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我不像個研究數學的……”張偉平笑著對記者說。確實,眼前的張偉平,白襯衣、西褲、休閑鞋,挎著一個帆布包,笑容可掬、精神勃發,談吐睿智而又風趣。1988年,24歲的張偉平考取了南開大學南開數學研究所(后更名為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博士,成為數學家陳省身的關門弟子。1990年,在陳省身的推薦下,張偉平前往國外留學,并提出了數學界著名的“比斯姆特—張定理”。1993年,張偉平取得博士學位,選擇回到南開大學,從助教做起,“愛國應該是科學家最重要的精神氣質之一。”張偉平說。
張偉平沉浸在數學的世界里,他經常為了一個新的想法靜靜思考很久。他取得的成就,源于他對數學研究持之以恒、勇于探索。比如,如何用微分幾何的方法來證明一個關于葉狀流形上正數量曲率的著名定理,一直是對微分幾何學家的一個巨大挑戰。從2000年開始,張偉平對葉狀流形的正數量曲率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他在研究過程中嘗試了絕熱極限等多種方法,不斷修改研究思路;經過近16年的努力探索,張偉平終于給出了這一定理的微分幾何證明,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數學是一門純粹而美麗的學問,值得畢生求索。”張偉平說。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2年7月4日)
◆素材解讀
數學追求美,數學家創造美。讓中國的數學站起來,是一代代中國數學家畢生奮斗的夢想。博士畢業后,張偉平毫不猶豫選擇回國,從零做起,“愛國應該是科學家最重要的精神氣質之一”鏗鏘的話語里滿含拳拳愛國之心;面對國家數學學科建設,他勇挑重擔,孜孜以求,瞄準國際數學研究前沿,不斷攀登一座又一座科研高峰,推動數學學科的發展。“數學強國夢”,是他畢生奮斗的目標,也是他孜孜探求的數學之美。
◆適用話題
愛國敬業 孜孜不倦 追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