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繼續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和《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積極推進市政府規章《上海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立法起草工作;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分別組織制定修訂《上海市鹽業管理規定》《上海市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試行)》《上海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行政執法與公安機關行政拘留處罰銜接工作指南》等制度?!渡虾J胁惋嬐赓u食品安全封簽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獲評提升全市行政規范性文件質量“比學趕超”?活動優秀行政規范性文件二等獎。
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統一部署,結合上海市實際,各區、各監管部門密切配合,以突出問題為導向,開展食用農產品綜合整治攻堅行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重點領域食品專項檢查等專項整治。2021?年開展了“韭菜、豆芽、梭子蟹、淡水魚等食用農產品專項整治”“2021?食品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學校開學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芝麻油‘釀造醬油專項行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21?項專項檢查。
上海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落實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的要求,?2021?年開展日常巡查、監督檢查和專項執法檢查共計596?273?戶次,發現問題企業并要求整改或者予以處罰,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28?989?起,罰沒款金額1.2?億元。上海市公安部門偵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4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93?人;已由檢察機關提起訴訟178?人,法院一審判決食品安全相關犯罪88?人。
2021?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現象仍然存在,如制售假冒品牌調味品、桶裝飲用水、酒類;銷售含瘦肉精的肉類等;二是跨省市犯罪趨勢日益明顯,隨著互聯網、通訊、物流等行業的迅速發展,食品安全犯罪更加快捷、隱蔽,犯罪團伙為逃避打擊,?已逐漸將“產、運、囤、銷”等環節分離,?生產、倉儲環節往往在外省市,上海市成為假劣食品流入風險較高的地區;三是網絡化銷售犯罪模式日益突出,犯罪團伙借助網絡平臺和物流快遞渠道銷售問題食品的案件增多,相比傳統的實體店銷售模式,網絡銷售無場地成本,銷售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廣,增加了日常監管和打擊難度。
針對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新情況,上海市不斷探索辦理新領域新類型案件。開出全國首張適用《反食品浪費法》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綜合運用宣傳介紹、規范指導以及強化監管等多種手段,推動“反食品浪費”和“文明用餐”?的文明風尚在餐飲經營單位扎實落地。成功提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級辦理一起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案件,該案在聯合公安部門辦案全鏈條嚴厲打擊食品犯罪的基礎上,將建立非法添加新型衍生物案件辦理典范。
一是定期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上海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為使社會各界更多地了解全市食品安全狀況,?定期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2021?年市場監管部門共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107?394?批次,其中合格105?835?批次。在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期間統一發布湯圓、青團、粽子、月餅等節令食品監督抽檢情況通報,主動接受公眾監督,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二是主動發布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信息?上海市監管部門每年編制并向社會發布中英文版《上海市食品安全狀況》?,突出權威性、公開性、通俗性、國際性。充分發揮政務網站權威信息發布作用,完善市場監管局政務網食品安全工作專欄,升級上海市食品安全網。2021?年,發布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和科普常識、基層動態,新增“食用農產品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專欄,共計發布文章144?篇。圍繞“食品安全”主題,先后組織了“上海全面排查河北青縣‘瘦肉精羊肉”“上海已投放超7?000?萬食安封簽”等22?個專題的新聞宣傳報道,各類新聞報道計697?篇次。
三是積極開展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借助大數據和平臺管理,通過屬地服務企業、導航網站采用關鍵詞屏蔽等技術手段,加強對食品及保健食品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信息的監控力度,壓縮各類違法內容的網上傳播空間;?通過“上海網絡辟謠微信公眾號”,刊發食品安全類辟謠、科普文章,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網絡熱點進行回應。在上海市食品安全網上設置“辟謠”專欄,發布食品安全辟謠信息和科普食品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