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軍事沖突爆發以來,歐洲國家極力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轉而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LNG)以顯示歐美的團結。但美國LNG過于昂貴的價格,讓不少歐洲國家苦不堪言。
當地時間10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公開場合稱,“本著偉大友誼的精神,我們將對我們的美國和挪威朋友說,你們太棒了,你們為我們提供能源和天然氣。但讓我們支付4倍價格這個事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這可不是友誼的真諦?!?0月10日,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部長勒梅爾對美國的批評升級。他表示,不能接受美國作為合作伙伴,賣給歐盟的LNG價格卻是其國內價格的4倍以上,不能讓美國利用俄烏沖突主導歐洲能源市場。
宣稱與美國“絕對團結”的德國,也開始把矛頭指向了美國。據德國當地媒體報道, 在一次專訪中,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表示:“一些國家,包括‘友好國家,有時會向我們供應天價的天然氣。這變成了我們必須討論的問題?!彼赋?,“在美國需要石油的時候,美國請求我們一起拋儲,這種互助也應該用在抑制天然氣價格上。”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措辭,要比哈貝克坦率得多。當地時間11日,歐爾班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警告稱,不要以對美國的依賴取代對俄羅斯的依賴。他表示,“這樣形式的制裁正在扼殺我們?!?/p>
目前,歐洲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比例已從去年的28%增加到今年的45%。歐洲轉向依賴美國液化天然氣的結果,就是相關鏈條各個環節價格普遍暴漲,形成了“歐洲溢價”。能源專家估算,美國公司以大約6000萬美元的價格將美國的一艘天然氣大船裝滿,到了歐洲價格立刻飆升至2.75億美元。這也意味著美國公司每一艘駛往歐洲的天然氣船都可凈賺1億美元以上的利潤。令歐洲難受的是,由于天氣已經轉冷,無論美國怎么漲價,也必須高價購買現貨LNG以滿足過冬需要。
(摘自《新京報》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