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中市南鄭區文化館:
非遺進校園丨南鄭區協稅鎮初中舉辦社火主題文化藝術節
4月28日,漢中市南鄭區協稅鎮初級中學為拓展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舉辦了“漢中市南鄭區協稅鎮初級中學2022年春季運動會暨社火主題文化藝術節”。上午9時,活動正式開始,各年級組組成的方隊有序步入表演區。其中的非遺高蹺、舞龍舞獅、陜南鑼鼓等民俗表演精彩紛呈,受到了與會領導和嘉賓的好評。
南鄭協稅高蹺社火于2009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南鄭區協稅鎮被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連續三屆評選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是我市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讓校園成為非遺保護與傳承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場所,不僅有助于廣大青少年認知非遺、增強保護意識,更為重要的是讓非遺在青少年心中深深地扎根,讓非遺在青少年身上傳承與發展。
◎咸陽市群眾藝術館:舉辦茯茶體驗館五一活動
5月1日-3日,由咸陽市群眾藝術館主辦、咸陽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的“走進咸陽非遺”系列活動之咸陽茯茶體驗館活動在咸陽市市民文化中心非遺館成功舉辦。
咸陽茯茶作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近年來的傳承發展中,借助產業發展,茯茶產品遠銷國內外,并沿著“一帶一路”遠銷中亞、西亞等世界各地。活動期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咸陽茯茶裕興重、涇渭茯茶、根社茯茶等的代表性傳承人為游客講解咸陽茯茶歷史,讓大家對中國茶文化有了更專業的了解,對咸陽茯茶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讓大家更好地走近非遺、了解非遺、熱愛非遺。
◎非遺力量賦能鄉村振興——韓城市首批16家非遺工坊掛牌
5月11日,“韓城市首批非遺工坊授牌儀式暨非遺工坊建設經驗交流會”在韓城市西莊鎮柳村的古龍門特酒坊舉行。古龍門特酒坊、韓城九味坊、龍門秦晉里、白白饃行、丁家祖傳中醫、大韓原鼓坊、郭莊點心、梭魚舞手織布等16家入選非遺工坊。韓城市首批認定的16家非遺工坊,有些是韓城的知名品牌,多次代表韓城赴外地參加各類展銷推介活動;有些主動承擔脫貧攻堅任務,提供就業機會。據統計,16家非遺工坊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累計幫扶脫貧人口162戶,吸納就業1100余人,技能培訓28260余人次。韓城市非遺保護中心通過設立非遺就業工坊,總結提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非遺就業工作經驗與模式,再通過宣傳推廣,帶動群眾學習傳統工藝,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用非遺力量賦能鄉村振興,讓非遺傳承和經濟發展獲得雙豐收。
◎陜南民歌傳承基地:扎實開展文旅大融合,積極推進非遺進景區
根據鎮巴縣文化和旅游局的安排部署,按照“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原則,非遺文化正走進百姓視野。“五一”小長假期間,陜南民歌傳承基地在草壩景區和漁渡溶洞景區成功開展了“加快文旅融合”鎮巴縣非遺項目進景區活動。此次非遺進景區活動,展示了國家級非遺項目鎮巴民歌,省級非遺項目鎮巴端公戲上刀桿、鎮巴漁鼓、鎮巴嗩吶、苗鄉刺繡、鎮巴宣紙,縣級非遺項目鎮巴竹編等。七個展演內容充分融合了地方文化,吸引游客紛紛駐足欣賞。鎮巴宣紙、鎮巴竹編、苗鄉刺繡、鎮巴民歌等展演區,游客積極主動參與體驗,其樂融融。非遺進景區是鎮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嘗試。優美的唱腔,精彩的表演,讓游客在欣賞美景之余,切身感受到鎮巴非遺文化的魅力。通過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非遺傳播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為煥發“鎮巴非遺”青春、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文化做出了新的貢獻。此次鎮巴非遺項目進景區累計演出的5天期間,觀眾達20000余人次,游客體驗達8000余人次。
◎商南縣文化館:非遺泥塑進校園? 文化傳承潤童心
4月21日,商洛市非遺項目泥塑傳承人韓康受商南縣文化館的邀請,為商南縣英格睿思幼兒園的孩子們帶來一場妙趣橫生的泥塑體驗課。
活動中,韓康為孩子們講述了泥塑制作的各項步驟,并手把手教孩子們制作泥塑。孩子們聽得認認真真,學得有模有樣。在志愿者和老師們的協助下,孩子們揉、捏、切、貼、搓,各顯神通,一件件活靈活現的泥塑作品出現在孩子們的小手中。此次泥塑進校園活動是商南縣文化館開展非遺進社區、進景區、進校園系列活動中的一項,后期還將組織商南民歌、花棍、泥塑、花燈等非遺項目進校園進行展示,使孩子們了解非遺,增強保護意識。
商南縣文化館副館長雷燕說:“我們開展此次活動,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走近非遺、認識非遺,感受非遺的魅力。今后我們會將此項活動持續化、常態化開展,在全縣各鎮辦、各中小學舉行講座以及展示展演活動,不斷激發廣大青少年對非遺的熱愛,增強年輕一代保護、傳承非遺的意識。”
◎銅川市耀州區兩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榮獲銅川市傳統工藝技術名師稱號
4月29日上午,2022年銅川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勞模工匠表彰大會在新區工人文化宮隆重召開。我區省級非遺項目耀州刺繡代表性傳承人趙春和省級非遺項目耀州面塑代表性傳承人崔百來榮獲銅川傳統工藝技術名師稱號。耀州區非遺保護中心向兩位老師表示衷心的祝賀,希望他們繼續發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真理的工匠精神;在自己的行業領域內更上一層樓,加強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帶領更多的手工藝人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推動手工藝創作生產,帶動手工藝的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崔萌)