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在文學中最深入人心的形象,大概要數《西游記》里面的玉兔精。因為電視劇的影響,玉兔精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位美貌少女。但其實,原著里的玉兔精是一只公兔子。
其實,玉兔精是雄性,在古代是一個常識。明朝有個大思想家李贄,在《西游記》這一回寫了一段批注:“向說天下兔兒俱雌,只有月宮玉兔為雄。故兔向月宮一拜,便能受孕生育。今亦變公主,拋繡球,招駙馬,想是南風大作耳。”
無獨有偶,清朝學者汪象旭在這里也注了一段:“然按空玄子云:‘天下之兔皆牝,惟月中兔為牡,故凡兔望月而孕。所以悟真詩云:‘坎配蟾宮卻是男。以月中兔屬陽也。”
其實,這類說法早在西晉時期就出現了。西晉有一位大學者名叫張華,其編纂的《博物志》里面就提到了這個說法: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就是母兔子舔舔自己的毛,望著月亮就可以懷孕。這類說法在中國各類文獻中還有很多,所以在中國民俗和神話傳說里面,玉兔是只公兔子,這是毫無疑問的。
(摘自《北京青年報》卞恒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