及臨床實踐操作考試,兩項考試的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則提示學員的成績越好。
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科室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價量表,由患者對體驗中心服務態度滿意度、對排隊等候時間滿意度、護士專業技能滿意度、注意事項告知情況進行評分,各項評分滿分30分,分數越高,提示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6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學習能力對比
觀察組自學能力、歸納能力、臨床思維養成以及對學習的興趣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兩組學習成績對比
觀察組理論成績和臨床實踐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對服務態度滿意度、對排隊等候時間滿意度、護士專業技能滿意度、注意事項告知情況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社會環境、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對人類健康發生著深刻的影響,僅從單純的疾病治療觀點來研究和防治疾病已經不夠。“生物學-醫學模式”忽略了心理、社會及環境等因素對人體的作用。基于對現代醫學的反思,“心理-社會-生物醫學模式”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肯定了護理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積極探索建立“以用為本”、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建立和發展臨床專科護士。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臨床上存在著護士隊伍年輕化和醫療技術先進化、患者及社會需求趨高化的矛盾。因此,加快調整護理隊伍結構,提高護士隊伍整體素質,結合臨床需求,建立和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是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臨床上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開展臨床護理教學則成為了一個重點課題。
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法主要是提高臨床護士的學習能力及人文關懷能力,在臨床護士的培養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由于腫瘤內科護理學習內容較多,若僅進行理論授課,會導致學生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無法適應。腫瘤內科工作環境復雜,學生在進醫院后,對醫院環境較為陌生,接觸到的人也是自己不熟悉的人,無法滿足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需要,而感到緊張,無法為患者進行有效護理。
PDCA循環又稱為“戴明環”,它最早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它分為四個階段: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ion)--行動。八個步驟:分析現狀,發現問題;分析質量問題中各種影響因素;分析影響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針對主要原因,采取解決的措施;為什么要制定這個措施? 達到什么目標? 在何處執行?由誰負責完成?什么時間完成?怎樣執行?PDCA循環對總結出的問題進行處理,肯定成功的經驗并進行推廣、標準化;總結失敗的教訓,避免失敗再次出現。對于在一個循環里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放至下一個循環里來解決。P-D-C-A四個過程不斷循環,周而復始,循環不止地進行,其目的是通過一遍遍地循環,使所有問題都得以解決。它的循環是階梯式上升的,而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環,每循環一次,就解決一部分問題,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進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環,又有了新的目標和內容,更上一層樓。PCDA循環是一種非常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是質量管理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時,PDCA也是醫院護理教學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它強調了以參加學習的護士為中心,啟發學生主動學習,通過找出護士存在的不足,針對性地強化護士的護理技能、優化學習方法等,可有效提高護士的護理技能及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員存在的問題,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對學員存在的不足進行改善。結合崗位對護士的技能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是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客觀條件的不足,提高護士的護理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 開展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法,為學生及帶教老師營造處理一個相對真實、自由和有愛的授課氛圍,激發出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潛能,使得傳統的灌輸知識的被動教學模式被徹底打破,培養了學生的臨床邏輯思維能力,也使得學生的積極與主動性被充分調動,知識儲備量大大增加,臨床思維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本研究結果,觀察組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更好、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開展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護士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效果令人滿意。但在研究過程中發現,PDCA循環法聯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法需要帶教老師積極配合,只有帶教老師嚴格按照該方式教學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 魯麗娟.PDCA循環法結合分層次護理教學在腫瘤內科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21):68-71.
[2] 王慕卿,羅警藝,肖鳳.PDCA循環法結合分層次護理教學模式在腫瘤內科帶教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4):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