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艷萍 鐘曉紅 楊乃上
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采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間治療的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開展循證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壓力性損傷護理、預防肺部感染護理、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護理、脊髓護理、預防深靜脈血栓護理、疼痛護理、飲食腹脹護理等。比較兩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醫療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壓力性損傷、肺部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脊髓損傷、疼痛、腹脹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脊柱骨折患者開展循證護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醫療費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大范圍推廣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脊柱骨折;臨床療效
在脊柱骨折護理過程中,因脊柱的損傷恢復時間較長,在護理操作中如有不當就會造成慢性腰背疼痛情況的發生,嚴重的還會出現癱瘓的風險,直接影響脊柱骨折治療后期的臨床效果[1~2]。臨床中應充分做好脊柱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盡最大程度提升臨床護理效果,提高脊柱骨折患者的術后生命質量。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間治療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開展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間治療的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年齡在22~52歲之間,平均年齡(39.2±2.8)歲;骨折類型:腰椎骨折5例,胸椎骨折10例,頸椎骨折5例;受傷原因:車禍傷患者10例,跌落傷9例,其他受傷1例。觀察組年齡21~51歲之間,平均年齡(37.8±3.2)歲;骨折類型:腰椎骨折4例,胸椎骨折12例,頸椎骨折4例;受傷原因:車禍傷患者9例,跌落傷8例,其他受傷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開展循證護理。
(1)明確問題,結合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患者恢復時間,判定脊柱骨折和脊髓損傷有直接關系,對于脊柱骨折常見的并發癥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可能出現的主要并發癥有脊髓損傷、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壓力性損傷、手術傷口疼痛、腹脹等[3]。
(2)開展循證支持,查閱大量相關文獻[4],尋找研究數據和資料,保證文獻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獲取到的臨床資料與實際相結合,制定出詳實的臨床護理方案,并按照既定方案開展護理措施。
(3)確定圍術期并發癥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壓力性損傷護理、預防肺部感染護理、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護理、脊髓護理、預防深靜脈血栓護理、疼痛護理、飲食腹脹護理等。
1)壓力性損傷護理:定時做好軸線翻身護理,每間隔2 h進行翻身1次,可根據患者病情建立翻身卡,對每次翻身進行記錄,不能翻身的可指導并協助進行抬臀訓練,觀察患者受壓皮膚顏色、溫度及疼痛情況。
2)預防肺部感染護理:指導患者深呼吸30 min,每日3次,以及進行吹氣球訓練,每天3次,每次15 min,預防肺不張,增強肺部功能,增強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指導患者如何有效咳嗽,并且對于吸煙和嗜酒患者應加強督促禁煙禁酒,保持病房內的溫濕度處于舒適條件[6]。每日按醫囑給予患者化痰藥和抗生素治療。
3)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護理: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不少于3000 ml,指導患者正確夾閉、開放尿管,每日定時對患者會陰部進行護理兩次,防止泌尿系統感染情況的發生。
4)脊髓護理:脊柱骨折屬于高能量損傷所造成的骨折,容易導致脊髓損傷的發生,對于脊髓損傷治療主要采用甲潑尼龍沖擊治療。初始劑量160 mg,靜脈滴注,每12 h一次,根據患者病情隨時調整劑量。在給藥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脊柱神經和周圍運動神經恢復情況以及胃腸道情況,可聯合應用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有效預防應激性潰瘍情況的發生,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大便顏色、小便量、二便次數、嘔吐物等情況[7]。
5)疼痛護理:脊柱骨折患者在入院后的前3天疼痛劇烈,可指導患者通過看電視、聽音樂、或與家屬聊天方式來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痛感,必要時可遵醫囑正確使用止痛藥。
6)飲食腹脹護理:指導患者健康均衡飲食,減少牛奶、雞蛋、豆類以及甜食等容易導致腹脹的食物攝入,并指導患者選擇食用合適的水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患者出現腹脹情況應對其腹部進行按摩,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每天3次,飯后1h進行按摩腹部,腹脹不能緩解的患者使用促進胃腸動力藥物進行治療,緩解腹部不適癥狀[8]。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及生活質量評分。
(2)采用我院制定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越高[9]。
(3)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呼吸系統或泌尿系統感染、壓力性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創口疼痛、腹脹、脊髓損傷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醫療費用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脊柱骨折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患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恢復期間護理不當容易發生諸多并發癥,影響患者脊柱功能及慢性疼痛的情況,嚴重者出現截癱。臨床護理模式多種多樣[10],循證護理倡導的工作方法是通過科學指引臨床中需要決策的思維模式。該種模式下護理人員、患者、醫院均能收獲到理想的效果。從患者角度出發,循證護理模式能夠滿足患者對護理服務日益增長的要求,同時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臨床治愈率。從護理人員角度出發,循證醫學可提高護理專業知識和水平,有效促進護理思維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同時增強護理工作人員的自豪感。從醫院角度出發,循證護理有效促進醫院護理工作更為科學化、專業化的發展,同時增加了醫院的經濟效益,有效降低護患糾紛和醫患糾紛。循證護理模式的作用和意義均較大,臨床護理中應結合患者實際病情,結合各方面綜合考慮,結合患者不同病情選擇適當的方式調整護理模式,以取得更優的護理效果。
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可最大程度降低脊柱骨折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特別對于脊柱骨折合并癱瘓的患者臨床意義重大[13]。加上手術創傷、出血情況的發生,導致患者體內血流速度緩慢。另外,長時間臥床還會出現諸多胃腸道反應,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的發生。在臨床護理中需要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工作,有效改善患者愈后的生活質量。循證護理是有針對性的解決臨床中常見問題,有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醫療費用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脊柱骨折患者開展循證護理模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脊柱骨折患者開展循證護理模式,可有效減少患者醫療費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羅瓊梅.中西醫結合優質護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2).79,85.
[2] 黃萍,盧志堅,王紹哲.優質護理在提高脊柱手術患者滿意度的應用研究[J].當代臨床醫刊.2017,30(4).3191-3192.
[3] 查園,王艦.優質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2).173-174,186.
[4] 羅筱瑋,郭乃銘,徐海濤,等.連續性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研究[J].河北醫藥.2017,39(16).2542-2544,2547.
[5] 曾秋華,黃苑芬,謝倍英,等.基于多因素確認的聯合促排便策略在脊柱骨折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7,15(35).4404-4406.
[6] 劉勤榮,王翠蘭.循證護理在預防脊柱骨折并發壓瘡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1).21-22.
[7] 張仙,陳靜.綜合護理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7).250-251.
[8] 劉楚素.優質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患者的預后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20,28(17).76-78.
[9] 李萌,紀凡,倪兵,等.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術前護理干預的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20,26(8).598-602.
[10] 何美珍,劉雪希.循證護理模式對脊柱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4).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